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后,李凌幻化为秦牧的模样,来到江陵郡。
这里很繁华,几乎是完全建在江上的一座城市。这条江不是涌江,而是金江,所以江陵又叫金陵。金江大水湍急,水势弥漫如海。
原本的江陵郡,是建在漫漫江水中的绿洲之上,不过后来这里船来船往,越发繁荣,很是拥挤,于是城市扩建,大兴土木。
新城的下面有一些天井,可以照明,大雨时天井被用来排水。还有一些船坞是建在城下,由绞索沟通。
城边还有大大小小的码头,来往的船只往往在这里停泊,卸货装货。
与李凌同船的,是一些江陵郡的士子,既有出身贫贱之家的寒士,也有出身富贵豪门的士子。
李凌打听了一下,这些人多数是来自江陵郡的小学、大学,都是同门子弟。
艄公掌舵,让船驶向对岸。
李凌留意到,这艘船用了一口奇怪的丹炉,在丹炉中有火焰。
只要投入药石,便可以用药石中的灵力,推动丹炉上方的齿轮旋转,齿轮又带着一个巨大的船轮翻水,如同水车一般,推动大船前进。
而艄公只需要掌管船舵,掌控方向即可。
没过多久,大船驶到岸边,李凌与诸多士子下船,随着众人没有走出多远,便来到车马市。
他四下看去,更加好奇。
只见这里租售的是一些陆地行舟、飞车、仙鹤、地龙,还有几艘正在整装待发的楼船,冒着腾腾的烟雾,在烟雾中还夹杂着火光。
“秦兄弟,这边!”
一个叫卫墉的男子,站在一艘楼船下,向他招手。
那艘船下了船梯,正有些士子走上船去。
李凌走过去,抬头看着这艘楼船,露出惊讶之色。
卫墉是个自来熟,笑道:“陆地行舟比较颠簸,飞车太贵,仙鹤和地龙什么的,风吹日晒。
还是楼船坐着舒服,只是速度稍微慢一些。不过太学院的选拔还早,咱们还是坐船,前往京城。”
李凌称是,来到船老大处付了船资。
从江陵到京城的船资,需要十个大丰币,倒也算不上贵。
对于大丰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他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自己吃饭住宿,都是拿一枚大丰币给对方,而对方便乐得合不拢嘴。
二人登船,没过多久,这艘楼船便已经满客。
有药师与童子,启动楼船的丹炉,药力被化作法力,供应给船尾的青铜兽雕塑。青铜兽的大口,立刻喷出浓烈的火光。
楼船徐徐腾空,在半空中缓缓调转方向,张开风帆驶离江陵,向北方而去。
在楼船上,船客各自有自己的房间,船上也提供饮食,之后几天只要在船上度过便可。
李凌站在船上,向下看去,只见楼船越升越高,速度也渐渐提升。
下方的江陵城,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但还是可以看到城中,时不时有飞车、飞禽和飞船等奇怪的东西飞出,飞向其它城市,而江面上船来船往,很是热闹。
“延康真是神奇之地。”
李凌心中赞叹,能够看得出来,延康国正在将道法神通,应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都在慢慢地被改变。
这与大育天魔经中所说的圣人之道,很相似。
“圣人之道,只在百姓日用”,延康国就做得很不错。
他心中突然有个奇怪的想法:“延康国师,难道也是天魔教的?”
船上有些士子在修习武艺,修为实力都很出色。
只是让李凌诧异的是,他们往往都是修炼同样的武学、法术和剑法。
李凌不解:“修炼同样的法术剑法,这岂不是很容易便被人抓住破绽?”
在他看来,武者虽是打基础的境界,但是博学也是基础。
大多数士子,修炼的都是同一种武学,同一门法术,同一种剑法,这样的话,很容易被别人抓到破绽。
李凌暗暗摇头,继续在识海中研究《大育天魔经》。
………………
数日后,终于来到京城。
李凌向前看去,心头微震。他已经见过江陵城,心中极为震撼,而眼前的京城带给他的震动,还要超过江陵城。
江陵城是建在金江上,城离水面三十丈,蔚为壮观。
而这座京城仿佛盘踞在巨龙般的山脉上,而且不是一条山脉,而是九条山脉。
九条如龙般匍匐在平原之上的山脉,在京城这个位置汇聚在一起,九龙合流,龙首相聚之地,便是京城。
光是这等磅礴的气势,便要超过建在金江上的江陵城许多。
九龙拱卫京城,而距离京城三十里,还有四座兵营。每一座兵营,都像是一个城市那么庞大。
距离兵营二十里的地方,还有八座集镇,其面积也可比城市。
这八座集镇,建立在一条大江旁边。
这条江是延康国的第二大江,叫做涂江,水陆交通极为便捷。
第一大江是涌江,起于大墟。之前李凌曾探索过江底龙宫,获得龙魂。
涂江虽是第二大江,却有延康龙脉之称,是正统的龙脉。
李凌远眺,九龙合流的京城,气象非凡,不愧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地方。
“秦兄弟,是否有落脚的地方?”卫墉邀请,“倘若没有,不妨去国公府稍住几日。等到太学开院,我们再去太学考试。”
李凌迟疑一下,摇头道:“我在城中有家乡故识,准备前去投奔。卫墉兄,咱们就此别过。”
卫墉只得作罢,道:“你安定下来,可命人去国公府,知会我一声。”
“一定。”李凌微微一笑,“对了,卫墉兄,哪里有青楼?”
卫墉面色古怪:“看不出,秦兄弟还是个风……风雅之人,喜欢这个调调。
京城最大的青楼,便在花巷,你从凤华街往里走,走到尽头右拐,再经过三条街,便可以看到花巷。
花巷中最好的青楼,叫做“听雨阁”……咳咳,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从未去过那里……保重身体!”
“再见。”李凌淡然一笑,拱手作别,沿着凤华街向里走。
在花巷中,他看着两旁的楼宇,发觉这里是青色的瓦,而楼宇是朱红色的,门前挂着些灯笼。
“小哥哥,上来玩啊!”有些小姐姐在楼上向他招手。
“好呀!”李凌咧嘴一笑,慢步向里走,沿途看招牌。
这花巷很深,七折八拐,到了里面,就没那么热闹了。
这里的姑娘很矜持,抱着琵琶,倚在窗边,琵琶半遮着面,轻轻弹奏,清冷幽咽。
再往里走,低低的琴音传来。
李凌向敞开的门里看去,只见院子里有轻纱飘扬,几个少女在轻纱帐间跑来跑去,还有个女子正在调试琴音。
再向里走,有些女孩在楼上练习歌舞,脆铃般的笑声时不时传来,很是俏皮可爱。
而到了这里,巷子里的行人已经没有那么多,院子里时不时走出一两个男子,好像是这里的男主人一般,有婉淑的女子为其整理衣裳,依依送别。
只是从里面走出的男子,一见到李凌,都要遮住脸,似乎怕被人认出。
李凌呵呵一笑,走到花巷深处,看到一座楼宇,写着“听雨阁”三字。
这楼阁的门户紧锁,不过看起来院子深深,很是安静。
他上前敲门,过了片刻,听到踢嗒踢嗒的脚步声传来。
一个女孩儿柔柔软软的声音传来:“来了,来了。”
里面传来门闩拉开的声响,接着门户开启了一条缝,一个女孩儿在门后探出头,见到李凌,好奇道:“客官,你找哪位?”
李凌客客气气道:“付磬允在么?”
那女孩儿将门拉开半边,笑道:“敢问公子名姓?我也好进去通报。”
“你告诉她,我姓秦。”
那女孩又掩上门,脚步声渐远,应该是去通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