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4章 冲破长江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54章冲破长江 建武元年。 四月。 南京城,大明的首次登极恩科圆满结束,最终取士三百多人。 而消停了快一个月的明军还有朱皇帝,也是终于按捺不住,再度动兵了。 四月初十,也就在北京的雍正正式登极的同一天,杨恭担任西征大军统帅,亲率大明新军第一军、第二军两部,会同水师舰队一道,逆江而上进兵安徽。 朱怡炅给杨恭的命令很简单,至少在今年以内,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不包括南赣,其余地区务必要全部拿下,最好能再杀进湖广。 要不然,时间拖久了,等到明年…… 朱怡炅记得清楚,明年江南可是要爆发饥荒的。 史载,雍正元年夏,通州大饥。秋,嘉兴饥。 二年春,蒲台大饥。夏,乐清、金华、嵊县饥…… 好家伙,全在朱皇帝的地盘。 不仅仅是雍正,纵观整个康乾盛世,几乎可以算得上年年全国各地,隔三差五的闹大饥。 朱怡炅当初看这段史料的时候甚至都在怀疑,这种年年都要闹饥荒,便是江南繁华之地都难幸免的时期,到底是如何被评为盛世的? 靠脸大吗? 总之,朱怡炅没多少时间了,他必须得在今年年末把战线推进到湖广,借着江南的财赋和长江防线来应对明年的饥荒和清廷的进攻。 若是拖得时间久了,等到明年可就得他独自承受灾年,到时清军要是再打过来,那他的大明可就真的够呛了。 实际上,这次开海,朱怡炅除了是要开源创收以外,也是为了此次饥荒做准备。 就在开海旨下达的当日,朱怡炅便已下令,让康子斐等皇商组建船队,先行前往南洋暹罗王国,打探一下暹罗大米到底价值几何,是否真如史书所言,那么便宜。 若情况属实,少不得用些政策,比如免收关税什么的,让这些海商们多多去暹罗买些大米粮食回来,以为饥荒仓储。 …… 安徽省,慈湖镇。 长江江面上。 一支挂着“清”字旗的水师舰队正在江面巡弋,他们是清廷长江水师,辖绿营水师22营。 其中外海水师有吴松营、川沙营、狼山镇标右营,苏松镇标4营等共9营,内河水师有京口水师协所辖2营、太湖协2营、江南督标右营、盐城营、庙湾营、浏河营、福山营等共13营。 到了雍正五年,为加强江南地区江海防,清廷又建立起八旗水师,有士兵1000人,沙船20只,后来因为训练不力、八旗兵操船行舟技艺生疏,于乾隆十六年裁撤。 可以说,清廷三大水师当中,实际也就只有福建水师勉强能看。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只有福建水师是要看顾台塰的,而台弯几乎是从康熙闹到了乾隆,一刻不停。 “啊呜~真他娘的,睡觉都睡不安生。”一个清军水兵打着哈欠,浑身松松垮垮的站在甲板上。 身旁,是一个跟他差不多,精神同样萎靡不振的绿营水兵:“谁说不是呢,还说什么是为了防止伪明反贼来攻……呵呵……上头那些个老爷们,天天就知道弄这些现比事……” “……” 这时,开始发牢骚的那个绿营水兵忽然停了下来,眼睛揉了揉,盯着不远处的江面:“诶?兄弟,你看那崩是什么玩意儿?” “哪儿?” “就那崩。” “那……好像是船?” “……不好!” 下一秒,这个水兵反应了过来,整个人瞬间清醒,口中高喊:“反贼来了,反贼来了,伪明反贼打过来了!!” 三声呼喊下来,整个甲板从懒洋洋瞬间变为鸡飞狗跳。 很快,里头的把总被惊动,披上甲胄出舱一看,果真远处江面有大片船影在逼近。 如今时节,又是从南京方向逆流而上,几乎都不用猜。 这个把总想都没想,就把消息火速报给了此次领队的王参将。 实际上不用他通知,只要不瞎基本上都能看得见。 这位王参将十分果断,当即下令所有战船火速撤退。 无法,他们就是一支例行巡逻的前哨队,船拢共就那么几条,个头也不大,而远处江面,只看影子排查,都得小二十艘了。 这时不跑,那不是送吗? 王参将的巡逻舰队掉头逃命的同时,明军水师也是发现了他们。 唐同江放下千里镜,轻飘飘吐出一个字:“追!” 于是乎,两军如同猫抓老鼠一般,明军上百艘战船在后面紧追不舍,前面五条清军小船加速逃命。 很快,两军一前一后,进抵采石矶。 清军在此布设的的长江防线终于露出全貌,粗略一数,光是整个采石矶渡口就得有上百艘船了,几乎与明军相差不大。 清军长江水师实际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囊括长江,但没有水师提督。 隆科多只以江南总督便宜行事的权力,就地提拔了一位叫做吴国印的参将做了长江水师(代)总兵官,负责总揽水师军务以及长江防务。 当然,他也没亏待这人,承诺只要他能把伪明挡在江面,那他就请求皇上复设长江水师提督,并保举他做这个提督。 “传我命令,开炮!” 唐同江眼看距离差不多了,没有犹豫,果断一声令下。 传令兵快速下去传令。 “军长有令,立刻开炮!” “是!” 炮手得到命令,迅速装填炮弹火药,校准开火。 “嘭~嘭~嘭~~” 连续的炮声,如同导火索一般,明军其他战船也纷纷装填开火。 对面的长江水师总兵吴国印同样大吼着:“给我开炮!还击!还击!” “嘭~嘭~嘭~~” <divcss=&ot;ntentadv&ot;>第一轮采石矶江面上的炮战就这么开始了。 短短片刻功夫,双方的火炮就几乎打出了上百枚炮弹,虽然多数都打空落入江中。 倒不是人的问题,纯粹是这时代的火炮就那样,打固定靶都不能保证十拿九稳,更何况江面战船这种移动靶。 明军水师此番乃是逆流而上,双方战船数量又差不多,先前的狼群战术很难在这里复现。 清军长江水师虽然整体舰船没明军的大,但隆科多要吴国印在此驻防,就是要其挡住伪明,不让伪明于采石矶登陆。 加之清军又是上游,所以吴国印同样全然不露怯。 两军就这么你来我往,炮火轰鸣,而两边的战船也是十分默契,不断快速逼近。 这是要玩跳帮战啊! 毕竟,这才是这时代水军作战的主流。 甚至于,直到一战爆发,都还有人在玩跳帮战。 江面的可视距离很快就到了,清军战船上的那些长江水师清兵早已做好了准备,刀、藤牌什么早已抽了出来。 毕竟都是隆科多足额发饷(其实也不足额,但比原先要多,总得让那些军官将领们捞点),又裁汰老弱之后得来的可战精锐,当然不可能如同先前浙江福建的清兵那般不堪。 两边的战船迅速逼近,距离肉眼可见,忽然,一艘明军战船开炮了。 “嘭!” 一声炮响,一颗沉重还冒着烟花的炮弹飞射出来,呈抛物线状,炮弹的尾部似乎还带着东西。 目标战船上的清兵反应过来,下意识就往旁边闪躲,但总有几个倒霉且反应慢的还是被砸中。 一个清兵被当场砸中胸口,直接毙命。 正当其他清军水兵还未来及庆幸的时候。 “轰!” 巨响之下,炮弹炸了! 剧烈的爆炸,直接把甲板连带附近来不及反应的清兵全部吞没,白糖加铁屑双重催化下,炮弹内的颗粒化黑火药燃速达到了十分惊人的数值。 面对清军战船上脆弱且易燃的木质甲板,没有丝毫意外,整条船自甲板开始,燃起铺天大火。 熊熊烈火几乎把甲板都给烧穿了。 一艘战船,一发炮弹,直接干废。 这下,清军立马傻眼了! 什么情况? 炮弹还会炸? 还没等这些清兵想通个中关窍,明军其他几艘靠近的战船也相继开炮。 一发发造型怪异,冒着烟雾,尾部还带着木头垫子的开花弹飞向了清军水师的战船。 如此近距离下,炮弹哪还有不命中的道理……确实有个别几个打空掉江里的,不过其余大部分炮弹都直接命中。 “轰轰轰!” 连绵不断,剧烈的爆炸如同烟花一样,在清军水师战船的甲板,甚至船舱内爆炸开来。 大当量的白糖大伊万,有五艘清军战船当场报销,炮弹意外砸穿了甲板,爆炸之后竟是炸断了船底龙骨。 在无数清兵呼喊和跳水逃命中,这五艘战船迅速渗水沉没。 另外还有十余艘清军战船同样好不到哪儿去,个个都是燃起铺天大火,船上幸存的清兵救火都忙不过来了,还打仗? 一炮之下,直接干掉六分之一的舰队,还是最前排的。 这视觉冲击性确实不是盖的。 会炸的炮弹? 一定是妖术! 伪明的反贼居然真的会妖术! 清军长江水师的士气瞬间全面崩盘,隆科多的足饷只不过一月而已,下面的普通清兵士卒不过是抱着能打就打,不能打那当然就跑呗! 吴国印只是隆科多提拔的临时总兵而已,并不能完全节制麾下的长江水师。 分属不同官营的水师舰船见势不妙,果断逃跑。 逃兵嘛,有一个逃跑,就会有第二个,尤其还是战场逃跑,问题最为严重。 偏生吴国印又没军法队,总不能开炮打吧! 不说打不打的到,就是打到了,那其他战船还能听他的? 不一起开炮干掉他这个总兵就不错了。 麾下战船除去还在水深火热的那十余艘外,其他战船都是一个两个争先抢着逃跑。 这仗都打成这样了,那还有什么打的必要。 吴国印见罢,当即下令调转船头,赶快逃离战场,到后方重筑防线…… 呵呵。 隆科多洒了大半银钱,布置下去用于阻拦明军的长江防线,就这么轻而易举被攻破……不,应该是自行崩溃,还是吓跑的。 这也亏了明军和朱怡炅的运气着实不错。 不仅军器局的工匠及时研究出了开花弹,而且这长江水师又都是南方人,别说见了,便是听都没听说过开花弹这种东西。 当然,实际上明军现阶段的开花弹依旧十分不成熟,因为现阶段不光是大明,便是整个世界,钢铁工艺水平都不高。 或者说,是达不到开花弹的要求。 一旦火炮的膛压过高,就容易将空心炮弹的弹壳挤烂,造成炸膛。 后头垫的木块垫子,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弹壳,但即使这样,所能承受的膛压也不高。 基本只能用于臼炮,或者中程火炮来发射,且中程火炮发射,炸膛率不能说高,却也绝不低。 这次,却是被唐同江巧妙的在近距离跳帮战时,用低膛压火炮强行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连前面的手榴弹都能引起清军的混乱溃败,甚至衍生出妖法,那为何会炸的炮弹就不行。 事实证明,唐同江的计策很成功。 只是,可一不可再。 困死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