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山中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那如果真是这样,那肯定就是附近的村民干的了,真特么是个缺德玩意儿。” 从西辞开车回市里的路上,石壮壮还在骂骂咧咧。 但今天来参加阿旺送别会的人太多了,“村民”这个范围大的离谱,找人就仿佛大海捞针,他们根本无从下手。 但陈则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西辞的前身是一家殡仪馆,当时在选址上就是有讲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脱离村民们的居住区和日常生活区,其地理位置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论去周围的哪个村,都得要走上好几里的地,有些还得翻山越岭。 其次,那并不是一具普通的猫尸。 阿旺送别会结束后,陈则想着看看礼盒里有没有对方不小心留存下来的线索,便将猫尸从礼盒中取了出来。 由于猫咪的身体已经僵直,手感摸起来很像市面上一些劣质的毛绒玩具,于是陈则便检查了下,结果却有了些意外的发现。 这是一只微胖的橘猫,属于平常流浪猫里能见到的,最亲人的那种猫。 它的毛发很干净,显然被仔细地擦拭清理过,但即便如此,但是毛发之下,却是伤痕累累。 勒伤、拖伤、刀伤、烫伤……即使陈则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很容易便能判断出,这猫在生前受到了极为残忍的虐待。 看着肚皮上那道极长的割裂口,陈则甚至能想象猫咪生前曾多么绝望地拖着自己外露的肠子,在粗糙的地面上痛苦爬行。 如果只是针对陈则他们而来,为何要对动物下这样的狠手?太残忍了。 但猫尸也不能那样干放着,于是陈则把猫咪的几处伤口都拍了照,然后将其焚烧,并葬在了后院里。 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小黑也出现了,在后院的埋葬处边低叫了几声,似是在哀悼和送别自己的同类。 回到家后的陈则躺在床上,脑海里爷爷奶奶的那段故事始终挥之不去,他突然想去山上看看,找找爷爷以前住的那个地方。 于是第二天一早,陈则就问李阿姨要了罗奶奶的联系方式,询问了爷爷住所在山上的大致方位后,他便出发了。 但陈则毕竟不是常居于山中的人,他进了山才知道,东南西北这四个字不是游戏地图里的上下左右。 树和树长得都是一样的,小路和所谓的大路,看着都不是什么好走的路。 什么太阳在什么方位,苔藓朝着哪边,这种纪录片里学到的理论关键时刻不仅没帮上忙,还让他自乱阵脚。 简单来说,都没有手机自带的指南针好使。 人要相信科学和用科学技术制造出来的工具,机器有时候比人可靠多了。 靠着指南针摸索了段路后,草丛里突然窜出来个小黑影,微昂着脑袋看着他,嘴角还是微微咧着的,似是嘲笑。 “小黑!你怎么在这里。” 小黑虽然常去西辞吃鱼头,偶尔也会在西辞的窗台上晒着午后暖阳小憩,但从不在西辞留宿。大多数时间,陈则是不知道这猫在哪里混的。 在这陌生的山野里,突然遇见一个熟“人”,陈则多少是觉得有些亲切的。 小黑在陈则的腿边蹭了蹭,然后便朝着某个方向走去,尾巴是翘起的,尾尖微微卷着晃着,似乎是在和陈则招“手”,走了两步,回身朝陈则喵了一声。 陈则这才意会到,小黑似乎是带路。 他不知道小黑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但下意识地,便跟着小黑走了。 在罗奶奶的故事里,奶奶嫁给爷爷之前,戴家人去庙里请回来一只颇有灵性的黑猫,那应该就是爷爷照片里抱着的那只玄眼衔蝉了。 按年头算,小黑不可能活这么久,但极有可能是那只黑猫的后代,难怪也这么有灵性。 跟着小黑走了一个小时,约莫一里山路,陈则的眼前倏地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块缓坡,一座砖石屋建于其上。 陈则愣了半晌,脑海中有一些陌生而又久远的回忆开始浮现。 幼年时,父亲曾带他来拜见过爷爷几次,但年纪实在太小了,对这种大的场景上的画面印象十分薄弱。 他脑海里的,更多是一些微小的细节碎片。 大门上微微开裂的缺口,石砖缝隙里长出的小草,需要抬脚才能越过的大门槛,散乱堆在屋门边的柴火……还有柴火间突然爬出来的带壳小黑虫。 他寻着自己模糊的记忆碎片,努力的搜寻那些熟悉感,大门上的缺口更大了,石砖缝里钻出的小草爬满了整片墙,以前觉得高的门槛原来又矮又窄……而本应该堆着柴火的地方则是空无一物,积了层厚厚的灰。 小黑虫子还是有的,他们伴着灰飞在半空,时不时会围着陈则转上一圈。 陈则依稀记得父亲曾和他说过,这种虫子咬人很痛,但只要你不招惹它,它就不会来咬你。 小黑来到屋里后,轻车熟路地从一个破窗钻了进去,陈则透过破洞朝里看了眼,只见小黑跳上了一个柜子顶,然后安安心心地蜷了起来,旁边还放着块它不知道从哪里叼来的毛巾。柜子一边的地上,还有半个吃剩的鱼头。 陈则这才意识到,小黑可能一直就是住在这里的,所以从来不在西辞留宿。 屋子门没有锁,陈则一推就打开了,但木头门很是老旧了,打开时吱呀吱呀的响着,感觉随时都会掉下来。 或许是因为一直破着窗,屋子里并没有太浓重的尘灰味,只有点多雨季节的潮木味。 陈则在屋里兜了两圈,内里的空间并不大。 进去先是一个兼职书房的门厅,靠着窗台的位置摆着一张工作桌,上面因为漏进来的雨水潮了一片。 再往里,是一间三四平大小的卧房,有个连通着后院的小门。 厨卫都是单独在院后的,用的还是烧柴的土灶,除了空锅和灰尘空无一物,连老鼠都不愿意光顾。 陈则绕过灶房再往后逛了逛,在一个被屋檐遮挡的阴凉处,发现了两块墓碑。 一块属于陈则的奶奶戴红,一块则属于他的爷爷陈国华,陈则恭敬地拜了拜,绕到幕后,却意外发现爷爷墓碑后的立碑人处刻着一行小字——不孝子陈卓于2003年秋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