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黛玉吾妻,一品诰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策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承天帝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观那二皇子品性端庄仁厚,虽然为人才能有限,且确是子不类父,但好在是虚心纳谏的性格。 他绝非是喜好游乐,不思进取,但确实有自知之明,如若他登基,是敢给臣子放权也不自己胡作非为的程度,而且他也颇有识人之明。 纵然身体羸弱,怯懦惜命,但贵在情商高,算是个高配般的刘禅吧,如若遇到忠臣良将,必可以成就一番君臣佳话,共创盛世! 或者说也可类比于略低配版的朱标,扶苏,刘据之流! 至于其他皇子是否至少称得上秉性仁慈,居心孝友,承天帝内心都要打一个问号。 现如今也只有他略略符合承天帝的期望罢! 更重要的还是他与秦家如今紧密的联系,而且纵然他和秦昭阳厮混,他也属于头脑清醒的存在,如若秦昭阳有不臣之心,他也绝不会轻易被秦昭阳蛊惑利用...... 承天帝并不在意赵恒惕揣度圣心,在殿门外一直耐心等候。 毕竟这是他亲儿子,而且是让他如今感到兴致盎然的儿子。 “说说吧!” “额,父皇让我说啥?” 承天帝失笑道: “说你方才尚未全然说出口的!若不然你在外面等候作甚?” 说到这里,忽然他又语气一沉,提醒道:“对了,不要全然复述秦昭阳教你说的,加一些你自己的思考感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有所倚仗就彻底形成依赖心理,要善于学习和吸纳别人的长处,最终成就自己。” 一听到秦昭阳这个名字,虽然六部尚书心中早已有数,可此刻还是有些绷不住了,一个个表情玩味起来。 承天帝也没什么好给自己这个皇子留面子的,承天帝本就是这幅刚直的性子,更何况也不用欲盖弥彰,没必要把这六部尚书当傻子。 “啊,是...谨记父皇教诲。接下来确是我与秦弘熙集思广益的成果。” 听的父皇的这一番敦敦教诲,赵恒惕嘿嘿一笑,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至于无知到认为这一切可以瞒得过自己父皇。 于是他索性也承认了,低声道:“父皇,不知道那些流民现如今究竟在孔府何处?” 承天帝和六部尚书都眉毛微扬,此言倒是颇有些趣味啊。 刑部尚书郑泰旋即接话道:“现在这群流民,正在聚众在孔府的东南方向意欲作乱.......” 还没等他说完,赵恒惕就直摇头打断道: “不对,郑尚书莫非记错了?现在有数万规模的流民了,在山东曲阜周遭附近的府县都有流窜波及!” 郑泰怔了怔,随后陡然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道: “哎呀!老臣果真是老糊涂了,此番至关重要的情报都有记岔的。多亏了殿下提醒!” 其余几位尚书的嘴角抽了抽,这殿下迟早要被那秦家子也带的腹黑起来。 随后礼部尚书张元喆只好无奈拱手道: “殿下这一招未免太过阴损了........” “诶~张尚书此言差矣啊!缘何叫做阴损呢?你这不是污蔑好人么!这难道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么!” 赵恒惕回了一句后,对着承天帝一脸认真道: “父皇,儿臣建议立刻调派就近的军队将流民活动的大致区域给包围住!进而拯救山东百姓于水火之中,消弭孔府厄难!” 承天帝差些就要笑喷了,他强忍着乐意问道:“这,孔府在天下学子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 赵恒惕一脸凝重的说道: “正因为如此,朝廷才要更迅速果决的维护好孔府的颜面!才要如此兵贵神速,未雨绸缪!” “衍圣公府地位尊崇,千万不能在此次流民暴乱之中有何闪失!所以儿臣建议迅速调派就近军队去形成围困之势,控制局势!” “然后不停施加压力,再派遣些文官钦差前去调节。按照儿臣之前进言的策略,先将反贼匪军与被裹挟的无辜流民区分开。” “当然了,咱们完成围困之后也要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手段不能酷烈,勿要逼得狗急跳墙.......” 承天帝一脸十分赞赏的说道:“不错,吾儿所言极是!孔府对庙堂民间皆是意义非凡,绝对不能出什么乱子!” 他此刻是真的惊喜,有了这秦昭阳的辅佐,自己这儿子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了,这派头也颇像那么一回事了,真是近朱者赤啊! 方才六部尚书之所以争吵不休的根源在哪里? 不就是这孔府如果真是导致民怨沸腾流民四起的原因,该当如何? 他虽然也对着衍圣公府颇为不屑,早有不满了,但也知道眼下这孔府还有利用价值,不能轻易开刀。 甚至朝廷还要为孔府去背书,为它辩白开脱斑斑劣迹.... 因为一旦孔府有所不测,怕是会危及天下读书人的民心,如若有野心家借此而大做文章,兴风作浪,这对大燕的统治根基造成严重的打击! 这绝非是区区的区域流民暴动可以比拟的,这两者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比较,却也是天壤之别! 可如今明面上派遣大军对乱民形成围困之势,实则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给孔府制造一个露天监狱! 多围他一段时间,在旁敲侧击的好好敲打他们一番,让这孔府惶惶不可终日,让他们深刻的长一次教训! 当然还要辅以舆情优势,让报社和诸多举子秀才去大幅宣扬朝廷的为难之处,宣扬朝廷之所以会一直踌躇,未及时出手干涉,根本原因就是在意那孔府是否会被殃及池鱼! 要让天下学子看到朝廷的良苦用心,让他们看到朝廷对那孔府是多么恩重........ 眼看着徐俊明和张元喆两位尚书还要开口,赵恒惕先一步做出一副大失所望的表情,摇头道: “孔府是知分寸,且很懂礼仪的。可某些官僚就有些可笑了!他们分明吃着朝廷的俸禄,为国效力,却缘何总感觉成了衍圣公府的话事人?哎........” 一时间礼部尚书张元喆和吏部尚书徐俊明愣在了原地,随后忍不住苦笑的摇摇头,不再赘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