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5章 声东击西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265章声东击西 武昌府。 城墙一片骚乱。 “伪明大军打过来了!” “快……快去禀报大帅和总镇!” “都别睡了,集合,集合……” 长江江面上,明军几乎是大摇大摆的来,到武昌府北岸便登陆。 武昌城墙上的值守清兵就是想不发现都难。 伴随着城头一阵鸡飞狗跳,没过多久,隆科多、戴坤一前一后,在亲兵拱卫下急匆匆的登上城墙。 隆科多言简意赅:“伪明大军到哪里了?” 有清兵连忙回答:“禀大帅,伪明大军是在两刻钟前抵达,已于北岸渡口登陆扎营,至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要发动攻势的意思。” 隆科多闻言,扭头看了一眼远处的明军营地。 距离这么远,不用千里镜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隆科多眉头紧锁,心中疑窦顿生。 明军此番兴师动众、劳师远征,明显是奔着他的武昌城来的。 可现在都到地方了,不说扎营地选的老远,就连大军也不第一时间发动攻势,反而在那里建起大营,也给了武昌城头聚兵的时间。 这是要干嘛? 不光隆科多觉得奇怪,身后的戴坤同样隐隐有种不妙,却又说不上来。 时间就在剑拔弩张之下很快过去。 翌日。 明军大营仍旧毫无动静。 不,动静还是有的,明军开始加固营盘,并在外围修筑木寨,挖掘壕沟。 没有木寨、墙垒的军营都叫营盘,通常都是一圈营帐盘一圈营帐。 有木寨塔楼叫营寨,有墙垒土壁叫营垒。 明军在修筑营寨的同时,也是终于动兵了。 先是大营内的明军在各级军官号令下,迅速列阵集结,然后是江面泊靠的那些水师战船开始朝着武昌府城快速逼近。 明军陆师部队刚从大营里头开拔。 “轰轰轰!” 明军战船的舰炮毫无征兆试炮。 明军水师自然是不敢直接横渡武昌、汉阳之间的长江水路。 这两府不单是隔江相望,隆科多也早就在当初练兵之际,就提前做了部署。 武昌、汉阳城墙上的江防大炮不说毫无死角,但也绝不是这时代的风帆战船可以靠近或强闯的。 明军水师也不傻,就连泊靠地点都是选在武昌江防大炮的射程范围外。 明军水师在那里发炮了,虽然因为距离太远,一发没中,但还是惊动了武昌城头的清军炮手。 这些炮手从昨天就已经准备多时,如今虽然慌乱,却也很快开炮反击。 “轰轰轰!” “轰轰轰!” 两边的大炮就这么隔着老远,你来我往,互不退让。 整个长江江面都是炮火轰鸣。 明军靠着火力密集的优势,还真就给城头带来了一些伤亡,但是不大。 最大射程发炮对射,能带来多少伤亡? 当然,明军也有几艘战船同样挂了彩。 不过这年头,除了链弹和开花弹外,基本上一般的炮弹除非是砸中桅杆或者火药室,否则很难对战船造成毁灭性伤害。 就在明军水师与武昌城的江防大炮对射的同时,明军陆师也兵临武昌城前。 “轰轰轰!” 明军陆师的大炮率先开炮。 郑定瑞的西征大军虽没有带上黄殿的第四军,却把第四军的火炮、炮手全拉过来了。 光是红衣大炮就有足足二十门,其余轻型火炮更是不计其数。 武昌城头虽也有不少火炮,但远程重炮几乎都在跟明军水师舰炮对轰,仅有一些帮不上忙的调转炮口对准了城外的明军。 “轰轰轰!” 一轮试炮结束,明军炮手迅速装填火药炮弹,第二轮齐射很快而至。 明军阵地,隆隆炮火伴随大量硝烟。 “呜呜呜呜!” “哒哒哒哒!” 明军这边攻城号吹响,数百身着全身板甲的先登营士兵推着数座壕桥,就往武昌城外的护城河跑去。 “传令,让炮手开炮!不要让伪明架起护城桥。”戴坤有条不紊的发号施令。 自明军登陆之日,戴坤便被隆科多任命为这武昌府城的守城主将,全权负责守城事宜。 而隆科多则顺势进驻城楼,以显与武昌共存亡之决心。 至于对岸的汉阳府,则被交托给了吴绍安负责。 虽然这吴绍安在九江大战的表现堪忧,但隆科多实在无人可用,与其再临阵换将,换的还是新人,不如继续用吴绍安。 而且那一战到底也有他隆大帅的责任,不能全怪这吴绍安。 不过,汉阳只能算策应,与武昌利用江防大炮共同堵死长江水路。 只要水路不通,那明军就只能从陆路强攻武昌坚城。 “轰轰轰!” 清军开炮了。 一个推桥的士兵被炮弹正中胸甲,在炮弹强大的动能下,明军的制式胸甲如同纸糊,瞬间变形。 胸甲后面被撞断的肋骨刺穿内脏,人当场没了命。 甲胄再怎么样,也是挡不住火炮的。 又一发炮弹,砸中一架壕桥的车轮,车轮撞飞,当场瘫痪。 <divcss=&ot;ntentadv&ot;>而其余推桥的明军却是恍若未见,继续快速推进。 在严苛的军事纪律,还有老兵的素质下,武昌城头的清军火炮不能说毫无作用,却也是大打折扣。 “轰轰轰!” 清军火炮不断轰鸣,却还是挡不住悍不畏死的明军。 不过半刻,明军壕桥除除开始被砸坏了两座,余下的全部成功架到了护城河上。 倒不是清军炮手技术太烂,纯粹是壕桥太大太结实了,除非打死推桥士兵,或者破坏关键部位,否则压根拦不住。 壕桥才架设好,后方跟进的明军先登营随即推着云车就往武昌城发起冲锋。 虽然城头的清军火炮疯狂开炮,却还是拦不住先登营的云车。 “当当当!” “当当当!” 伴随数座云车铁钩钩住了武昌城的城墙,先登营的士兵随即动作迅速的沿着云车就往上攀城。 城墙上的清兵见罢,经历了一开始的紧张,此刻也已逐渐冷静下来。 “咻咻咻!” “砰砰砰!” 清军弓弩手、鸟铳兵开始交替放箭、开枪,只是效果不大。 城墙上,滚石、擂木早已准备就绪,还有数口烹煮金汁的大锅也重新加水起火。 “嘭……啊!” 不断有明军士兵攀城才攀到一半,就被城头扔下的滚石、擂木打落。 也有先登营士兵成功登上城头,与城头清军展开厮杀。 不过,虽然这场攻防战打的颇为惨烈,但实际战争烈度却远比戴坤想象中的要低。 武昌城头的清军几乎都是新兵,却还是能堪堪顶住明军的攻势。 两军就这么在城头反复拉锯。 大战持续快一个时辰,明军却先顶不住了。 伴随城下一阵呼喊,明军攻城部队如潮水般退却。 江面上的明军水师同样迅速后撤。 戴坤见罢,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没出城追击。 今日虽然打的烈度不是很大,却也等同于是在练兵了。 武昌城的守军都是鄂军,训练度还是有一些的,且肯定比寻常绿营强的多,欠缺的只是实战经验。 现在有了实战经验,再配合足粮足饷,野战打不赢,但只是守城,戴坤还是有点底气的。 后面几日,明军几乎只有火炮在间断性的从陆面炮轰武昌府城。 而明军陆师却几乎不出动,就算出动也只是出动小股部队试探性攻城。 武昌城里的清军却还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只一味严防死守。 …… 今天是武昌攻防战的第五天。 戴坤正例行带着亲兵巡视武昌城防,行至一段城墙,忽然皱眉停下,扭头眺望起了城外的明军大营。 “总镇,怎么了?”身旁的亲兵疑惑问道。 “……” 戴坤并未说话,只双手按着墙垛,心情略显焦躁。 伪明这几日的攻城烈度肉眼可见的越来越低,他们到底在图谋什么? 戴坤自言自语:“难道说伪明实际目的不在武昌?” 说罢,又随即摇头:“不可能,武昌乃三江(汉江、长江南北,三大水路交汇)交汇,伪明没理由放过这里。而且,若是伪明不想要武昌,那为何举兵数万来攻?” 那个亲兵连忙闭口不言,在旁静候。 戴坤总觉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等等……看着城外老远的明军大营,戴坤忽地灵光一现。 “不对,不对,伪明大军,不该这么少的……” 戴坤说着,脸色一变:“不好,汉阳危矣!” 从始至终,明军展露出来的兵力都不过万人,这很明显不对。 明军军制在伪清这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戴坤作为隆科多心腹,自然是知道明军最高军事编制叫“军”。 而此番带兵来攻的伪明老将郑定瑞,在伪明那边官职就是军长,也可称将军。 而明军一个军差不多有三万人马,算上民夫辎重,绝不可能攻城部队连万人都不到。 那这剩下的兵力在哪里? 戴坤几乎不敢再去想。 武昌是三江交汇,难道汉阳就不是了? 而且汉阳还等同于武昌后门,而今前门已经全部被明军拿下,若是这个后门再被明军堵住。 那武昌城内的军心必定大乱,到时再如何坚城也没用了。 自古孤城不可守,就是在于孤城军心必失。 此前不论戴坤还是隆科多,都完全陷入了思维误区,压根没想过明军会不管武昌,绕后去突袭汉阳府。 这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先前的安庆就是这么丢的。 戴坤醒悟过来,也没心思再去巡查城防了,忙不迭就往城楼去找隆科多。 一路小跑,到得城楼。 戴坤连请示都等不及,直接硬闯了进去,对着诧异的隆科多便拱手说道:“大帅,末将有要事禀报!” 隆科多也被吓一跳,刚要开口。 “报!军情急报!军情急报!” 听到这个声音,戴坤顿时脸色惨白,心中咯噔一声:“完了!” 再坚持一下,就快夜班了(3[▓▓]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