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制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49 论“浮华交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许彦顺道而过庐江,作了短暂停留,顺便视察一番庐江近况的行程。 他先要见自己的族叔许劭,这许劭在原三国时空,和陆康一样,至195年就一命呜呼了。 但是现在许彦这只大蝴蝶出现效应之后,许劭和陆康居然都还活得好好的,身体反而显得更硬朗了。 甚至现今,闻许劭在庐江,却有许多人络绎而来,求请品评,甚至还有少数几个投入到了许劭的门下,为其宾客。 许劭的名气太大,当年他和许靖的“月旦评”名闻遐迩,以擅品题人物著称。 与那时的大名士郭林宗、李膺齐名,“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又把如能得到李膺的接待名为“登龙门”。 二许的名声之高,使得四方士人趋之若鹜,若能得到他两人一字之赞,便“如龙之升”,而如果得到他两人一字之贬,则竟“如坠於渊”。 是以,曹操微时,登门拜访许劭,以希得其品评。 东汉荐举征辟,首采名誉。 名声对一个士人而言之,不止关系到他本人在社会上的声望。 而且关系到他将来的仕途,名声如果坏了,真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二许虽两士人而已,却俨然掌握住了一时之舆论。 至乃可以言辞决人生死,影响朝廷用人,可谓山中宰相。 现今天下纷乱,“月旦评”虽是早已停了,可许劭、许靖的名声在外,仍是有不少士人希望可以得到他两人的褒誉。 故而,许劭在庐江,闻风而来的荆扬士人就有很多了。 对这种“登门求评”的情况,许彦虽未眼见,却也可以料想得到。 “公子,你来得正好,我有一事正要向你相求!”许劭见到许彦,却先开口道。 许彦温和的点头道:“族叔请说,我能做到的,一定尽量满足您!” “我想告老还乡归汝南故里,还望你应予!”许劭恳切请求道。 “好啊,好啊,我就任命族叔你为监察御使,回故里汝南平舆居住,平时有闲暇之余,正好帮我监察豫州百官,算是带俸薪半离退休的养老状态。” 许彦对这个族叔照顾还是很周到厚道的,又补充道:“以后我的势力天下中撤消州牧和刺史这样的旧有制度和职务,而改为中央御使台向地方遣发监察御使,以纠察百官。” 此时,旁边的陆康也陪笑道:“恭喜许公,贺喜许公,终于得偿所愿,要回豫州故里养老了。” “许公挟重名而为天下敬慕,各地士人无不闻风而动,这番回到豫州,又不知有多少人将来投许公,只怕要为一时空前盛况罢。” 庞统不愧是初生牛犊,斟酌再三,下了决心,对许彦说道:“公子,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许彦当场大嗔道:“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卿与我,一家人也,有什么想说的就说罢。” 得到了许彦允许,他遂直言说道:“许公固名重海内,然天下士人无不趋之若鹜,却未必是件好事。” “士元不妨直言之!”许彦点头示意道。 庞统说道:“今世人多以浮华相尚,许公为其领袖,助公子一臂之力,如虎添翼!但就怕……” “浮华相尚”说的是当今士人互相品题,热衷於交游求名,以博美称,从而达到或出仕高职、或影响舆论之目的的这种现象。 许彦追问道:“就怕什么?士元请放心直言!” “公子,归根结底,说到权力,没有哪个主君会喜欢看到麾下臣子们结党的,臣子结党,势必会削弱主君大权,所以……” 庞统似乎挣扎了一番,最后才豁出去一般,大声道:““浮华相尚”之徒随着时间的发展,到最终必会形成一个一个的“政治团体”。所以,恐怕也会影响,甚至危胁到公子你将来的统治。” 可以料想,那些得到许劭评点的士人、那些投到许劭门下的宾客,必然就会形成一个以许劭为中心的小集团。 当他们成为一个集团后,无论其规模大小,他们肯定就不会再单纯地甘於“互相品题”。 而定然就会想要发出他们自己的政治声音,凭许劭的盛名,凭这些人的奔走、发声,他们将会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结果就是会影响到豫州,乃至许彦整个势力,甚至于是整个天下的舆论。 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许彦的统治地位当然有利,搞得不好就是这些人利用舆论造势,为自身各种谋私利。 更甚至于是进一步被别有用心,别有目的野心家利用和操控,组织聚集成为一个大集团,甚至是形成叛乱祸国的造反势力。 许劭佯笑说道:“庞军师,此言未免耸人听闻了,何至于此!” 庞统郑重道:“公子不见昔年成瑨么?” 当年成瑨为南阳太守,辟与刘表等齐名的“八及”之一岑晊为功曹。 郡事悉付予岑晊之手,时人遂以“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为称。 郡中有富贾张氏,是桓帝美人的外亲,岑晊等劝成瑨将其收捕。 旋遇大赦,理应释放,可岑晊却对大赦不予理会,竟把张氏给杀了,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 事情传到朝中,桓帝大怒,槛车征成瑨,下狱死。 岑晊犯错连累害死了他的上官长吏,却没有勇气向朝廷认罪赴死,而是逃亡齐鲁间,苟且求得了一命。 天下人议论天下名士,对成瑨、张俭这类事,大抵人们意见一致,俱鄙夷之。 听了庞统的话,一旁陆康说道:“公子雄才武略,岂区区成瑨可比之?许子将虽浮华领袖,然今以我观之,他莫说本无此意,纵有心,也当为自家公子尽忠心。” 许彦遂也说道:“方今欲创不世之功业,正用事於天下之际,我族叔名重四方,我更应当多依重之。” 时下“浮华交会”之风盛行,察举制下“以名取士”。 为求名誉,所以士人们就热衷於交游,相互标榜,至有不愿交游的竟会成为另类,比如章帝时的鲁丕就因“杜绝交游”而使“士友常以此短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