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国不惊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朝议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诸公。” 元老院首老诸葛一我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朝会殿,大康国朝廷每旬一次的朝议正式开始。 “今日,有三件事要议一议。一是大运国太子册封大典借道。二是月支平叛增兵。三是南平郡和虎贲军的循例鉴查。” 话音刚落,一圆脸老者高声道:“首老,假银票一案,我听说刑部已将案情查清,为何还不与我们通报共议?” 圆脸老者镇铭锏,元老院票行元老,自小养尊处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肥胖异常,远看就像一个肉球。 其它六位元老,内务府、理事府、鉴查府三府首席,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书等诸人见镇老二在朝议开始便发难,不由得纷纷看向诸葛一我。 诸葛一我心知以镇家的势力,肯定已经知道刑部昨晚查抄了巧工印坊,缓缓说道:“铭锏兄,假银票一案还有很多不清不楚之处,说不上查清。我已让项大人再查。等情况明确,自然会向诸位元老通报。” 镇铭锏想要再问,刑部尚书项柱庭抢先站起来拱手朗声道:“禀镇元老,假银票一案尚在查办,只是有了一点眉目,还不敢莽撞地向诸位元老禀报。” 诸葛一我任吏部尚书时,吏部与太学宫组织学子考核,他对当时还是太学宫学子的项柱庭的表现颇为欣赏,力荐其为考核头名,并招揽至吏部,着力加以栽培至成入阁大臣、刑部尚书。 项柱庭对诸葛一我感恩戴德,以他的门生自居。 见镇老二发难的由头是刑部管辖的假银票一案,项柱庭便主动为诸葛一我分担。 镇铭锏满脸不信。 “尚未查清?我可听说印假银票的印坊都已被刑部查抄了。” 昨查抄行动昨晚才结束,镇铭锏就知道了。 各大家族对各部府衙的渗透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已是人所共知的,哪儿还有秘密可言? 对此项柱庭也无可奈何,回道:“既然镇元老已经知道查抄一事,想必也听说了查抄之时,印坊已人去楼空,印模也无迹可寻。贼人未落网,罪证也没找到,该印坊是否印假银票的印坊尚未可知。人、证、案发现场均未确定。所以只能说初有眉目,离破案尚早。” 镇氏族人因为祖上领头了七大世族的逼宫事件,一直以大康第一世族自居,行事极为跋扈。 镇铭锏重重地“哼”了一声,很是不满。 “刑部最好快点破案。各大票行都很担心此事,那帮崽子天天跑到我家里去追问进展,都是我一力安抚。倘若再不查清,我就只好让他们去刑部监工了。” 镇老二毕竟是元老院元老,场面上不能搞得太僵,项柱庭微微一躬,并未回应。 诸葛一我笑道:“铭锏兄,先不要动气。” 又扭头向项柱庭道:“我看你们刑部办事是越来越不得力了。查了半年,就抄了个空印坊。再给你一月时间,查不清楚拿你是问!” “是!”项柱庭躬身领命。 镇铭锏双眉上扬,双眼圆睁。 “还要一个月?我还有一个月过不安生?家里怕是要被票行那帮崽子吃穷了。” 诸葛一我“哈哈”一笑。 “铭锏兄好会说笑。谁不知道镇四海票号是天下第一大票号?天下票行三分有其一。镇氏家族富甲天下。别说咱大康朝廷,大运、上阳皇族也要找你们借钱罢?” 听得诸葛一我恭维镇氏,镇铭锏很是受用,面露得色。 “那就按首老的意思办。一个月之后,刑部再查不清楚,我可真的没办法给票行那帮崽子交代了。到时候,我可要来找首老了。” 殿上诸人听镇老二咄咄逼人,跳过刑部,将矛头对准诸葛一我,各怀心事。 与诸葛一我相好的,怕他动怒,事态激化。 有的则是抱着看戏的心态,看他如何应对。 项柱庭正要站起来接过话头,见诸葛一我递来一个眼色,只好作罢。 诸葛一我并没有显露出不快之色,胸有成竹地笑道:“一个月之后,自然给镇四海一个交代。” 众人听得明白,诸葛一我说的是“镇四海”,而不是“镇氏”,言下之意,我是为朝廷维护票行稳定,而不是帮你镇氏。 镇铭锏一时没反应过来,还在为逼得诸葛一我明确时限洋洋得意。 诸葛一我不等镇老二接话,转移话题。 “全大人,你说说大运国太子册封一事吧。” 礼部尚书全雄传起身拱手,禀道:“禀诸位元老,大运嫡皇子王佩,年满十六,将被册封为太子。七日前,大运的行人递交国书,将于明年正月在太真宫举行册封大典……” 尚未说完,盛克生插话道:“在太真宫?那岂不是要借道我大康?” 农行元老盛克生是盛氏家族的族长。 盛氏家族家繁叶茂,子孙众多,遍布大康各郡,家家都是当地的大地主,拥有良田山林无算,领袖大康农事养殖群伦。 全雄传拱手道:“盛元老所言极是。大运的国书提出两件事,一是请我大康元老观礼册封大典,二是借道我大康前往太真宫。观礼一事,建议请长孙元老代表元老院出席。属下已将随行司员、贺礼、贺词、日程、接送诸事报诸葛首老初定。以自走兽一副为主礼,由太学宫首席皇甫先生草拟贺词……” 盛克生再次插话。 “观礼安排,循惯例即是。想必首老已经思虑周详,礼部已安排妥帖。你详细说说借道一事如何应对?” 全雄传已料到借道会成为例会关注的焦点,早有准备。 “观礼安排的细目在议事册中,未及禀明之处请诸位元老阅览。属下着重禀报借道一事。” 七位元老听言,纷纷拿起桌上的议事册翻阅。 “自中天洲三分为大康、大运、上阳三国以来,我大康与大运、上阳虽偶有小小摩擦,但总体遵照三大皇族之间的盟约相安无事。因为太真宫在大康境内,大运、上阳两国逢先祖祭祀、皇帝登基等需祭天的大典借道,我们都是与其方便。” 众人纷纷点头,都说“我大康仁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