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大寨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20章 几乎没有悬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但是对这种情况,巴博也只能是叹气,他位卑权轻,在这支大军里,也只是一个参谋的身份而已,远远谈不上能够对金国的军事战略做出调整,甚至连建议都没几个人听。 乌力罕又是说了一大通,说的无非就是以前更加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虽然也遇上了困难,但是总比以前强不是。 又说什么决定战争的是人,而不是什么线膛炮。 只要将士们英勇作战,胜利必定是属于他们的的。 乌力罕能够成为蒙古人在东线的骑兵高级将领,手握四五万精锐骑兵,不管是战术还是战略能力,又或者是个人魅力、资历等等都是不差的,不然的话坐不稳这个位置。 经过他的一番鼓舞后,麾下的将领们也是大多打消了恐慌。 这让乌力罕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南乾蛮子的线膛炮固然危险,但是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来自于南乾蛮子的新式武器,而是己方的军心士气降低。 鼓舞了一番军心士气后,乌力罕立即就是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首先是决定下午再进攻一次! 不过并不是全军压上,而是只派遣几千人去试探试探,并且要求部队在距离敌人两千米的距离开始就展开防炮击阵型。 士兵和士兵之间的间隔拉开,降低炮击的损失。 乌力罕下了决定后,蒙古人迅速调整了过来。 午后,约三千名蒙古人就是端着燧发枪,然后形成了超级松散的阵型逐步进入战场,士兵和士兵之间的间隔甚至都超过了十米。 蒙古人散开后,炮击的效果自然是更差了。 这三千名蒙古人前进到大约千米的距离内,受到的损失也没多少。 但是戴亚新等人却是不以为意! 这些蒙古人虽然散开了阵型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失,但是散开了之后,他们的火力也就更加薄弱了,而且在战场上也无法投入更多的兵力。 然而大乾的守军,却是依托胸墙等防御体系,士兵和士兵之间的间隔是非常紧密的,单位面积里的火力密度,足以超过眼前这些松散阵型的蒙古人的五倍以上。 果然,很快戴亚新就是看到了自己预料众多场景。 这三千多蒙古骑兵虽然没能遭到太多的炮击损失,但是在千米内就是停了下来。 这进攻无名湖泊的地形就这么大,兵力密集一些可以放下两万人的话,那么现在蒙古人为了避免损失,只是放了三千人。 三千人的对面,是两万多的大乾守军呢! 脑子就算烧坏的蒙古将领也不会继续进攻。 很快,就有更多的蒙古士兵从后方以同样的散兵阵型增援,先一步抵达的蒙古人则是开始挖掘胸墙做掩护。 看到这一幕,第一骑兵兵团的炮兵也是及时进行调整,不再对以散兵阵型的蒙古人进行炮击,而是对着挖胸墙的蒙古人进行炮击了。 炮击的速度也不快,就是看那个地方的蒙古人多了,就打一发炮弹而已。 假如他们一直散开来,那么也不会浪费炮弹。 这样的打发让蒙古人反而是更加难受。 因为千米的距离上,炮击的精度并不低,而且一百毫米的圆柱形榴弹威力可不小,不用直接命中,在附近爆炸都能产生弹片和冲击波杀伤敌军。 这种损失也是在蒙古人的预期之内,因此虽然持续遭到炮击,但是他们依旧持续以这种散兵阵型向前怎增援。 不用多久,千米的距离上,一道沟壕胸墙就是慢慢出现,越来越多的蒙古人也是汇集在这道沟壕胸墙的后面。 戚连忠少将看到这一幕,及时给戴亚新提出了建议:“现在可以派出骑兵冲一波他们的散兵!” 戴亚新中将却是摇头拒绝:“不,我们就打防御战,不能轻易出击!” 己方固然可以派出骑兵出击,但是对面的蒙古人百分百也会第一时间派出相对应的骑兵迎战,到时候就会变成骑兵的正面对决。 这可不是戴亚新想要的! 如果直接打骑兵对决,他也不会跑到这里来防守了,早就带着两万多大军和蒙古人打骑兵正面对决了。 虽然建议被拒绝了,不过身为参谋长的戚连忠还是提醒戴亚新中将:“现在蒙古人越来越多,等下等他们的准备的差不多了,怕是会直接发起冲锋啊!” 戴亚新中将却是道:“就等着他们冲上来呢!” “等他们的冲锋的时候,人员不就是密集起来了嘛,炮击效果应该更好,等他们冲到五百米的距离,我们还有不少的滑膛炮等着他们。” “还有,你别忘了,第三骑兵师那边装备了米尼步枪!” 戴亚新这么说的时候,戚连忠没有继续再说什么了。 他只是参谋长,负责提出建议,至于采不采用是戴亚新的事。 而且他也是知道第三骑兵师那边装备的是米尼步枪,有效射程可是达到了四百米之巨。 其有效射程,已经是不弱于旧式的五斤火炮了。 只是这种火枪的装备数量还是少了一些,如今陆军也是刚开始装备而已,西征军里面,目前只有第三骑兵师这个以往比较擅长下马步战的骑兵师率先装备了这种前装线膛火枪。 据传陆军高层在苦等后装线膛枪多年而不得后,今年已经是下定了决心,先批量装备这种米尼步枪,至少前线作战的部队要第一时间装备。 等以后后装线膛枪出现后,再进行换装。 这种情况和前装线膛炮是一样的。 前装线膛武器都是作为一种过渡武器使用,先用着应应急,等后装线膛武器出来了就直接扔掉换装。 只是,米尼步枪虽然不俗,但是装备的数量还是太少了,第三骑兵师的所有米尼步枪加起来,也就四千支不到,四千支米尼步枪对于还几万敌人来说,还是显得太少了。 他们说话的时候,蒙古人的行动还在继续,他们在稳固了千米防线后,开始尝试持续向前推进,依旧是散兵队形。 而且这种推进非常的顺利,散得非常开的这些蒙古人推进的时候,大乾的炮兵只是打了一轮炮击后,发现效果依旧不佳,所以干脆是停止了炮击。 他们发现炮击这些间隔非常开的蒙古散兵,看似每一发炮弹都命中了蒙古人的阵型中,但实际上造成的伤亡非常有效。 这些蒙古人的散兵队形,甚至比后世二战期间的步兵冲锋时的间隔还要大,纯粹就是为了躲避炮击,没有考虑过丝毫的火力密度。 这样一来,大乾炮兵的炮击,恐怕一发炮弹顶多也就消灭一两个人而已,有时候甚至打空一个人也消灭不了。 对于目前的第一骑兵兵团的炮兵部队而言非常的不划算。 一方面是备弹不多得省着用,另外这前装火炮的装填速度太慢,每一发炮弹都要用在刀刃上。 这也是为什么陆军死都要后装炮的缘故,两者的射速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现在他们尝试了一轮炮击后,立即就是变回了老策略。 不再炮击他们的散兵队形,而是专门炮击蒙古人的集结地! 蒙古人在那里开始集结兵力的时候,立马就会遭到炮击,一颗炮弹下去,运气好了能够报销十几个蒙古兵呢。 这些蒙古人自然也是知道自己所处的劣势,他们利用超级散的阵型逐步跃进,往往推进一两百米后就是就地挖掘胸墙躲避炮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越靠前前线,他们的阵型也就越紧密。而遭到炮击的伤亡也就越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大几百米千米以外,他们可以每个士兵间隔几十米推进,以降低伤亡,但是到了五百米的距离时,如果还是这个距离的话,虽然能够减免炮击的损失。 但是战场就这么大一点,蒙古人也别指望能够投入多少兵力发起最后的冲锋了! 几千人冲上去打两万人的防线,这和找死没区别。 所以他们在越过五百米的距离后,其阵型基本上已经是恢复到了传统的线列阵型。 在他们看来,现在已经是处于最后冲锋的阶段了,必须保证火力密度。 但是他们集结的非常困难,往往刚有几十人集结列队,就会遭到炮击。 但是蒙古人依旧顽强的推进并集结兵力。 越过了五百米距离后,蒙古士兵们开始无视着炮击,端着燧发枪列出了较为紧密的队形开始小跑前进。 虽然不是有士兵被炮击而倒下,但是他们依旧在推进! 在他们看来,眼前着这种战斗模式才是他们熟悉的! 炮击虽然凶猛,但是也必须承受,毕竟只有区区几百米而已,冲锋过去也挨不了几轮炮击。 等冲到了百米内,那么双方就会进入火枪对射的状态,再冲上去的话,就是刺刀肉搏阶段。 到时候,凭借着己方两倍的兵力优势,没有道理拿不下来! 怀着这样的信心,这些蒙古人开始冒着炮火列队推进! 每前进一步都有大量的士兵被炮弹炸飞。 当他们好不容易进入距离大乾第一道步兵防线还有四百米的时候,走在最前方的一排士兵却是齐刷刷的倒下一大片。 前方一个年约三十的低级蒙古军官立即就是发现,这种死伤绝对是遭到了敌人的密集排射! 而且应该是距离在八十米以内的射击才会有这么精准的命中率。 但是敌人在那里? 放眼望去,八十米的的距离是一片平坦,根本没有任何南乾蛮子的踪迹,倒是四百米外的南乾蛮子的胸墙防线上,飘起了一阵白烟。 枪击是从四百米外的南乾蛮子阵地上打出来的? 这不可能! 火枪在四百米的距离内进行射击,根本不可能击中任何目标! 就在他迷惑的时候,四百米外的南乾蛮子的胸墙防线上又是飘起了一阵白烟,清脆的爆竹声密集响起。 然后这个蒙古低级军官就是感到一阵巨大的推力从胸膛传来,让他不由自主的向后摔倒,于此同时,剧烈的痛疼也是从胸膛上传来。 自己被打中了! 可是四百米外的南乾蛮子是怎么用火枪打中自己的? 他不知道,他无法理解! 更多的蒙古军官同样无法理解,但是此时此刻冲锋已经发起,而且是遭到了重大损失后才是组织起来的冲锋。 绝对不能在冲锋刚开始的时候就停下来甚至退回去。 所以哪怕是情况有些不明,但是众多的蒙古军官们开始挥舞着弯刀,大喊着稳住,前进之类的话。 他们要硬扛着枪炮靠近,前进到百米内开枪! 看着这些蒙古人在遭到巨大打击的时候,依旧列队冲上来,让戴亚新中将都是不由得感叹:“这些蒙古人,学的倒是挺像的!” 戚连忠却是道:“可惜,学的都是要过时的东西了!” 戴亚新中将面露微笑道:“这样的敌人才是好敌人嘛!” 此战,已经是没有太大悬念了! 当戴亚新中将看到己方的仅有四千支的米尼步枪,就是把四百米外的蒙古人一片一片击倒后,他就知道,仅仅凭借着这第一波的近万蒙古人是冲不过来的。 而第一波的蒙古人都冲不过来,第二波和第三波的也只能被堵在后头了。 戴亚新选择的战场可不是随便选的,防御阵地的外头虽然是开阔的平地,但是宽度其实很有限,正面宽度顶多两公里多一点。 如果是蒙古人之前用的那种间隔十米甚至更远才安排一个士兵的散兵阵型,两千人都放不下! 如果是采取密集队形的话,估计能安排一万多人发起进攻。 现在,这蒙古人的第一波近万人本来就是在炮击中损失不小,又是遭到了米尼步枪的远距离狙击,他们能不能冲过来,从而给后续的第二波、第三波进攻部队腾出空间还两说呢。 蒙古人虽然遭到持续炮击和米尼步枪的射击,但是他们依旧顽强的踏步推进! 因为上头给他们的命令就是持续推进,发起冲锋! 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才冲到现在这个位置,现在就撤退的话他们不甘心。 但是当他们推进到三百米的时候,他们的伤亡更是急剧增加。 这个距离上,对于米尼步枪而言,其命中率已经相当可观了,这么多米尼步枪进行密集射击,火力密度是非常恐怖的。 同时这个距离上,后方的大量五斤滑膛炮也是进行了炮击支援作战。 如此也是导致了蒙古人的伤亡开始急剧增加! 不少蒙古士兵,乃至军官都已经是动摇了,骑在马上的军官们,频繁的看向后方,试图找到让他们撤退的旗语。 然而后方的乌力罕虽然始终皱着眉头,却是并没有下令撤退。 现在的伤亡虽然大,但是他们还有机会冲上去! 哪怕是第一波进攻部队伤亡惨重,但是只要冲上去,后方的第二波和第三波就能顺势也跟着冲上去。 最后依靠兵力优势夺取南乾蛮子的阵地,并获得战争的胜利。 但是有时候高级将领的意志,并不代表着普通士兵的意志! 当蒙古人的第一波攻击群推进到两百米的时候,第三骑兵师的米尼步枪再一次打出了齐射! 在两百米的距离里攻击敌人的密集目标,对于米尼步枪而言,那是轻松至极的事。 很多第三骑兵军的士兵们,甚至没瞄准具体那个目标,瞄准敌人的密集人群就是开枪! 于此同时,第一道防线里的数十门两斤轻型散弹炮也是同时开火! 米尼步枪的齐射,再加上数十门两斤轻型散弹炮的齐射。 这一波攻击直接让冲在最前面的蒙古士兵直接倒下了一千多人! 上千人在瞬间倒下,这个场面足以让任何人终生难忘! 这一瞬间,一个蒙古低级军官看着自己麾下已经死伤过半,但是却一枪未发的士兵,无奈的呐喊着:“这根本不是冲锋,而是自杀!” 发出这样感叹的他,在麾下的士兵终于是受不了半数的伤亡,进而彻底崩溃逃跑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进行阻拦,反而是也跟上了溃兵的步伐。 这种情况并不是独例,反而是普遍情况。 这些蒙古人用着线列作战的战术从五百米外发起进攻! 炮击没有打垮他们,因为线列战术玩的就是硬撑着敌人的炮击进入战场。ap. 承受炮击稳步进入战场,并维持着紧密队形,这是任何一支使用线列战术为主要战术的军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要不然的话,根本玩不了线列战术。 甚至在进入百米距离内,遭到敌人的火枪射击时,也必须稳住阵型,前排的人死伤了,后排的必须立刻补上,以维持火力密度。 如果部队的勇气和素质足够高,那么在进入百米后也不能开枪,硬扛着炮弹和子弹继续前进,一直进入到三十米内甚至二十米内再开枪,开完枪直接发起刺刀冲锋。 很多大乾陆军的精锐步兵部队就喜欢这么玩,不管敌人开几枪,在什么距离开枪,他们都坚定而顽固,看起来跟个傻子一样承受敌人的好几轮射击后,慢悠悠的走到距离敌人三十米内甚至二十米内才开枪。 这个时候,敌人往往也是因为承受了抵近齐射的巨大伤亡后面临崩溃,大乾陆军的步兵们也是不会再装填,而是直接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上去,干净利落的发起刺刀冲锋。 到目前为止,能够挡住大乾陆军这种简单纯粹一波流战术的军队,一支都没有! 至少大乾陆军成军三十几年,从未遇到过! 不过这种一波流的战术一般军队也玩不了,需要高素质的士兵和军官。 哪怕是大乾陆军内部,也不是每支部队都能这么完的。 能够这么玩的,基本都是一线常备部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