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大寨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46章 部队机械化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文凯虽然打算搞汽油自行车了,但是他并不会直接砍掉及时马机械厂现有的业务,因为现有的员工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糊口。 他准备另行设立一个部门用来研发汽油自行车,等汽油自行车搞出来后,再进行整个机械厂的转型。 如果研究失败,至少现在的业务还能保持下去,让员工们继续保住工作。 这样的他,也不是特例,很多上流社会出身的子弟都差不多,自幼接受的传统教育告诉他什么是责任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别让员工丢掉饭碗。 如果搞砸了厂子,让这么多人丢掉了饭碗,他的名望基本也就完蛋了,别指望能够在上流社会混下去了。 怎么说呢,你自己可以瞎搞折腾,但是你不能让跟着你混的员工们丢掉工作无法养家糊口啊! 砸掉员工饭碗的人,绝对不是一个体面的大乾士绅所为。 大乾人,注重利益,但是他们更加注重体面! 什么是体面,不外乎面子尔! 因此很多落魄的贵族家庭,哪怕是不断变卖产业了,但是也会尽可能的不辞退为他们工作多年的员工,除非实在撑不下去才会大规模辞退员工,但是一旦这么干,基本上也就宣告着这个家族的彻底没落了。 上流社会的人会很自觉的把这个家族彻底排除出去! 所以李文凯选择了保持原有的机械厂不变,而是在机械厂下另外设立了一个实验室,开始招募人手继续他的汽油自行车的研究。 招募了几个助手后,他直接搞起了汽油发动机,至于直接采购,他买不起,而且也没人卖给他。 甚至他现在连汽油机的专利授权都没能拿到呢! 不过就算没专利授权,也只是不能把汽油机进行商用而已,但是自己研究没有什么问题。 如今的汽油机理论技术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李文凯也是折腾过煤气机好几年,对内燃机技术还是非常精通的,而且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其实也没有对汽油机技术进行严苛保密,很多理论都是可以在专业期刊上看到。 根据这些理论以及他自身在煤气机上的研究积累,李文凯很快就是完成了可用于汽油自行车的小型汽油发动机的设计。 但是设计完成后,他却是发现自己连这小型汽油机的样机都造不出来,因为他的机械厂根本没有这么搞的加工技术。 一开始他想过引进更先进设备自己搞,但是发现不行,这些设备全都是天价,他的全部身家都砸进去,估计也建不起一条生产线。 他还想过让其他机械厂帮忙自己加工零配件,然后自行组装,但是依旧发现不行。 因为有能力加工这些零配件的企业,满打满算,全帝国只有五家,分别是三大武器公司,扬州机械公司、杭州动力机械公司。 而这些大型企业虽然有这样的高精度加工能力,但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肯定是不会接他李文凯的小订单专门搞几个零配件啊。 最后李文凯悲剧的发现,哪怕自己找到了汽油自行车的实现办法,他甚至都为此设计出来了一台专门用于汽油自行车的小型双缸汽油机,但是却连样车都造不出来! 不过李文凯并没有放弃,自己搞不起生产线,找其他企业加工也是不太可能,他就是把目光瞄向了自己的母校湖广大学。 要说大乾帝国里目前最顶级的生产以及加工水平,其实并不是各大企业,而是皇家理工学院。 当然,这并不是指批量生产能力,而是指实验室加工能力。 而除了皇家理工学院外,其实其他的大学,尤其是偏向于理工的那些大学,其实验室的加工能力也是属于顶级的。 比如金陵理工、上海理工这两所理工大学,在理工领域仅次于皇家理工学院,比其他大家都要强上一筹。 比如上金陵理工的机械系,上海理工的化学系都不错。 湖广大学在理工方面要差了点,毕竟这是一所综合类大学,不过这个差,也只是和皇家理工学院以及上海理工、金陵理工相对比。 放在全帝国内,那也是前十的存在,他们在光学领域和最新型的电磁领域的实力还算不错,是仅次于皇家理工学院的。 李文凯虽然因为缺课被退学了,不过好歹也是上过湖广大学的人,再加上能够干出来因为研究而不去上学,最后被退学这种事的人,在学校里名气也不会小。 他找了一圈,拜托了几个师兄后和导师后,终于是让一个导师答应用湖广大学内的部分高精度设备帮他加工若干高精度零配件,当然了,这要给钱,而且还不便宜。 花了不少钱,欠下了不少人情后,李文凯终于是把自己设计出来的小型双缸汽油机给弄了出来。 湖广大学的设备都是最顶级的,使用的也都是特种材料,这加工出来的零配件质量杠杠的,组装成功后试验了多次,都是没啥问题。 这个时候,他就是迫不及待的把汽油机装上了自己专门设计出来的自行车上。 组装完毕后,李文凯是亲自驾驶进行测试! 当李文凯驾驶着这辆汽油双轮车发着嘟嘟地声音走上武昌大街的时候,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这是帝国的汽油机实用化后,所出现的第三款汽油车。 嗯,也是第一款双轮车! 但是,李文凯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汽油自行车引起当地公众关注的同时,更是引起了军方的注意。 李文凯骑着该车上街测试后,短短三天内,金陵枢密院军械部战车司的司长,陆军少将楚玉祥就是看到了关于该车的报告。 当楚玉祥看到报告上说,该汽油双轮车搭载的汽油机非常的小巧,但是最高时速却是可以达到二十五公里每小时,并且因为该车上重量很轻,因为只有两个轮,极为小巧灵活,因此和那些踏板自行车一样,哪怕是一些乡间小土路都可以畅通无阻的时候。 他直接站起身,拿起了报告大步往外走! 圣天子楚行是在军械部接到电报后的第二天,就是看到了军械部呈上来的报告。 不仅仅是汽油双轮车的报告,而且还附带了军械部的详细分析报告。 楚行只看这报告,就知道军械部口中的"汽油双轮车"就是后世人口中的摩托车。 名字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车所采用的汽油机很有意思,气缸容积只有三百毫升,但是最大功率却是达到了一匹马力,每分钟的转速达到了八百转。 看似只有一匹马力,比其他两款汽车采用的发动机小了很多倍,然而关键的是这发动机的气缸容积小,也就意味着体积小,重量轻,要不然也不可能直接装在双轮车上了。 动力方面相当不错外,其车身设计也是让军械部的人赞不绝口。 尤其是这种双轮车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通过性,让军械部的人看到了机动部队的未来所在,这玩意比自行车更好,更适合机动部队。 虽然战车司这个机构,是去年才从处升级为司,但实际上大乾陆军很早就开始寻找更加先进的机动作战的方式,尤其是数年前李氏自行车公司研发并批量生产自行车后。 当时的陆军就注意到了这玩意,这玩意最早的时候,其实只是一些年轻人喜欢玩,但是军方且也尝试采购了一批装备部队。 这装备后,发现效果还不错。 自行车这玩意,人踩上去就可以走,如果是在硬化路面的话,骑行速度还快得很,哪怕是在泥土路面也能骑行,就算是在地形差一些的地方,也能推着走。 而且后面还可以驮运物资。 这意味着单兵机动的时候,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 最最关键的是,这玩意简单可靠,不用吃不用喝,也不用考虑气候环境的适应问题,使用成本极为低廉。 这让军械部的人看到了什么? 看到代替一定程度代替马匹的可能性。 骡子、马匹等牲口一样需要喂养,而且吃的还很多,仅仅是喂养所需就不是一个小数目,随便一匹马,吃的可都能比得上好几个士兵了。 同时马匹对环境气候也是有比较大的需求,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品种的马匹能够使用所有气候的,有些马匹适合高原,有些马匹使用北方冰原地带,有些马匹就只能在中亚地区使用。 这些年为了解决不同地区所需的马匹,大乾可是满世界建设军用马场,针对各地的气候环境不同培育适应能力不同的马匹。 这些年最典型的就是为了培育适合帝国本土西南部以及南洋半岛、南洋诸岛等地区使用的马匹,帝国可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除了在本土西南建设西南马场外,还在吕宋省、马六甲州、澳洲等地方建设马场进行培育马匹。 但是直到现在,其实也没能说培育出来真正作战能力强,同时又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乘骑战马。 甚至连培育适用的役用马都难! 其实也不是说搞不出来适应性强的,就是适应性强悍了,但是肩高不足,爆发力不行。 但是大乾陆军的眼光高啊,这骑兵部队用惯了动不动就肩高一米五甚至一米五五的土密马,现在你让他们乘骑一米二三的马匹作战,人家骑兵大爷们是要骂娘的。 搞得现在,大乾陆军部署在南洋地区的驻防部队,每年都要补充很多的优良战马,耗费非常大。 后来陆军看到自行车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什么机动部队,而是配属给驻防南洋地区的部队,一定程度上代替马匹。 毕竟大乾家大业大,但是也经不住南洋等部分气候恶劣的地区里每年的大量非战斗损失啊。 后来慢慢的,这才有了机动部队的概念。 不过依旧没有正式组建,一支到了今年汽油机正式研究成功,中原汽车率先推出了第一款试验汽车,杭州动力机械公司推出首款可量产的汽车后,大乾陆军这才是正式建立了第一支机动部队。 规模很小,不过一个营的规模,不过却是直属枢密院,充当机动部队的试验部队。 机动部队本来就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自行车,现在换成汽油双轮车的话,效果应该更好。 如此,军械部的人才会这么看重,并第一时间就报告上来。 楚行看过后,虽然觉得这玩意还太原始,甚至都不具备实用性,但是对于当代的技术水平而言,这已经是妥妥的高科技了。 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楚行总是持以鼓励态度的,所以自然不会说什么这玩意太垃圾,根本不适用之类的。 而是批示,可以适当的采购一批实验性装备,以探索机动部队的发展模式。 说白了就是让军方出钱采购进行扶持。 不仅仅是这汽油双轮车,同时汽油四轮车楚行也是让军方采购少数,作为实验装备配属机动部队。 但是也只能局限于少量采购,实验性装备了,现在的内燃机价格还太贵,大规模装备部现实,先弄一点探索发展模式就行了。 至于目前而言,楚行反而觉得自行车更加适合一些,尤其是南洋地区这些气候环境比较恶劣,马匹难以适应的地方,自行车的战术作用更高。 不管怎么说,楚行都是亲自批示了可以实验性采购! 而军械部的人本来就极为重视,再得到了圣天子的批示后,直接就是向武昌那边派发电报开始搜集信息,同时军械部的多名军官也是踏上了火车前往武昌。 这一切,李文凯甚至都还不知道呢。 现在的他还郁闷着呢。 因为他通过电报咨询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尝试获得汽油机的授权失败了。 也不能说是失败了,人家皇家理工学院并没有拒绝他,也没有为难他,而是很大方的直接答应了下来。 其实到现在,皇家理工学院都已经是对十多个厂家进行了汽油机的专利授权了,基本上就是一副敞开了授权的模样。 但问题是,这专利授权费不低啊! 皇家理工学院开出来的汽油机专利授权费相对于开发费用已经很便宜,但是依旧不是李文凯能够承担得起的。 一整套汽油机专利,包括四冲程结构等核心结构等上百个专利呢,你要搞汽油机,这一百多个专利都得获得授权,不然的根本造不出来,或者你自己很牛逼,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这么多专利组合在一起,仅仅是基础授权就得十万乾元,这还是基础授权费,后面你每生产一台汽油机,或者说每生产一个他们专利授权的零配件,都得交钱。 后面的专利分成就不说了,反正也会包含在售价里,消费者买单。 但问题是,这十万的基础授权费李文凯拿不出来啊! 要不然,目前也不会只有十多个厂家获得了授权呢,就是因为这基础授权费贵啊,一毛钱还没赚到,就得砸进去十万专利费,然后再投资建设生产线之类的,这结合起来成本可就高了。 哪怕是资产上百万的大型机械厂,一般都很难玩得转。 目前涉足投资汽油机相关产业的,全都是帝国内顶级的大型企业。 哪怕是中原汽车公司、江南重型机械公司这两家之前名气很小的企业,但那也是国企部之前准备好用来发展汽油机产业的,当年汽油机都还没有搞出来呢,公司就已经是筹建起来了,并开始搞充气轮胎等各种汽车配套的产业了。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之前汽车还没搞出来呢,他们搞的这些配套产业竟然也搞的很不错,赚钱的很。 中原汽车公司收购后,继续研究发展出来的可充气橡胶轮胎,那可是刚研发出来就火爆全国,瞬间就成为了各种豪华马车的标配。 松江重型机械公司他们搞出来了的变速器可是牛逼的很…… 他们一开始只是为了搞出来准备在未来的重型载重汽、工程车辆上使用的变速器,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搞出来的变速器还可以进行各种变种,并搭配蒸汽机使用,最后,他们生产的各种变速器都是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了。 很多他们为了汽车为准备的诸多零配件,其实都能在其他领域找到市场。 如此的他们其实本身业务就发展的很好,更别说国企部还持续给他们投钱,这购买专利建厂什么的根本不差钱。 而杭州动力机械公司嘛,他们本身是没啥钱,但是人家本身就拥有一部分汽油机的专利啊,按照当年的协议他们是能免费使用皇家理工学院所有的部分汽油机相关专利的。 同时核心的四冲程结构可就是他们家的,皇家理工学院收的每一乾元专利费,他们杭州动力机械公司可都是能够的分到一部分的。 除了这三家企业外,其他杀进来汽油机行业的都是大企业呢。 国内的四大蒸汽公司无一例外,尽数跟进,包括扬州机械公司,海军蒸汽机厂和其他几个生产蒸汽机的厂子改革重组而来东部动力公司,天津友邦机器公司,同时还有冯氏航运公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