返回

黑心资本家从庆余年开始投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范闲接手鉴查院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句话,像是深水炸弹一样引爆了整个朝堂! 副院长?这不是零时凑数的位置嘛?陈萍萍革职后,向无敌当院长不就完了?还干嘛多此一举? 要知道除去尚武堂,鉴查院依旧是庆国权利最大的部门,这种部门的副院长,渍渍! 难道…… 众大臣神态各异的纷纷看向庆帝。 这是已经有心仪的人选,搁这搞姜太公钓鱼呢? 一时间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说话,这哪是举荐,分明是猜谜。 猜不中脑袋可能就不保了,这种蠢事谁会去干? 当然其中也不乏脑子有大病的。 郭攸之上前一步:“陛下,如果不在乎身份高低,唯才能之,臣倒是有一个推荐人选!” “讲!” “太子麾下门客,有着“药香公子”之称的谷龙,此人虽不及向无敌勇武,但同样已达九品武者,且药香医馆的名号,这天下闻名遐迩,医者仁心,必定能够让鉴查院的美名更甚!” 郭攸之说瞎话的功夫,让大臣们一阵错愕。 你就算是已经站队了,这么离谱的话究竟是如何说出来的? 鉴查院和美名有个毛关系! 然而郭攸之的话音刚落,太子就紧随其后道:“父皇,儿臣以为谷龙尚且经验不足,难堪此大任,不妨在听听其他重臣的推荐!” 朝堂上的人,看着二人一唱一和,这一手以退为进也是不由的让群臣高看了太子两眼! 举荐的同时又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可谓滴水不漏! 然而庆帝似乎并不买账,看向范建的同时开口问道:“这谷龙就暂时当个备选吧。户部侍郎不知你可有人选推荐?” 不知为何,听到庆帝问话,范建心里“咯噔”了一下,难不成?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范建心里出现的同时,范建也是向前一步道:“鉴查院乃庆国的重中之重,依微臣之见,必然要掌握在陛下手中,郭大人推荐的谷龙确为上上之选。” 听到范建开口,庆帝的嘴角也是勾起一丝微笑:“我听闻户部侍郎家的长子,颇有才名,似乎前些年红极一时的《射雕英雄传》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叫什么来着?” 一旁的候公公连忙提醒:“陛下,叫范闲!” “对,就是范闲,户部侍郎觉得自己长子如何?可堪此大任?” 此话一出,满朝皆惊! 什么玩意?范闲不是快要掌管内库了嘛?难道陛下想将范闲捧起来? 众人虽然有诸多疑惑,但无一人敢上前反驳,就连太子也憋的满脸通红,只能等待着下文。 庆帝和范建的关系,大多数人都知道,所以二人间的博弈没有人愿意掺和进去。 一旦乱开口,得罪哪一方,以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范建闻言也是压着怒气推卸道:“陛下过于抬举小儿了,他只是微臣在外的一个私生子,《射雕英雄传》这话本据我儿所说,也并非他所写,他只是代笔之人,鉴查院关乎庆国安危,一个私生子恐难堪此大任!” “而且小儿已与郡主有了婚约,不日就会完婚,内库同为庆国之根本,陛下万不可将二者交于一人之手,哪怕是微臣的儿子,也没有能力身兼两大要职!所以,请陛下三思!” 范建的话,几乎是明牌了! 潜台词就是告诉庆帝,一旦将范闲推入鉴查院,无异于将之推到风口浪尖。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想祸害,就去祸害其他人,范闲可是咱们的“亲儿子”。 然而庆帝却剑走偏锋,没有陈萍萍和他打配合,索性直接选择了将军。 “按户部侍郎的意思是,不能将两大部门交由一人之手,这原因朕倒是没太想明白,难道是怕这人造反(重音)不成!” “造反!” 看似玩笑话的一句,实在暗藏杀机,群臣们冷汗直流。 庆帝的一语双关,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打消了其他人心中的小九九,同时也将压力给到了范建。 这副院长范闲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范建闻言立刻双膝跪地:“陛下,臣绝无此意,如果陛下觉得范闲是合适的人员,臣可替长子应下!” 范建当然听出了庆帝话里的要挟,他怕他如果再反驳,庆帝会让范闲做去更危险的事。 两相比较之下,在京都起码有他护着范闲。 而随着范建的话音落下,阿谀奉承的大臣们纷纷开口,马屁如潮。 “陛下英明,范大人以后绝非池中之物!” “范大人和郡主结亲,也算是半个皇族,陛下英明!” …… 庆帝也是兴致勃勃的接着开口道: “林相,这范闲也算你半个儿子,你对朕的想法,怎么看?” 林相也同样明白了庆帝话里的意思,范闲毕竟是范建的长子,没有重臣表态,范闲就会官名不实。 一想到范闲能够瓜分向无敌的权利,林相也是顺杆就爬。 “回陛下,老臣以为范闲为鉴查院副院长自无不可,毕竟他以后是要掌管着内库财权的,在向院长手下磨练一二也是好事!” “好!(重音)” “林相不愧为百官之首,看的就是比常人长远,这正是朕的意思,范闲年纪尚轻,现在就履行婚约掌管内库,尚早了些! 就先在鉴查院里磨练两年吧,婚约就暂且延后吧!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吾皇圣明!” 这个时候,谁敢跳出来唱反调?林相作为文官之首,他家二公子被向无敌斩杀的事,谁人不知? 林相和庆帝的意见达成一致,再加上一个半推半就的范建,谁敢得罪? 能站在这朝堂上的没有一个蠢货,但几乎所有人都在想,这范闲为何会如此好运? 不管是鉴查院还是内库财权,那都是国之命脉,可以说范闲就像是当年的向无敌一样,一步登天。 随着一卷圣旨落下,这件事也彻底盖棺定论! 以后这能够搅动京都风云的又多了一人。 而第一时间获知这则消息的大臣们,也各自心怀鬼胎的打探起范闲的消息。 或拉拢、或讨好,但无疑就像范建之前猜测的一样。 范闲被庆帝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 而能否度过这次的劫难,也只能靠范闲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