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农家下堂妇,养个王爷忙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5章 准备开医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次,他们的行动比较迅速。 因为李江预留了好几处不错的铺子,这一天带着林初九他们看了一遍,很快就定下一处满意的,价格也合适。 银子已经交了,文书也已经签了,铺子已经可以开始着手装修了。 “林姑娘你看,我做这行的认识不少装修队,要不要给你推荐一个?”李江说道。 “别的倒是不用……”林初九想了想,“有没有卖架子的,放药材的那种,最好是便宜处理的?” “有,有,姑娘您算是问对人了,就在前面那条街,有一家专门卖架子的铺子。”李江指着前面那条路。 林初九点头道谢,表示会去看看。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看着,林初九准备了马车回村。 袁景好奇地问林初九为何要回村:“回去做什么?” 林初九解释说:“我年只是一个小小的黄毛丫头。如果医馆由我来开,恐怕没有人愿意前来就诊。在这个时候,必须找一个经验老道的名医。” 袁景顿悟地说:“所以你要去找赵嵩?” 林初九点头:“嗯嗯。” 考虑到一些贵重的药材,她决定不将其交给徐永嘉送,而是直接从空间里拿。 这样做不仅效果不错,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节约成本。 她强调只要赵嵩过来就好,但内心依然担忧。 她忧心忡忡地提到,镇上已经有两家医馆,再加上她即将开业的医馆,总共有三家。如果没有有经验的大夫来帮她坐镇,这医馆恐怕开不下去。 赵嵩的到来对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二人说话间,已经到了赵嵩的家。 赵嵩家此时只有他一人,林初九开门见山:“师傅,这几天我筹备了医馆,现在铺子和药材都准备好了。只是我还缺一样东西。” 赵嵩听后略带惊讶,停下手中的动作,然后问:“还差什么?” “缺个德高望重的好大夫啊。” 皱眉的赵嵩反问:“你自己不也行吗?用药斟酌比我还好,可以说是药到病除。” 解释时,林初九笑了笑:“可是别人不知道我的本事,我在镇上没有名气,哪里有人愿意相信呢?所以,还得拜托师父,不知师父意下如何?” 在镇上坐镇,对于赵嵩来说来说可不是轻松差事,赵嵩低头看着茶碗,犹豫着说:“可是这村子里,我也走不开。” 这需求不仅限于江山村,周边村子也指望着赵嵩这个大夫。 林初九眉开眼笑提议:“这个好说,您去我那坐诊也不用全天都在那边,只需要上午去,您觉得如何?” 她又进一步说:“去那边也不用您自己徒步,我让袁景租了马车接送您,好吗?” “还有工钱,每月一贯钱,而且诊费也都给您。” 林初九想得很清楚,只要赵嵩愿意去,她跟着赵嵩露脸,然后慢慢上手给人看诊。 时间久了,旁人对她的信任也会慢慢建立起来。 赵嵩摇了摇头,“九儿,你也清楚,我并不是为了钱。” “我知道。”林初九无奈地摊手,“可是,我现在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您放心,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等到镇上的百姓认识我、接受我之后,您就能轻松回村。” 赵嵩思索片刻后说:“好。不过我只上午坐诊!而且月初和月中,你都要回村里给百姓看病。” “行,您说了算!”林初九笑眯眯地答应。 “那就这么说定了?” 赵嵩点了点头。 “医馆开业时,咱们来接您?”林初九询问。 “好。” 由于还需要忙着医馆的装潢,林初九和袁景没有多留,便回去了镇上。 回去的路上,碰到不少村里人,大家都热情地和林初九打招呼。 有人小声议论:“这些日子怎么没怎么在村里见到九儿呢?” “是啊,好像林老二家几天不开门了。” 不过既然不涉及自家事务,大家闲聊了几句,各自忙着去农活了。 好奇心驱使着一些人,听说许老二家在镇上开了一家面馆。第二天赶集的时候,那些八卦心重的人都迫不及待地走去打听,确实看到了林文山和老二媳妇在面馆里忙碌的身影。 等到大多数人散去,王大娘才敢上前打个招呼:“九儿娘!” 被喊到的老二媳妇回头看见站在旁边的王大娘:“王大娘!你怎么来了?” “听说你们在镇上开了面馆,特地过来瞧瞧。”王大娘说。 虽然王大娘八卦,但她待人非常友好。老二媳妇抿唇一笑:“您吃了吗?要不我给您下碗面?” 镇上的面最便宜的也要十文钱,这可不是小数目,要是买白面馒头,能买好几斤。 王大娘摆手:“不了不了,我只是过来看看你们。” “没事,不花钱。”林文山也走了过来。 一听不用付钱,王大娘眼睛都亮了。她一边说着哪里好意思,一边坐了下来。 老二媳妇速度很快,没多久就端着面走了过来。 当面端到王大娘面前时,香气扑鼻,让王大娘狠狠吸了口气:“真香啊!” “香的话就多吃点!”老二媳妇说得很亲切。 王大娘有点不好意思。 这面确实香气四溢,而且价钱只有十文钱,一点都不贵。难怪老二家的生意这么好。 王大娘看着老二媳妇:“我想问问,你们一家人,是不是都搬来镇上住了?” 毕竟是一个村的,那些时常隐藏的事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猜测,林文山家已经很久没有见人了。 老二媳妇并没有打算遮掩,她点点头说:“没错,我们已经搬到这里来了。” 真是厉害,有本事啊。”王大娘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夫妻俩并没有对这番话做出回应,只是不断地催促王大娘快点吃,因为凉了的面就不那么好吃了。 王大娘连连点头,认真地品味着每一口面。 她吃得很慢,因为这样的味道很难得。 内心充满了对林文山一家的羡慕,要是她家孩子也会做生意就好了。 面吃完后,王大娘悄悄地在碗底放了几个铜板,然后径直离开了。 老二媳妇在收碗筷的时候才发现,然后告诉了林文山。 “唉,王大娘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