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黛玉吾妻,一品诰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章 冶造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本来秦昭阳说出此言,可谓是信心满满,觉得必然是猜中了。可谁知,承天帝却摇头笑道: “说到这些船只,其实朕也并不十分感冒。大燕的造船工艺也相当优越,甚至在某些方面的科技含量非但不比他们落后,还大大超越了。” 秦昭阳愣了一下,随后猛地站起身来,一脸兴奋的道: “噢,我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他们的船只上装载了大口径的火炮对吧?!” 承天帝愣了片刻,随后捧腹大笑,点头道: “不错,不错!弘熙你啊,头脑太灵活了,还真是有几分朕当初的机智风范呐!” 这也能拐着弯夸自己的? 秦昭阳心里只觉有些尴尬,但还是表面上恭维奉承了几句。 “陛下高瞻远瞩,微臣自愧弗如啊!这英夷为代表的西方番邦的火炮工艺,发展至今应该已经远胜本朝了,若是能抓紧时间的研究透彻他们的火炮制造工艺,日后对付东北边患的骑兵部队就更轻松了!” 承天帝现如今,却是越看秦昭阳越满意,越忍不住称赞! 他让人去码头调研分析这些装载于船只上的重型火炮,不就是为了以后彻底平定边患么! 现如今大燕的火器并不十分先进,甚至对比前明时期还要落伍了一些........ 无奈,只因昔日闯王实在是对士人阶级的杀伐过重,再不济也是一概拒斥! 再加上满清入关,对于京城的破坏与掳掠也实在是太严重了! 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纸都毁于一旦,匠人也在明末动乱天下民不聊生中死伤惨重,更何谈传承技艺? 后来太祖虽然对于火器发展也有所重视过,可他天不假年驾崩的太快,这研制火器又对财政来说负担过大,因为种种因素,无奈只能被太宗暂且搁置了。 至于上皇乾熙年间太平盛世降临,以贾代善为首的一群勋贵靠着传统冷兵器,便足以将北元后裔蒙古部族与满清打的完全招架不住。 这一旦凭借冷兵器便足矣建功立业,莫大功勋,便容易变得懈怠自大,没有了动力,朝堂上谁还会再提所谓的火器研发? 但现如今倒是旧事重提了,却财政又支棱不起来了....... 承天帝有些诧异的问道: “不过你方才说的那些所谓的工业人才具体有何能力?觉得可有机会?” 秦昭阳认真的思忖片刻,一脸笃定的说道: “微臣觉得机会很大!这些人才虽然对如今的大燕至关重要,但是在西方他们的工业体系渐渐成熟,对于这些人才一时间并不那么稀缺了。” “其中电力和机械领域的人才是最关键的,火器研发方面的人才反倒是没必要太过于重视.......” 现在西方都普遍明白发展火器的重要性,怎么可能会允许相关领域的人才外流?所以也很难抱希望能招揽到,故此优先级不高。 见承天帝似乎有些气馁,秦昭阳深吸了口气说道: “陛下,既然已经委任微臣工部行走,充当顾问,微臣现如今却也推辞不得了,微臣心知必须肩负起实业兴国的责任!无论这群人是否能顺利到达,甚至说是不是真的有经世致用之学的大才,微臣都会让大燕无惧未来可能面临的海外危机!不让陛下为之忧虑!” 无奈,他也确是身不由己啊,他当初还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逍遥处世,但如今家族命运与个人前途都干系甚大,他不得不入局,未曾入世,否则何谈出世? 所以这一次,他没办法再辜负陛下的信任了,承天帝之所以将秦惜夏如此急切的转正为皇后,也是要予秦昭阳一些抚慰与诚意,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尽心竭力忠贞为国了。 承天帝失笑道: “有忧患意识,是好事。难得你拳拳为国之心,朕信任你。你这么说必然心中已经有鬼点子对吧?还需要些什么,尽管开口!” 秦昭阳这次并没有与陛下嬉笑怒骂,而是神情有些凝重的道: “陛下,微臣请陛下另外设立一个官署,让微臣全权管辖,人员配置无需多少,只需给微臣三四个五品以下官员辅佐便够了。” “然后在给微臣一些先斩后奏,相机行事之权,另外还从工部抽调一些匠人,让知政工部的二皇子也来当微臣助手,如若学有所成那便是幸事。微臣可立军令状,未来三年内,必拿出让陛下视若珍宝的利国利民的成果!” “同时报社、皇家钱庄以及军校的事情也会尽皆办妥!并且无需财政为微臣兜底,不需要去刁难户部!” 闻言承天帝眉头微皱,他倒是不担心给秦昭阳放权有何干系。 主要是其他皇子及其势力都未能得到过如此大的恩宠,如今再单独给秦昭阳二皇子这般“开小灶”,会不会有些不妥。 再说这段时间允诺他的存在太多了,释放出的政治信号指不定会引起什么风波,让朝臣误解! 予你赐婚,老丈人也即将要予你调回京城。 又答应了你找妾室,其中还有出身同一府邸的四姐妹...... 如今更是立了秦家嫡女为皇后,让你与二皇子找了先前准备打压清算的开国勋贵集团作为靠山与政治同盟。 现在再给一些实权,会不会给其他朝堂势力一些怨望,心中滋生不平衡? 毕竟为君之道就是要学会制衡啊...... 难不成雨露均沾么? 那必然不行,僧多粥少,哪有如此多的权力可以分配出去? 如若不允的话,这秦昭阳的建言献策又太过诱人了,若不让秦昭阳与二皇子掺和在一起,这不就是自欺欺人么....... 这确是让人有些令人为难呐! 工部衙门内。 贾政正无所事事的宛如一尊雕塑般坐在椅子上看着杂书,看着屋外忙的焦头烂额的同僚们,无奈的叹了口气。 其实贾政年少之际也还算胸怀大志,意气风发,并未像如今这般迂腐模样,原著中曹公就写道“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 当年他也曾想效仿贾敬一般科举入仕的,可没想到昔日父亲临终上表了一本奏章,竟然直接将他荫封做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