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30章 周新的质问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周新神情一肃。 “陛下,一旦开启民智,朝廷没了威严,皇上没了威严,那百姓自然就会不满于现状!” “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语,凭什么坐在这龙椅上面的人,不是他们自己?” “这种想法一旦蔓延开来,那我大明危矣,天下乱矣啊……” 周新这话意思很简单,人人都开启了民智,那些老百姓意识到你老朱家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为何还要听你号令服从于你? 心如沟壑,后土难填! 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他这话太过直白了些,不过他是出了名的直臣,所以也不好追究什么。 朱棣闻言也不发怒,而是笑问道:“杨爱卿,我老朱家是如何坐上九五之尊这个位置的?” 杨溥闻言神情一振,慷慨激昂地高喝道:“当然是因为太祖高皇帝驱逐勒虏、恢复中华,救万民于水火,拯救黎民于倾倒!” “自古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 这句话,是对太祖朱元璋一生功绩最大的肯定! “既然如此,我老朱家还需要怕什么?” 朱棣大笑道。 “杨溥,大明新报的头版头条,就刊登太祖高皇帝的生平与功绩,堂堂正正地告诉天下百姓,我老朱家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面,从来不是因为什么"君权天授",而是因为我老朱家驱逐勒虏、恢复中华,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自古得国之正,唯我泱泱大明,无出其右者!” “这一点,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要让整个大明都知道!” 此话一出,周新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明白再怎么说都没有意义了,皇帝陛下乾纲独断决心已定。 散朝之后,周新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他陡然回想起,皇帝陛下今日交谈中,总是提及了一个名字。 肃王李弘壁! 对啊,这等天马行空的计策,也只有这位肃王才想得出来。 周新当即有了主意,马车款款驶离皇城,直奔曹国公府而去。 此刻李弘壁正和梅婉琰逗弄着儿子,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婉琰,这一次去北平,我们就要长住下来了。” “陛下不久之后就会迁都北京,咱们也算是提前一步过去安家落户了。” 梅婉琰依偎在李弘壁怀中,俏脸上满满的幸福。 “不管是南京还是北京,都没有什么区别。” “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那就足够了!” 她曾经两次险些失去李弘壁,所以现在根本不敢多奢求什么,只希望可以陪着心爱的人儿一起白头偕老。 李弘壁闻言也是感慨不已,仅仅抱着怀里的妻子。 正当这个时候,老管家李全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王爷,都察院周总宪来访!” 听到这话,李弘壁顿时一愣。 周新? 他怎么突然来访? “请到书房!” 片刻之后,李弘壁在书房中见到了正襟危坐的周新。 见到他这个模样,李弘壁忍不住轻笑道:“怎么?这里就我们两个人,还拘着做什么?” 周新闻言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要是被其他人看到,注定会惊掉下巴。 这可是周新啊! 出了名的“冷面寒铁”! 权贵子弟一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忍不住腿肚子发颤! 可是现在,这位“冷面寒铁”,却对李弘壁露出了笑容。 “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周新自顾自地抿了一口茶水。 “先是捣鼓出社科学,紧接着又怂恿陛下开启民智……弘壁啊弘壁,我现在真是看不懂你了!” 李弘壁一听这话,大致就明白了周新的来意。 所以他直截了当地问了周新一个问题。 “总宪,你说文人儒生读书是为了什么?” 周新闻言一怔。 读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 “是为做官吗?还是为发财吗?” “当然不是!”周新怒斥道:“读书人之所以能够明辨是非,不仅仅是读书,更是因为读书之后可以明辨是非,通晓大义道理!” “更是因为读书人享有特权,可以不受路引限制,自由行走天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的多了见识也就多了,心中的想法和欲望也随之增多,欲望多了想要的也就多了,若是百姓也如读书人一般想要那么多,这天下还能满足这么多人吗?” “弘壁,人心难测,欲壑难填,若是不能满足,百姓心中就会生出怨望,怨望多了天下也就乱了!” 周新神情凝重地看着李祺。 “我承认,士绅缙绅兼并田地是实情,奴役压榨百姓那也是实情,但是问题在于,士绅缙绅同样也承担着教化百姓稳定统治的责任!” “如若朝廷开启民智,剥夺了士绅缙绅的这种职权责任,那才会是真正的天下大乱!” 李弘壁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既然开启民智,百姓就不会再满足于现在贫苦的生活,那朝廷就该想办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谁还有什么心思造反?” “换句话说,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够吃饱穿暖,他们是疯了还是傻了,会听信什么乱臣贼子的挑拨教唆,舍弃安逸富足的安宁生活不要,而去过那刀口舔血的反贼生活吗?” “周总宪,百姓是淳朴的,他们不会想要什么荣华富贵,他们只想吃饱穿暖,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因为士绅缙绅的盘剥压榨,他们连这么一点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保证不了,那才会造反!” 李弘壁在桌上摆了几个茶碗。 “这天下田地就这么多!” “开国初期,皇室、藩王、武勋、文臣各自分走了一部分,但绝大部分田地还是在老百姓手中!” “但是,文臣缙绅开始兼并田地,士绅缙绅一如既往地开始他们那老一套,兼并田地搜刮民脂民膏,所以越来越多的田地会流入士绅缙绅手中,地方官府收不上赋税就会进行摊派,逼迫剩下的那些百姓向士绅缙绅偷献!” “长此以往下去,不如百年,二三十年之后,大明天下还会剩下多少自耕农,又会有多少百姓子民被这些士绅缙绅给逼迫得家破人亡?” 周新怔怔无言,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当然清楚,可是不敢去想! 因为,士绅缙绅不除,百姓子民就永远不能富足起来! 士绅缙绅,就是趴在老百姓肩头上面的吸血虫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