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不得膰肉:为何孔子在未得到鲁定公膰肉赏赐后下了离鲁决心?
颜浊邹在卫国有一位好师长,蘧伯玉。</p>
可以说,颜浊邹自齐国逃亡到卫国时,是蘧伯玉最先伸出了援助之手,并向卫灵公推荐了颜浊邹。</p>
蘧伯玉,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春秋时期卫国着名的贤大夫,在卫献公初期就继承父亲蘧无咎大夫之职。</p>
要知道,在卫国,蘧伯玉所在的蘧氏家族是卫国名门望族,历代宗主都在朝中为大夫,蘧伯玉更是蘧氏家族的娇娇者。</p>
蘧伯玉的政治主张是以德治国,无为而治。他倡导上至国君下至大夫,都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此感化、影响百姓。</p>
貌似,治国没什么难的,只要执政者自己做好了,百姓自然会跟样,一切都好了。</p>
这就是无为而治?</p>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重要核心思想之一,但这个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乱作为,尤其是不要乱折腾。但无为的前提必须是有让百姓遵循的东西,百姓得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p>
儒家认为百姓应方遵循的是礼,法家认为是法,道家认为是人。至少蘧伯玉认为是德行高尚的人。</p>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家、法家、儒家,以及其他的什么家,说到底都是为了如何治理国家而诞生的,这是共同的根。</p>
蘧伯玉一生的实践不但令卫国人赞美,也令在大周王朝图书馆的那位老子先生非常欣赏他。</p>
老子是孔子最佩服的人之一,也是孔子的老师。所以,孔子自然也得知在大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卫国,有一位叫蘧伯玉的大贤。</p>
孔子把蘧伯玉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虽然他们从来没见过面,但孔子在给蘧伯玉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不止一次。</p>
蘧伯玉也在回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也不止一次。</p>
可惜,这两位那个年代同属最伟大行列的思想家的书信没能传世。但可以相信的是,两人之间的互相敬重是发自肺腑的。</p>
于是,孔子和蘧伯玉就成了朋友,分属两个国家的朋友,而且是忘年之交。</p>
蘧伯玉长孔子三十来岁!</p>
此时的蘧伯玉,已经快90岁了。</p>
卫国的蘧伯玉和颜浊邹,鲁国的孔子、颜回、仲由这五位大佬,就由这样关系相连了。</p>
如果孔子要离开鲁国去国外发展,最好的选择看来就是卫国了。</p>
但此时的孔子还在鲁国,他实在舍不得离去。</p>
当仲由劝他可以走时,孔子满腹惆怅,叹了口气道:“再等等吧。”</p>
孔子在等什么?等这次郊祭。</p>
郊祭是国家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分祭天、祭地、祭日、祭月,其中冬至祭天于南郊,夏至祭地于北郊,东郊和西郊分别祭祀日和月。</p>
这次在南郊举行的这次冬祭,规模最为盛大,是一次祭天活动,鲁定公必须亲自参加,而且还要在祭祀以后亲自分发膰肉。</p>
膰肉,用于祭祀上天的熟肉。将膰肉赏赐臣子,是当时最高规模的国君赏赐。</p>
孔子对仲由、颜回等弟子道:“丘知道汝等之意,也知国君之难,更知国君知丘之意志,只是季氏、叔氏、孟氏为一己之私,国君和丘实在举步维艰。</p>
尤其国君,肩之重压,可想而知。</p>
但丘还是希望国君能回心转意,不惧三桓阻挠,继续推行礼制。如此,那丘及汝等尚可为国为君竭精尽力,鲁国复兴有望。</p>
此次祭天,国君定然分发膰肉。若国君分丘膰肉,那丘仍旧以卿大夫之身份参与朝事,望汝等倾心相助。否则,否则......”</p>
孔子说到此处,眼圈一红,差点流泪。</p>
仲由心中不忍,但他是直性子,不懂理安慰,直接将老师的话给接了下去:“否则,由就护着老师去卫国!”</p>
孔子叹了口气,看了看因愤怒而涨红了脸的仲由,以及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默不作声的颜回,无奈的点点头。</p>
颜回知道,老师心中愁苦,这几天几乎茶饭不思,倘若一下子老了好几岁。</p>
冬祭大典,自然由此时还是卿大夫身份的孔子主持。这种规模的国家大祭,从头到尾,丝毫不得出错。</p>
孔子忙前忙后,着实累得很。</p>
季孙斯、仲孙何忌、叔孙州仇几乎把一切冬祭事项都甩给了孔子,季孙斯心道:“今后,你孔仲尼就专司祭祀这样的事吧。”</p>
鲁定公很无奈,他知道季孙斯给自己从齐国带来一堆东方美少女的意图。当然,除了美少女外,还有数十匹漂亮的马,那都是专用于娱乐的马,不是战马。</p>
如果自己不在三桓面前表现出沉迷女乐、玩物丧志的样子......</p>
鲁定公又想起了先君鲁昭公,不禁后背冒汗。</p>
冬祭大典顺利、隆重、完善举行着。主持祭祀这样的工作,全世界如果孔子说自己是第二,那没人敢说第一。</p>
孔子很努力,很尽职,他希望鲁定公以及季孙斯、仲孙何忌、叔孙州仇甚至全鲁国的士大夫们能因此而再次重视起自己来。</p>
这次冬祭大典很顺利,孔子向鲁定公交了差后,默默回府。</p>
等着。</p>
孔子在等他盼望中的那块膰肉,那块国君分赐给他的膰肉。</p>
所有参加这次冬祭大典的大夫级别以上的官员都会分到膰肉,孔子还是鲁国大司寇、卿大夫,按理应该是第二天就能分到。</p>
第二天,孔子等了整整一天,宫中并未派人来。</p>
第三天,仍旧没有。</p>
其实在第二天时,鲁定公已经将分给孔子的膰肉给准备好了,但正当他命内侍给孔子送去时,季孙斯轻轻咳嗽了一声。</p>
一声咳嗽而已,鲁定公的内心却象被狗咬了一口似的,他犹豫着看向季孙斯,感觉喉咙很涉,嘴唇很干,想说什么,都什么也不敢说。</p>
于是,孔子终于未等到他希望中的这块膰肉。</p>
无比失望,无比惆怅!</p>
门下弟子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仲由和颜回早就在联系卫国的颜浊邹,连卫国那位年近九旬的贤大夫蘧伯玉也来信热情邀请孔子赴卫国。</p>
在卫国,凭孔子的才能,以及门下一众已经初步在鲁国展露了头角的弟子,完全可以大展身手,开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一番推行礼教、以礼治国的宏伟大业。</p>
那,就去卫国吧。</p>
公元前597年春,当了鲁国大司寇仅仅一年的孔子,因受三桓排挤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祖国--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