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章 隆科多: 攻守易势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94章隆科多:攻守易势了 池州城。 隆科多已经兵临城下。 三万清军围三缺一,将池州城团团包围。 这算是攻城战中的惯用伎俩了,围三缺一,专门空出一条通路。既是故意让守军逃跑,也是在瓦解守军的抵抗意志。 便是明军先前的多次攻城战里也都这么做过,要不然戴坤、隆科多这两人当初哪有机会从处州、从南京逃走。 “传令,攻城!” 隆科多一声令下,池州攻防战正式开始了。 攻城部队理所当然由安庆练军先上,新军绿营负责押阵。而隆科多手里的五千八旗步军则在后方策应,居中调度,防备前线部队溃散。 “戴总镇,大帅有令,命你部即刻攻城!”隆科多的传令兵策马奔至前线,对着戴坤这个外委总兵(相当于雇佣官)传达了军令。 “回隆大帅,就说末将得令。”戴坤拱手说道。 说罢,便一脸肃容的转身对着麾下各部下达攻城命令。 很快,前锋的练军部队便在上级命令下,扛着折叠壕桥往池州城的护城河快速靠拢过去。 护城河上原本有护城桥,但都被及时发觉的池州明军迅速给拆了。 虽然实际用处不大,因为清军肯定会修壕桥用于攻城,但要是不去捣毁,那清军便连架壕桥的时间都省了。 “开炮!” 池州城头,负责驻防的第一军第五镇指挥使傅运生冷静的下达了命令。 清军攻城部队都是蒙着牛皮木板的,毕竟是隆科多练出来的精锐,装备肯定不缺。 箭矢没用了,便是常规口径的火铳这个距离下去也够呛,只能用炮。 傅运生,在加入明军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自耕农家庭,且与乡里的地主的傅老爷还算有些沾亲带故。 平素遇上困难也能得到这位傅老爷略微帮衬一下,日子总体也能过得下去。 不要觉得这很奇怪,这在古代实际是很正常的事件,那种地主横征暴敛非要把手下农户百姓往死里逼的情况终究是少数。 不是说地主就不盘剥了,实际上还是盘剥,且盘剥也算不上低。但总会留些余地,不至于让农户真的全饿死。 灾年也会通过借贷方式,让农户活下去,换取名望的同时,也与下面的农户深度绑定。 竭泽而渔的道理,这些传承了几代的地主士绅不会不懂。 赚一波快钱,还容易有民乱造反的风险,那为何不安安稳稳搞可持续性发展。 且,要是下面有沾亲带故的自耕农,不少地主还会为了声名和本姓的凝聚力,故意在逢年过节给这些沾亲带故的小自耕农送些粮食什么的。 左右不过一些钱财,却能换来这些人的支持,让他家的富贵持续传承下去,何来而不为? 与之相同的,还有许多地方上如同地头蛇一样扎根下来的胥吏集团。 “轰轰轰!” 城墙上,一轮火炮齐射。 现在明军火炮里头糖药的装药量比之先前乱来时已然好了许多,且非特殊情况,不再高强度打炮。 在炸膛风险解决或者降低之前,只能这样尽可能降低火炮的劳损。 其实还是不保险。 炮弹打下去,并无多大效果。 重炮都被攻城部队带走了,剩下来的都是些轻型炮和传统的虎蹲炮。 威力不能说是堪忧,至少破坏那巨型折叠壕桥是够呛。 第一轮齐射,愣是全打空了。 炮手迅速清理药渣,重新装填炮弹,然后再度点火开炮。 “轰轰轰!” 这次终于破坏一辆壕桥,还不是直接破坏,而是炮弹打坏了一个轮子,那些清兵推不动了只能放弃。 面对城头明军的火力输出,清军这边自然不可能干看着。数门红衣大炮被清兵炮手给推上炮台,炮口对准了池州城头方向。 仔细一看,这些大炮居然还是新铸的。 <divcss=&ot;ntentadv&ot;>“预备!” “点火,开炮!” 一个清军营官下达了命令,下面操持火炮的清军炮手手忙脚乱开始装填火药炮弹。 虽然清军没有糖药,但红衣大炮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千斤或者之上的重型火炮。 论射程与破坏力,怎么都比池州城头那些明军的轻型炮和虎蹲炮要厉害。 “轰轰轰!” 清军大炮第一轮齐射,炮弹全砸在了池州城那厚重坚实的城墙上。 康熙朝曾对池州城进行过数次修葺加高,虽然高度仍旧赶不上南京高墙,但厚度却是有所保障。 除了没有配备守城重炮以外,整个池州城基本没可能仅靠火炮就打的下来。 放着这么优秀的城防能力,池州知府却主动派兵出城浪战,完事败了以后就来个临了一死报君王,愣是守都没守一下。 真特么是个人才啊! “重新装弹,继续开炮!” 火炮一轮射空,清军这边没有骚乱呵斥,只再次开口下令。 炮手们任劳任怨,迅速清理和重新装填火药弹子。 “轰轰轰!” 第二轮齐射打了过来。 行吧! 这炮战是没法打了,清军仗着红衣大炮的射程优势,愣是把城头的明军火炮给压制的动弹不得。 曾经明军惯用的伎俩,现在却是被隆科多给学了去,还反过来对付明军。 傅运生带着部队龟缩在女墙后面,想探头都探不出去,更别提再用火炮去阻挡城下正在搭建浮桥,准备攻城的清军前锋部队了。 池州城里的明军也是没法子了。 虽然此番明军第一军和第二军真正介入江西的部队加起来才两万人,攻略江西省的主力实际上还是落在黄殿的第四军身上。 皖南留驻的明军兵力,有接近四万兵团。 这些兵力,看着是挺多,可往皖南诸州府一撒,实际也没剩多少了。 皖南毕竟是新占区,各府县都要驻扎军队,甚至部分地区到现在都还是军管状态,比如广德州,新任广德知州目前还未到任。 整个池州府城,拢共只有傅运生的第五镇负责驻防,兵力满打满算就五千人马。 所以傅运生才放弃了明军的战略优势,没有主动出城跟清军打野战,甚至连分兵出去里应外合都没做。 就这么点兵力,还都是新兵,分出去了情况只会更糟。 不但会削弱城中守军兵力,且一旦城外部队被清军击溃歼灭,那对城中守军的士气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傅运生已经打定了主意,他要坚守池州城。 为了振奋人心士气,他专程召集城中降官大户,直言清军渡江打过来了。一旦城破,他还可以率军突围,但这些人可就真的死定了。 不得不说,这一套说辞比什么都管用,城中的大户和那些降官连忙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就连胥吏们都出动,到处征召百姓,准备守城。 没办法,大家头发都被剃了,短时间内根本长不出来,真让官……清狗攻进来,就他们对官府的了解,这帮清狗丘八不来一句:“老乡,借你脑袋一用。” 那他们名字就倒过来写。 为了活命,这些人从上到下,可谓是发了狠了。 就是苦了百姓,这波虽然胥吏官员都没心思去贪了,而且士绅大户也都掏钱助战了,但这样强征百姓,肯定还是累民伤民。 不过傅运生也管不得那么多了,战时有战时的考量,罪责什么的,还是等他在池州攻防战里活下来再说吧! 城外,隆科多看着城头已经被己方红衣大炮压制的不敢冒头军队,脸上带着笑容。 呵呵,伪明? 攻守易势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