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夜晚的寒风凛冽刺骨,风刮在脸上和被刀子割没有什么两样。
从法兰克福出发时还是深秋季节,如今已经到了冬季,雪也应该快下了吧。
抬头望着阴沉的天空,路德维希的心也随之变得有些沉闷。他又摇了摇头,甩掉脑海里混乱的想法,跟着柳特波德径直走进彼得大教堂。
此时教堂大厅里已经是人满为患,贵族、修士、主教们纷纷都来参加今天的弥撒。
所谓的弥撒其实就是天主教纪念耶稣牺牲的一种宗教仪式,是天主教祭献天主的大礼,是整个天主教礼仪生活的中心。
弥撒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圣道礼仪,恭读圣经和分享圣经,也就是进行集体祈祷。
二、圣祭礼仪,重演最后晚餐厅的一幕并领受精神食粮——圣体。说白了也就是大家伙一起吃个斋饭,主要的食物是麦面饼和葡萄酒。
不过比起接下来要进行的弥撒,路德维希显然对圣彼得大教堂更感兴趣。
圣彼得大教堂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罗马教廷大殿,号称是整个天主教世界里最神圣的大教堂,也是各国国王继位以后,进行罗马朝圣的首选之地。
根据天主教圣传,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圣伯多禄,也就是圣彼得就是安葬在这里,历任天主教教宗也都安葬于此。
除此之外,人们也普遍认为这里也是当今世界艺术的最高殿堂,大教堂外的广场上矗立着圣彼得的高大雕像,教堂大殿内的巨大穹顶上描绘着圣经故事中,从创世纪到最后的晚餐的巨幅壁画。教堂的主圣坛后面则是一座巨大的,由白色大理石制成耶稣受难十字架。
这一切都为这座大教堂增添了几分圣洁和几分神话色彩。
“东法兰克王国路德维希三世国王陛下,前来朝圣!”
忽然一名红衣主教高声喝道,霎时间整个教堂内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在一瞬间都集合到路德维希的身上。
头顶着东法兰克国王的王冠,身披着专属国王的金色披风,路德维希大步走去,来到主圣坛前。
然后神态庄重的向教宗亚德里安二世单膝跪下,右手划大十字行礼道:“东法兰克王国,国王路德维希·威廉·加洛林前来朝圣,愿天主永远与您同在,亚德里安二世教宗大人。”
说完路德维希向亚德里安低下自己的头颅,表示自己对天主教和罗马教廷的忠诚。
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朝气蓬勃的东法兰克国王,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亚德里安不由回忆起自己的那位老友,路德维希二世。
他就这么一直安静的看着路德维希,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低头单膝跪在地上的路德维希也不说话,只是安静的跪在他的面前,两个人似乎都充满的耐心。
许久以后,亚德里安才在一旁红衣主教的提醒下回过神来,连忙将路德维希从地上扶起。
“对不起,小威廉。实在是看到你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起你的父亲,只是不曾想到三年前那一别,竟然就是永别了。”
亚德里安一边向路德维希道歉,一边向他解释起刚刚为什么自己会发愣,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路德维希二世的思念。
路德维希也并没有责怪亚德里安的意思,一来他毕竟是教宗,二来亚德里安的确是路德维希二世的老朋友了,不然当年路德维希二世也不会支持亚德里安的东征计划。
“教宗大人不必伤感,父亲已经回到天主的身边,他不必再受人间疾苦了。您能觉得我像父亲,这是我莫大的荣幸,我也一定会像父亲一样,坚定的守护教廷。”
路德维希很会抓人心,他一边安慰亚德里安,一边又表达自己会像路德维希二世一样支持教廷,支持亚德里安的统治。
这一番话让亚德里安很是受用,毕竟获得一个强大王国国王的支持,对于一个教皇来说就是继续统治的根本。
说白了,教廷和各国王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教廷的支持,王国的统治者就没有法理统治权;同时没有强大王国的支持,教廷也将难以维持。
世俗王国需要教廷的支持来获得法理统治权,教廷也需要世俗王国的支持来维持教廷的精神世界统治权,两者相互之间不可或缺。
所以路德维希的话才会让安德里亚如此的心情愉悦,以至于他直接叫来一位红衣主教。
那名红衣主教端着一个盒子上前,安德里亚从盒子取出蓝色宝石,放在路德维希的手心里。
然后他笑着说道:“威廉,虽然现在我还没有给你赐封称号,但是这枚宝石你必须提前收下,我希望你以后能将它镶嵌在你的王冠上,这枚宝石代表着教廷的一个承诺。”
闻言,路德维希紧紧捏住那枚蓝色的宝石,然后再次向亚德里安行礼道:“谢谢您,教皇陛下。”
这一次路德维希对安德里亚的称呼再次变化,从教宗大人变为了教皇陛下,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重要信号。
因为只有在向教宗表达忠诚的时候,一个王国的国王才会称呼教宗为教皇陛下,这个称呼的转变就代表着这个王国未来将全面支持这位教宗的统治。
路德维希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称呼转变,当然不是因为亚德里安二世曾经是路德维希二世的朋友,而是因为亚德里安二世给出了足够多的筹码来收买他。
一个教廷的承诺,在后世这句话可能在人们看来只是一个笑话,而在这个时代,那就真的是一个无比厚重的筹码。
毕竟在这个时代,教廷对整个天主教世界还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约束力。
用一个最浅显的比喻,假设路德维希以后想要进攻西法兰克王国,意塔利亚王国想要乘虚而入,借机北伐东法兰克王国,这个时候只要教廷说东法兰克王国正在进行圣战,任何势力不得插手。
那么至少在明面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忤逆教廷的这个宣称。
可见这个承诺对于路德维希来说有多么重要了,而且哪怕以后亚德里安二世去世了,这个承诺都依然生效,毕竟教廷的承诺是要刻在西斯廷教堂石碑上的。
总之现在就是路德维希得到了教廷的承诺,教廷也获得了路德维希的支持,双方都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条件。
这就为路德维希和安德里亚二世之后的交涉提供了先决条件。
只不过在他们继续交涉之前,他们还得继续进行今晚的弥撒。
人们先是在教堂内齐声诵读圣经,然后又高声齐唱圣歌,最后亚德里安二世为路德维希和玛格丽特,以及路德维希的未婚妻艾莉卡赐封称号。
路德维希的称号是“圣守者”,玛格丽特的称号是“慈悲”,艾莉卡的称号是“智者”。
这些称号或许在后人看来没什么用,但是在这个时代可不一样。
在这个时代,教廷赐封的称号,代表着教廷对一个人的一种身份、品质和行为的认可,而这种认可连带的就是世人对这个人的看法。
比如说路德维希的称号是“圣守者”,意思是教廷的神圣守护者,这个称号就会直接影响到天主教世界民众对路德维希的看法,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东法兰克王国内部的稳定度。
这也是为什么路德维希一定要赶来朝圣的原因之一,如今东法兰克王国虽然还没有爆发大规模叛乱,但也并不是很稳定,获得教廷的认可就能够让民众更加信任路德维希。
至少能够让路德维希尽可能平稳度过权力交接的动荡期。
赐封称号以后,今晚的弥撒进入第二部分,圣祭仪式。
正如之前说得那样,圣祭仪式的主体内容基本就是大家伙一起吃一顿斋饭,食物也是比较清淡普通,基本就是麦面饼加葡萄酒。
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受难前夕的最后晚餐中,分别拿起麦面饼和葡萄酒,感谢并祝福,然后把饼和酒变成自己的圣体和圣血,交给门徒们吃,并令门徒们也这样做来纪念他。
这就是天主教的第一次弥撒。
此后天主教的弥撒中,麦面饼和葡萄酒就成为了必须的两种食物,每一名教徒都必须吃。
当然对于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来说,这样的食物也并不算差,毕竟大多数人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直至深夜,弥撒结束以后,人们纷纷离去。
萨莫拉护卫着玛格丽特回到别宫,克罗帕斯则跟着路德维希来到教堂后殿中。
亚德里安二世还有事情需要和路德维希商量。
三人刚一就坐,路德维希就直入主题说道:“教皇陛下,我知道父亲三年前与您约定十字军东征事宜,这次我来也是为这件事想和你探讨一下。”
见路德维希如此直接,亚德里安二世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威廉你能在明年夏天就发动对阿斯拔帝国的十字军东征,我会尽快为你筹集东征军费。”
然而听到他的想法后,路德维希却是摇头否决。
亚德里安有些疑惑的问道:“难道你不愿意东征了吗?”
路德维希还是摇头,然后才解释道:“教皇陛下,并不是我不愿意东征,而是如今王国内部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王国外部也是强敌环伺。明年发动十字军东征,我并不认为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亚德里安闻言有些迟疑的继续问道:“你的意思是?”
路德维希直到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于是点头道:“没错,我打算推迟一年发动东征,明年开春以后我会和洛塔林吉亚王国联姻,王国内部我也要重新统筹规划,王国军队我也准备进行改编。最迟后年夏天,我就有信心对阿斯拔帝国发动十字军东征了。”
既然路德维希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亚德里安再也没有什么话说了,毕竟路德维希说得都是实情。
他刚刚继位,王国内部必然还不稳定,明年春天他还要和洛塔林吉亚王国联姻,如果明年夏天就匆匆发动十字军东征确实只会白白提前浪费东征军饷。
想明白这一点,亚德里安也是松了一口气。
说到底他这个年龄,唯一的野心也就是历史留名了。十字军东征无疑是最好的留名机会,如果能够顺利发动东征,并且取得成功,他就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所以路德维希打算和他父亲一样,继续支持十字军东征,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至少这样他的梦想就还没有破灭。
只是在路德维希心里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次东征很有可能会虎头蛇尾。
原因其实很简单,各大王国各怀鬼胎,东征开始以后必然遭受各种阻挠,毕竟所有人都不想别人立下大功,那就干脆大家都别想立功。
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军饷耗尽,各国军队打道回府,十字军东征就此作罢。
而且他支持东征也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信仰,单纯是为了亚德里安能够加大力度支持他的统治,这有利于他快速稳定东法兰克王国。
只不过这种话路德维希是不会当着亚德里安二世的面说出来罢了。
在这之后,路德维希和亚德里安二世,还有克罗帕斯,他们三个人又聊了很久,直到天际泛白三人才告别离去。
这次朝圣也是基本达成了路德维希的目的,接下去再停留两三天后,他就可以回东法兰克王国了。
不过三天后,也就在他准备离开的前一天,一个人的到来再次延后了他回东法兰克王国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