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3章 通政使杨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破除信息壁垒! 这件事情对朝廷而言并不难。 只是这件事情,李弘壁不能亲自做,做了会留下隐患。 所以李弘壁交给了朱棣自己去做,至于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成功,那就要看永乐皇帝的决心了! 想要真正缔造出一个永乐盛世,那朱棣势必会与士绅缙绅站到对立面,现在不过说破除他们铸就的信息壁垒罢了,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勇气去做,那就别谈什么永乐盛世了。 杨溥一顿慷慨激昂地劝谏之后,眼见皇帝陛下压根没有反应,他这才识趣地安静了下来。 “说完了?该朕说了吧?” “杨爱卿,你也是名教子弟,你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想来应该没少学些愚弄百姓的办法吧?” 听到这话,杨溥心头剧震,脸色逐渐难看了起来。 这位皇帝殿下,对读书人,意见当真大得很啊! 朱棣作为靖难夺取天下的马上天子,本身就对士绅缙绅没什么好感。 尤其是在当年燕军杀入金陵帝都之后,大量南臣缙绅选择为建文皇帝誓死尽忠,从而引得皇帝陛下勃然大怒,血腥屠戮了大量朝臣官员。 只是,过去了这么久难道还忘不了吗? 说到底,我们这些读书人愚弄百姓,还不是为了你老朱家能够坐稳江山? 难不成你还想用这什么大明新报开启民智,淡化你们老朱家的君权? 真到了那个时候,谁还愿意听你老朱家的号令? 那不是打着灯笼进茅房——找死吗? 杨溥一向谨小慎微,所以委婉地开口问道:“陛下此话何意?” “很简单啊,字面意思,你们这些程朱读书人,那有恃无恐的底气,还不是来源于你们能帮助朝廷愚弄百姓,稳固朝廷的统治?这话朕没说错吧?” 朱棣嗤笑了一声,将士绅缙绅的本性批判得一无是处。 说实话,跟李弘壁在一起久了,就很难不对这些士绅缙绅生出意见。 “你们成天张口闭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都是如何愚弄百姓的坏水,真不知道你们哪里来的脸!” 杨溥愣住了。 你这位皇帝陛下是怎么好意思开这个口的? 就算我们这些士绅缙绅是在愚弄百姓,但我们为什么要愚弄百姓? 还不是为了朝堂稳固,为了让你们老朱家坐稳大明吗? 你现在反倒是指责起我们来了! 不过话说到这儿,他也算是看明白了。 这位陛下创办那大明新报,竟然是想要开启民智!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大明王朝掘墓吗? 无论如何,都不能开启民智,否则只会天下大乱! “陛下,此言大缪!”.M “百姓淳朴耕田种地自给自足,这是王朝稳定的前提,更是王朝长治久安的基础!” “而读书人读书习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晓大义明辨是非,所以可为天子牧民!” “倘若天下百姓如读书人这般开启民智,他们将会不满于当前现状,欲望如杂草般蔓延生长,届时何人还愿意辛苦劳作?” “陛下,心如欲壑,后土难填,一旦开了这道口子,只怕我大明江山不稳啊!” 这番言辞恳切的话语,如果落到他人耳中,只怕会觉得是金玉良言。 然而朱棣经过李弘壁的思想改造,此刻眼光见识早就不同凡俗了。 “开启民智,让百姓了解朝廷大政方针,让百姓敢于反抗剥削压迫,这就是在动摇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那你的意思是,继续保持现状,任由士绅读书人鱼肉百姓,奴役子民,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朱棣冷笑到:“杨溥啊杨溥,如果你就这点见识的话,那这通政使你就别做了!” “朕会将你发配去乡野县衙,让你睁开眼睛好好看看,那些士绅是如何盘剥地方百姓的!” 杨溥一怔,但他还是开口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让臣去哪儿,臣就去哪儿!” 哟呵,还是个犟种! 朱棣强忍着心中的火气,决定好好教训这厮一番。 “杨溥,你了解过民间疾苦吗?现在大明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臣……臣……”杨溥一惊,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棣见状叹了口气,“让朕告诉你吧。” “天下百姓,十中有八九,沦为士绅佃户,剩下那一二耕户,还要替士绅缴纳沉重赋税!” “这方面问题,你可以多去问问,多睁开眼睛看看!” 眼见杨溥还是不吭声,朱棣有些不耐烦了,给了姚广孝一个眼神。 姚广孝也叹了口气。 “乡野土地兼并之风,一直都存在,弘济你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你没有在地方为官的经验。” “这其实是历朝历代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土地意味着一切,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方士绅凭什么敢跟地方官府叫板?因为他们掌控着地方田地,而百姓想要耕种想要糊口就不得不仰人鼻息,这才是真正问题所在。” “假如你是普通百姓,你想要耕种,就必须佃租我家的田地,而一旦成为这些士绅乡绅的佃户,那百姓还敢对士绅乡绅不敬吗?生死托付他人手中,养家糊口全要仰人鼻息,你能让百姓怎么办?”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田地的问题。” 听到这话,杨溥心头剧震,满脸骇然之色。 难不成……皇帝陛下说的竟然都是真的?! 天下百姓,大多都成了士绅的佃户奴仆? 那些少得可怜的自耕户,还要缴纳本该不属于他们的赋税? 那这个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 是皇室朱家的天下? 是百姓的天下? 还是说…… 这是士绅读书人的天下?! 他自认为为官至今恪守本心,从未结党营私,从不收受贿赂,只想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实践自己的政治报复。 然而今日从皇帝陛下口中听到的这些,却是令他整个人都陷入了恐慌! 泱泱大明,亿兆子民,竟然十之八九都沦为了士绅的佃户! 剩下那一两成的耕户,还要承担本该属于士绅的沉重赋税! 谁都无法想象,这些平民老百姓,日子过得会是多么艰难! 为什么? 这不是太平盛世吗? 是谁给了那些士绅的权力? 又是谁明明心知肚明,却还在粉饰太平,侈人视听? 直到此刻,杨溥才终于明白,为何皇帝陛下会对士绅读书人抱有如此之深的敌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