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众僧在少年英雄会上的表现,杨石选出七名弟子与自己一同北上昆仑。
至于其它弟子,包括林平之和虚竹在内,则全被杨石打发回少林。
围攻光明顶乃是生死之战,武功不行的,去了也是白白送死,甚至还有可能连累旁人。
峨眉,全真和武当三派的做法和杨石差不多,只不过是三派选出来的人数要比少林多一些罢了。
第二日,少林、武当、峨眉和全真四派在重阳宫集合,浩浩荡荡的向昆仑而去。
半个月后,西域,昆仑山脉。
杨石在沙漠之中大步狂奔,每踏一步,都会在原地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沙坑,随后杨石借力向前方跃出十数米。
在杨石身前不远处,一名身穿青条白袍的干瘦老者正向北疾奔,每一步都踢得黄沙滚滚,沙尘连绵十余丈,宛如一条飞天黄龙。
杨石紧紧追在那人身后,忽然喝道:“韦一笑!你身为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的骨气呢?你到底要逃到什么时候?!”
韦一笑的声音远远传来:“......哈哈......小和尚你什么时候不追......我就什么时候不逃......”
杨石边追边喊:“哼!你杀了全真教的一人,峨嵋派的一人,我却只要你一个人偿命,已经算便宜你了!”
说罢,杨石加大内力输出,全力运转《一苇渡江》轻功,身形顿时又快三分。
韦一笑感觉到身后逐渐逼近的身影,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只是同样加快了速度,心中则是叫苦不迭。
早知道这少林的和尚那么难缠,当初就应该见好就收!
十天前,韦一笑得知六大门派有一批援军将至,仗着自己轻功过人,便想去挫一番六大门派援军的锐气。
于是在七天前,韦一笑找到了六派援军,并孤身一人潜入援军阵地之中,轻松吸死了全真教的一名弟子和峨嵋派的一名弟子。
正当韦一笑准备去吸少林派弟子的血的时候,被打野归来的杨石发现。
两人一番交手,自知不敌的韦一笑就想利用轻功之利逃跑,杨石自然不能让韦一笑如愿,因此连追了韦一笑六天七夜。
韦一笑的轻功虽然远胜杨石,但长途奔行之下,终究不能踏沙无痕,杨石便沿着韦一笑在沙地上留下脚印,追踪韦一笑。
韦一笑的内力只是一般先天高手的程度,而且需要时刻注意体内寒气,所以每走一段时间,都需要休息一会。
杨石则是仗着自己内力深厚,年轻力盛,韦一笑每天需要休息四个时辰,他就每天只休息两个时辰,始终追在韦一笑身后。
又是一天过去,夜色低沉。
杨石跟在韦一笑身后,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兵刃相击之声,一道凄厉的惨叫声突然响起,紧接着杨石又听到韦一笑标志性的怪笑声。
韦一笑的声音远远传来:“小和尚,你要追就继续追吧!我又吸了一口武当派的人血,补充了功力,看咱俩谁耗得过谁!”
杨石边跑边喝:“老蝙蝠!我倒要看看你还能跑多久!”又加快了三分速度。
杨石向前疾驰,来到一处绿洲,第一眼就看到韦一笑的身影正向沙漠中逃去。
水潭旁边的地上则躺着一位被吸干了鲜血的武当派弟子,在左边不远处,另有十余名明教弟子正在围攻一名全真教弟子。
全真教弟子虽然武功远胜在场的明教弟子中的任意一人,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之前有武当派弟子共同应敌,还可以略占上风。
如今只剩下孤身一人,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全真教弟子就已经落入下风,但依旧紧守门户,不给周围的明教弟子丝毫机会。
杨石心念一转,就明白了韦一笑的诡计。
这是韦一笑故意留下的阳谋。
韦一笑本可连这名全真教弟子的血一起吸,还能多恢复一些内力,但他就是故意留这名全真教弟子一条命,希望以此来拖延杨石的时间。
若是杨石见之不理,这名全真教弟子要不了多久,就得被明教众人砍成肉酱。
就在杨石犹豫的片刻,全真教的那名弟子忽然中了一掌,口中顿时吐出一口鲜血。
杨石不得不中计。
杨石当即冷哼一声,径直冲到明教人群之中,一人一掌送了这些明教弟子归西,随后又马不停蹄的向韦一笑逃跑的方向追去。
不过刚追了半响,杨石就意识到自己还是中计了。
只见沙漠之上的脚印,突然在半道上分成五个方向,每个方向的脚印在风沙下都显得差不多。
显然是韦一笑让另外四人向其它方向逃跑,以此来干扰杨石的判断。
若是杨石一直穷追不舍,这些人就在杨石的视线之内,自然干扰不了杨石的判断,这才是韦一笑故意留下全真教弟子一命的真正目的。
不愧是青翼蝠王。
杨石不得不回退到刚才的绿洲之中。
杨石来到那名存活下来的全真教弟子身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可知道六派的大部队到哪了?”
全真教弟子刚想起身行礼,便感觉到一股柔劲按在他的身上,杨石的声音传来:“你受了伤,不必多礼。”
全真教弟子心生敬佩,恭敬道:“晚辈周志徽,三个时辰前,在东边七十里左右有一支大部队,正在与魔教五行旗交战。”
杨石点了点头,道:“原来是周师侄,我记得你在少年英雄会上排名第七,是长春子丘真人的高徒。”六派此番共讨明教,同仇敌忾,所以这声师侄并不算逾矩。
“你受了不轻的内伤,我这里刚好有一门功夫,对治疗内伤有奇效,你且仔细听着。”
说罢,不待周志徽谦让,杨石便自顾自的将《九阴疗伤篇》的内功说与他听,算是弥补一番之前由于自己的犹豫导致他多受了一掌。
传授完功法后,杨石继续道:“你且先在此地调理内息,我去看看六大派和五行旗的战况如何了。我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做......”
说罢,独自向东边奔去。
杨石来到东边七十里处,只见满地尸体,约莫七八十具。
有六大派的,也有明教的。
忽然南边十余里外有一道黄焰冲天而起,杨石心想:“黄色火焰,是崆峒派的求援信号。”当即向信号处奔去。
一炷香的功夫后,杨石来到战场。
只听得厮杀声、刀剑声、惨叫声,声声入耳,一个近千人大战的修罗场映入杨石眼帘。
月色之下,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实在是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