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母后!”文嘉长公主也跟着应和起来,转而又问:皇后娘娘的安排倒是别有新意,不知今日有什么精彩的节目呢?”
“是一出戏,母后最喜欢的《石潭记》里面的《闹洞房》!”
“哼!”太后冷笑一声,看向沈夭夭,“哀家还以为是什么新鲜花样呢?弄了半天就是这个,既然是听戏,又何必大费周章来这里听戏?”
“这和母后以往听的都不一样,而且这出戏也只能在这里演!保证您看了会喜欢!”沈夭夭知道太后早就不悦了,此时也只能讨好稳住她。
好在有南安王妃和文嘉长公主帮忙相劝,不然还真有可能气的太后戏都不看,就负气离开了!
太后也是为了顾全大局,硬是忍了一肚子气没有发作,被南安王妃和文嘉长公主拉到了最前面的中间席位上坐下。
沈夭夭被一只大手拽过去,太多槽点,萧君衍都不知从哪开始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拉着她走到太后那桌坐下。
尽管太后讨厌死了沈夭夭,这一左一右还必须得是皇上皇后陪坐着,后面大臣们也陆续坐下来。
这种席位坐法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见,有人觉得新鲜,有人觉得不合规矩,即便有后面大臣的抱怨声,也不敢传到沈夭夭耳朵里。
德妃一脸看好戏的样子,带着二皇子挨着南安王妃坐下。
待人都入了座,宫人们开始上菜了,酒水瓜果是提前备好的,不得不说这样吃起来的确热闹!
一开始还会有人互相敬酒,来太后这里祝寿的也有不少,直到四周的窗帘拉起,屋里顿时漆黑一片,不过很快头顶几束灯光带给这黑暗的观众席些许明亮,让大家能看得清夹菜,但黑灯瞎火下,敬酒的人就少了,大部分都老老实实坐在了自己席位上。
忽而舞台的幕布后面响起一阵敲锣打鼓声,还有唢呐声、宾客道喜声、喜娘报喜声…………
虽然还没有拉开帷幕,一场热闹盛大的婚礼已然呈现出来,原本还有交头接耳的人,这下都自觉安静了下来。
从贺喜中太后得知这是荣府的喜事,是《闹洞房》没错,可这出戏她听了那么多遍,显然开头不对。
太后在心里奇怪着这是哪场戏的开头,从来没有声音响起还拉着帷幕的,以至于让人怀疑是不是忘记了。
终于帷幕拉开,一个活生生的荣府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荣老爷,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这边大门口还在贺喜,那边内宅里就遇到了麻烦事。
“大嫂,二哥不见了!”
“什么?二少爷不见了?常伯,快去找二少爷,马上就要拜堂了!”
………………
在紧张紧凑的开场中,主要的人物用几句台词基本介绍完了,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书中还原的,其实不用介绍,有些人物一出场,底下观众就能猜的出来。
舞台上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荣老爷和荣夫人更是满面红光,荣老夫人也是乐的合不拢嘴,就连一向不对付的二房夫人这会也在主动招呼宾客。
那些少爷小姐们更不必说,拥着新娘来到喜堂,唯有刚刚被找到让人强拉过来的荣二少爷从头到脚都是抗拒,他黑着的那张脸与这四周格格不入,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可是却又逃不掉。
与书中一样,荣二少爷是被几个兄弟强按着头跪下拜堂的,大嫂是个风趣的人,很擅长随机应变,几句话就将荣二少爷的抗拒说成是害羞抹不开面子,还说了句玩笑逗的台上台下哈哈大笑,顺理成章的让几个兄弟按着荣二少爷拜了堂。
眼前场景就好像书中的人一个个都跳进了现实,生龙活虎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又仿佛大家被带进了书中,亲眼目睹着书中正发生的精彩故事。
所有人都看的入了迷,太后本想喝茶的手端着杯子悬空了半天,眼前的戏她不舍得跳过一幕,最后茶也不喝了,直接放回了桌子上。
荣府是名门世家,结交的自然也都是达官显贵,来此参加婚宴的没有白丁,所以书中宴席上的对诗是一大亮点,舞台上还原的也很精彩,甚至让台下都开始拍手叫好。
最后随着一声“送入洞房”,帷幕渐渐拉上,荣老爷招呼着宾客,同时也是对着处,还望多多包涵!”
这句台词顿时更加让人身临其境,好像自己也是荣府其中一位座上宾。
太后看的正在兴头上,忽然见帷幕拉起来了,转而问沈夭夭:“这就完了?”
“第一幕已经结束,不过稍后还有第二幕!”沈夭夭端起酒杯带动着大家共同敬了太后一杯酒。
这个空档是为了帷幕后面布置场景,也是为了能让大家专心吃饭。
显然已经没有几人对吃饭感兴趣了,没过多久就有不少人开始问第二场戏什么时候开始了,戏太过于精彩,以至于席都不香了!
本想多留点时间让大家吃好喝好,结果后台还没有布置好,就已经催促声不断了。
“皇后娘娘,这第二幕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啊?”南安王看上去一个大老粗一般的人,没想到对这样的戏也感兴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催问了。
“马上,马上!”不管谁问,沈夭夭都是这句话。
萧君衍都被他问烦了,说:“王叔,急什么?慢慢等就是了!”
“王叔这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别人洞房花烛吧!”文嘉长公主开起玩笑,说罢就掩嘴轻笑起来。
顿时周围人都笑起来,唯有南安王老脸通红,恨不能一巴掌拍死这文嘉长公主,喝斥一句:“说什么呢!”
太后也不咸不淡的训斥:“没大没小!”
这大圆桌子一坐起来,感觉皇家的规矩都冲淡了,让人不自觉放松起来,想起什么便说什么,而太后也正高兴着,就是有些冒犯之处,这个时候也不会那么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