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跟流水账一样的书写到这里,想必不少人已经发现了我这个人有一个特质:就是我一旦开启了一件事,就想要让这件事有个结尾,不管这个结尾是好是坏,但我就是想让它有一个“完结”的最终结果。
所以我看了非常多看时完全不知所云、看完就忘,或者烂到无处可取的书籍和电影。
在我小学,第一次知道莎士比亚时,我把读莎士比亚戏剧看成一件拔高个人精神层次的伟大事业。所以那年我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购买了两本《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上下》。在闷热的夏季午后,蝉鸣阵阵,我吹着电扇,坐在我爸妈模具店里的餐桌上读着这两本书。可不合乎中国文化和中国观念的故事,让我读得云里雾里,我完全没有看出来为什么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期能够被大家如此推崇,直到今天,任何人说起他提起他,都仿若是对天神般的崇拜和敬仰。如果你没有看过莎士比亚,那简直就是件骇人听闻的事。
那个夏天,我时常看着看着,就憨憨入睡,有时候一头倒在饭桌上的青菜汤水里,汤水渗出来将书籍渗上绿色的汁水。世界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逃不过几百年后吃我母亲炒青菜的命运。可我还是坚持把两本厚厚的书看完了,虽然看完后,就只记得《朱丽叶与罗密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麦克白》这几个大标题,其他真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了。可我觉得,我看完了,这件事我真真切切做完了,我已经完成了自我精神的拔高,我已经完成了崇高的洗礼,我已经对这件事有了最完美的回应。
这样的事,在后来上演了无数遍。
我看《尤利西斯》时,完全搞不懂作者的笔尖里蹦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故事,他的脑袋里又有怎样宏伟的大纲能够让他的这本书成为“天书”。可我一定要把这本“天书”啃下来,这样我跟别人在谈论的时候,我可以吹嘘我看过这个世界上最难懂的书,虽然没看懂。
我看《百年孤独》时,完全搞不懂爷爷、爸爸、儿子为什么用同一个名字,常常看着看着就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困意袭来,坐在阳光下晒着温暖的太阳,手上拿着书开始呼呼大睡。可我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这本所有人都吹捧的神书,所有人都说人生必看马尔克斯的这本书,为什么别人能看懂我不能?不,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必定要啃下它。
我看《人间失格》时,也是完全没有搞懂其中的故事线。看完《人间失格》又看《奔跑吧美乐斯》,那晦涩的语言让我读完都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可很多年后,当我在互联网上看到大家都在引用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时,我又能骄傲地说,我老早就看过他的很多书啦,虽然我看的时候,对这句经典的话全然没有印象。
我看《凯尔特的薄雾》时,叶芝把爱尔兰的鬼怪写得如此让人捉摸不透,我看不懂,也看不进去,这些文字每一个我都能看懂,但是组合在一起,我根本不懂伟大的叶芝到底要表达什么。可一想到叶芝可是获得了诺尔贝文学家呀,他的书籍一定是能对我有所启发的,所以我硬生生的把他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嚼进去。被我的胃重新加工后,已经面目全非,可是我还是要读完它,这是我这个阶段的使命。
我看尼采、叔本华、康德,这些如海一般深不见底,又如太阳一般猛烈的观点,淹没了我的大脑,灼烧了我的眼睛。我完全不明白他们的思想内核,我甚至需要借助豆瓣来看看别人怎么分析的,才能慢慢建立对他们理论、观点的理解。可我一旦翻开他们的书,我便会坚持一字一句生吞活咽,也要把这些内容咽下去,就算咽得我嗓子冒烟、肠胃翻腾,我也要读完他们的书。谁人不知尼采?谁人不懂叔本华?谁人没有跟康德交谈过?我要啃下这些书站上鄙视链顶端,在太阳之上夸夸其谈,讲述自己曾经看过如此深奥的哲学书。
我也看了非常多莫名其妙、玄乎其乎或者奇烂无比的电影。只要我打开了一部电影,无论它的情节到底有多离谱,无论它的剧情到底有多俗套,无论它的演技到底有多垃圾,我都咬着牙憋着怒火看着。我要骂它,我要骂这个导演,我要骂这个编剧,如果我没有看完,我便觉得骂得不够有底气,骂得不够有诚意。所以坚持看完一部烂片,一是为了满足我那具有些许强迫的心理:一旦开始了,我就要有结果。二是为了让我最后能喷得更爽更有理有据。
有读者要说了,你这种心态是个好心态啊。你看很多人都三分钟热度,看书可能看几页就不看了,做事也都是做一半就弃之不管了。像你这样凡事都想要个结果的,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我看未必。
以我对这个伴随了我几十年的习惯来看,我觉得很多时候,它都在无尽浪费着我有限的精力、有限的情感和有限的生命。尤其是待人接物这个事上。
我总是想要求凡事都有始有终,所以总是耿耿于怀已经付出的成本,却不曾想这样会导致沉没成本越来越大。
在工作上,当我遇到傻逼公司时,我总是想着,我已经在这里卖命这么久了,再忍一忍看一看结果吧,说不定公司能调整它的不公平制度,说不定公司能够看到我们的付出,说不定公司最后能良心大发哐哐哐给我们发很多年终奖呢?虽然到目前为止,我总是被现实揍得鼻青眼肿,但也不妨碍我下次面对傻逼公司时,还是对美好的结局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人际关系上,当我跟一个人走得特别近,结果我发现他有很多观点是我不能接受的,有很多品行是越过我底线的,有很多过去的行为是超乎我想象的,可我总是想,都跟他做朋友做到这个份上了,万一是我对他有什么误解呢?于是我还是会继续忍受,继续观望,继续假装若无其事跟他做朋友,直到最后我发现他爬上我的脑袋在我头上公然拉屎撒尿让我忍无可忍,我才会彻底结束这段糟心的友情。在爱情上,当我与一个人确定关系后,我总是乐于付出,给他买各种礼物。当我发现我们并不合适时,碍于前面的付出和对结果的刻意追求,我还是会选择继续付出,也许他会被我感动呢?直到对方把我的心血淋淋挖出来示众,把我所谓的感情踩在脚下蹂躏我践踏我,一次次伤我至深,我才会用悲伤来给这段感情划上一个句号。
可我自己呢,对这种有始有终感觉甚好,我觉得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变,是个对自己有交代,对事事有交代的完美之人。
这么完美的人,竟然在职场中被很多人欺负压榨,把不属于我岗位的活甩给我,他们知道只要我打开了需求表那一刻,我就会把这件事从始至终圆满完成。在朋友中被很多人利用,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开了请求于我的口,我就不会拒绝,我就会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尽心尽力完成。在感情中被男人欺骗被看不起被耍得团团转被一直伤害,我也依然会坚挺着信念,觉得这段感情既然开始了,就要给它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么完美的人,在这些沉没成本中,越沉越深。
我透过浑浊的水面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站在水面上对着我吐痰撒尿,我呢,在下面咕咕咚咚吹着泡泡,大声告诉他们:吐得不错,尿得不错。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沉没的人生制造更多喜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