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字军之王:凯撒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伊萨的亡羊补牢之举,阿拔斯帝国内部的残酷斗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得知马拉什沦陷的第一时间,伊萨就明白杜克卢防线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当时即便气急攻心,依旧在昏迷之前吩咐扎菲尔尽快撤军,准备布置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想以此来亡羊补牢。 这并非是他的临时决定,而是当初杜克卢防线尚在时,他就已经制定下来的后续防御计划。一旦杜克卢防线沦陷,立即撤军至幼发拉底河,依托幼发拉底河沿岸布置防线。 当然,幼发拉底河原本他的计划中不是这样用的,原计划是在杜克卢防线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的情况下,有序撤军组织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 现在的情况却是马拉什被突袭沦陷,杜克卢防线面临双线作战,阿拔斯军队仓惶撤退,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成为了他的亡羊补牢之举。 为什么说是亡羊补牢之举呢? 其一,阿拔斯军队撤退匆忙。哪怕要塞城镇泰卢赫的守军为他们拖延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是阿拔斯军队有十几万,匆忙撤退时必然导致严重的军阵混乱,最后进一步导致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的军阵排布混乱,难以发挥战斗力。 其二,主帅伊萨的昏迷不醒。伊萨是阿拔斯帝国军队的灵魂,他的昏迷导致了非常严重的混乱和军心士气上的打击,这也是导致后续撤退时混乱局面的主要因素。 其三,军心动摇,士气萎靡。马拉什沦陷、主帅昏迷、两面夹击、仓惶撤军、泰卢赫被占领,一系列的军事失败严重打击了阿拔斯军队的军心士气,如今萎靡不堪的阿拔斯军队早已没有了先前在杜克卢防线时那样的高昂士气。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就只能是伊萨的亡羊补牢之举,如果能够成功抵抗住接下来十字军的攻势还好说,一旦再次出现被突然攻陷某个重要据点的问题,那么整条防线都将在瞬间瓦解。 届时阿拔斯帝国会不会就此亡国都犹未可知。 显然明白这一点的不止是伊萨本人,远在都城萨迈拉的阿拔斯帝国哈里发穆塔兹·伊本·穆塔瓦基勒也给他发来密信,要求他必须在幼发拉底河上游河畔将十字军抵挡住。 哈里发穆塔兹给伊萨的密信中,丝毫没有对伊萨这位三朝老将一丁点的敬意,言辞间甚至还带着几分强迫的意味。 这并非是他不尊敬这位老将,而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快把他逼疯了。 如果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被攻破,那就不管萨迈拉会不会被攻陷,他这个阿拔斯帝国哈里发都只有死路一条。 为什么呢? 从这次十字军东征的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来,拥有着八十万左右常备军的阿拔斯帝国,在这次战争中伊萨手里却只有十几万军队,其中还有着大量的征召兵。 由此可见真正掌握在穆塔兹手里的军队并不多,而真正掌握了大量常备军的那个人并不服从穆塔兹这位哈里发。 从另一个方面也能看出这一点来,那就是从始至终这次十字军东征的战争中,阿拔斯帝国一方的主要将领始终只有伊萨和他的学生扎菲尔。 伊萨是阿拔斯帝国的军神没错,扎菲尔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潜力的将领也没错,可是其他的将领呢?难道阿拔斯帝国就没有其他的将领了吗? 显然这是不正常的,而导致这种不正常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目前阿拔斯帝国内部极其严重的内斗。 穆塔兹的堂哥穆赫塔迪·伊本·瓦提克,庶出五哥穆塔米德·伊本·穆塔瓦基勒都觊觎着帝国哈里发的权柄。 十五年前,穆塔兹的父亲穆塔瓦基勒·伊本·穆塔绥姆被萨法尔大埃米尔国刺客刺杀身亡,他的亲大哥蒙塔塞尔·伊本·穆塔瓦基勒刚刚继位就御驾亲征萨法尔大埃米尔国。 只可惜最终不敌萨法尔的大埃米尔耶尔孤白·伊本·莱伊斯,在基尔曼之役中身受重伤。 次年六月,蒙塔塞尔这位仅仅继位不到一年时间的哈里发就在痛苦中伴随着复兴帝国的梦想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临终前,他依旧在为帝国的未来考虑,毅然决然的将帝国哈里发继承给自己的堂哥穆斯塔因·伊本·穆罕穆德,而不是继承给尚且年幼的亲弟弟穆塔兹。 因为蒙塔塞尔认为穆塔兹尚且年幼,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管理好阿拔斯帝国。而堂哥穆斯塔因虽然不是直系血脉,但是其从小就展现出超出常人的能力。 所以蒙塔塞尔才会如此坚决的将哈里发继承给穆斯塔因。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正如蒙塔塞尔所预料的那样,穆斯塔因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哈里发,在他短暂的统治期间,阿拔斯帝国甚至一度展现出有望重回“黄金时代”的迹象。 在军事上,他继位后积极促成阿拔斯帝国和萨法尔大埃米尔国的和平停战,不惜承认萨法尔大埃米尔国的合法地位。同时大量裁剪阿拔斯帝国常备军兵力,重新组建一支更加精锐的阿拔斯常备军。 在外交上,缓和与周边敌对国家的关系,加强与附属国之间的联系,甚至亲自前往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帝国签订友好条约。 在经济上,他出台多项法案,严厉打击土地兼并和非法圈地,保护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甚至每年秋收季节亲自前往都城萨迈拉的农田里帮助农民收割麦子。 在文化上,扩建翻新智慧宫,推动翻译运动以及多项学术研究活动,大力收藏来自各国的各种经典书籍,种类包括不限于宗教、医学、军事、文化、历史、哲学、经济、天文、地理等海量书籍,同时还邀请各国学者前来阿拔斯帝国进行学术研究。 在教育上,他不惜节衣缩食来节省资金去支持全国各地开办基础教育,传播和发展真主教。 然而这一切都似乎如同他那短暂的统治时期一样,终究不过是大梦一场。 凯撒历866年10月13日,穆斯塔因像往年一样亲自前往萨迈拉的农田里,帮助都城的农民收割麦子,下午回去的路上他遭遇了一伙身份不明的刺客刺杀。 虽然他并没有当场毙命,然而涂毒的箭矢不仅让他身负重伤,并且还让毒素深入骨髓。 四天后,这位年轻的中兴之主就在痛苦中结束了他短暂的统治生涯,也走向了他人生的终点。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将帝国哈里发重新继承给蒙塔塞尔的亲弟弟穆塔兹。 在遗言中他是这样说的:我并非是帝国的直系血脉,我本不应该坐上哈里发的位子,只是堂弟认为我有能力带领帝国走向更好的未来,所以我只是暂时替他掌管帝国而已。 现在我要死了,因此我必须把不属于我的权力还回去,还给本应该成为哈里发的人——穆塔兹。 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想他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哈里发。 最后,告诉我的孩子们,永远不要觊觎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好好的做一个普通人,平凡幸福的生活下去。 我没有什么可以留下的,如果帝国需要的话,我的寝宫靠近最里面窗边的坛子里还有一百金第纳尔,可以尽数拿去,那原本是我打算留给两个孩子的遗产。 留下这段遗言,穆斯塔因就安静的迎接了他的结局。 三天后,穆塔兹继任阿拔斯帝国哈里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阿拔斯帝国的内斗愈演愈烈。 庶出的五哥穆塔米德认为自己身为长子,才是最有资格成为哈里发的人,不过他终究只是一个小小的胡勒万谢赫而已,而老四穆瓦法克作为巴士拉埃米尔都没有说话,所以他的威胁并不大。 但是另外一个人就完全不同了。 堂哥穆赫塔迪不仅是瓦西特埃米尔,更是在穆塔瓦基勒晚年时期就替代伊萨成为了阿拔斯帝国的军事统帅。在蒙塔塞尔和穆斯塔因的统治时期,他更是一举超越伊萨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致使大部分军队将领都选择臣服于他。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伊萨被称为三朝老将,而不是五朝老将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蒙塔塞尔和穆斯塔因两任哈里发加起来的统治时间都只有六年多的时间,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其实都将他们的统治时期归结到穆塔瓦基勒的统治时期当中去了。 那么穆赫塔迪到底掌控了阿拔斯帝国多少军队呢? 不多也不少,整整五十万常备军都在他的直接掌控下。 也就是说身为哈里发的穆塔兹手里不过三十万常备军,他能给伊萨十万常备军是真的已经够多了,另外二十万常备军他还得用来防备穆赫塔迪。 毕竟当年可是有传言称,穆斯塔因的死就是穆赫塔迪一手策划的。 而且即便没有那些传言,穆塔兹也相信穆赫塔迪一定会拿自己的人头换取十字军的停战,并借机登上哈里发的位子。 所以伊萨必须要守住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一旦战败无论都城萨迈拉是否被攻陷,穆塔兹都只有死路一条。 而这一切的暗流涌动,自然也很快被嗅觉敏锐的路德维希察觉到了。 一天夜里他翻阅着最近几次战役的汇报以及各方传来的情报,他不禁皱眉小声呢喃道:“阿拔斯帝国内部似乎……不太对劲啊!都到这个时候了……怎么还不增派常备军?” “可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