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子慢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九章 江湖(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蜀地梁州。 古蜀地貌素来地势高峻、乘险抵巇,可谓是山入城池、河流门庭,道路崎岖不易行。 靖平元年的一场天下大战结束后,漠北那位煞神被册封为异姓藩王,古蜀原本还凭借地势之利,负隅顽抗了一段时间。只可惜当时的古蜀先皇突然因病驾崩而去,徒留孤苦无依皇后公主以及一干心思各异的大臣官员。 后又连逢天灾人祸,闻名天下的白毦军接连受挫,损兵折将险些全军覆没。 兵败如山倒。 蜀地最终大势已去,被大周并入十九州版图之中。 好在当今天子仁民爱物,并未欺悔古蜀皇室的一对孤儿寡母,特赐蜀地沿袭前朝旧制,这才得以保留下皇室血脉。除了年年向大周朝廷朝贡之外,如今的蜀地倒是也能够偏居一隅、守成保业。 而当年那位懵懂的少女,如今也已贵为蜀王,在蜀地那座雕栏玉彻皇宫之内茁壮成长... ... 当年的一场大战,除了地势之利的原因外,古蜀之所以能够抵挡大周的狼虎之师,辖境内江湖势力繁盛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古蜀三州之地内,道观寺庙、江湖门派,不计其数。天下许多颇有名望的游侠豪客、佛陀真人都出身蜀地,甚至可与中原江湖并肩。 只是相较于青羊宫、阳云台等名闻遐迩的道观,莲花峰上的小小出云观,却是名声不显。 莲花峰山脚下小茶铺内。 一名腰悬刀剑,头戴笠帽白衣女子踱步走入,要了一壶茶水后,独自坐在了无人的偏桌。 蜀地本就盛产剑仙,江湖势力甚至犹胜朝堂,所以这位江湖气十足打扮的女子走入后,倒也并不引人瞩目。 毕竟只是路旁的小茶铺,倒也遇不上那么些个大侠。茶铺内,除了白衣女子外,余下几人都是附近村庄的庄稼汉,趁着响午的功夫在此歇脚过食。 肩头扛着锄头的农汉也同样有着一颗江湖游侠的心,吃饱喝足后,口水飞溅,与身旁人掰扯着蜀地江湖近来发生的各种稀罕事儿。 白衣女子对此习以为常,只是心不在焉的听着。 兴许是近乡情怯,出了一趟远门后,她竟然不知回到观里,该如何面对师父... 毕竟这趟出门交代的事情没有办妥,同时也有些担心师父的身体。为了缓解七上八下起伏的心绪,便选择在山脚下歇坐一会儿。 端起茶水轻轻抿了一口,柳新儿又低头看向腰间的刀剑。 那个人... 不知道他如今怎么样了。 这时,一旁的锄头游侠,说完远处之后,又开始与旁人聊起了近在眼前的事。 提到的是不久前,蜀地江湖传得沸沸扬扬的莲花峰女道长舍身飞崖救人一事。 莲花峰虽名声不显,但自打出了一位新晋的道门女真人后,江湖地位水涨船高,引得不少江湖人闻风而动。后来更是许多人在山腰处,亲眼见到那位莲花女冠下山救人。 飞崖救人倒是平平常常,无甚奇异。 可道门新晋女真人、玉足踏莲、飞身跃百丈,再加上被救的还是一位颇有名望的江湖仙子,这几件事放在一起后,就很有嚼头了。 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称,自己亲眼所见那位女真人并非什么期颐之年的师太,而是一位冰肌玉骨、貌似天仙的绝色女子。 这一下子便在蜀地江湖炸开了锅,不少江湖人纷沓而至,试图瞻仰瞻仰莲花女真人的风采。 虽然上山拜访吃了闭门羹没能如意,但不少江湖人都愈发觉得莲花峰出云观高深莫测,不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还是一处风水宝地。 不甘心就此离去的游侠豪客们,纷纷留在了山腰处,挖洞的挖洞、刨坑的刨坑,耐心埋伏着路过的莲花峰女道长。 或是半面妆,或是婀娜影,甚至是步履匆匆的衣袂留芳,也能够让这些江湖好汉心满意足。 只觉一口仙气儿入了肚,境界实力怕是会大大提升。 茶铺内, 那位锄头游侠虽不识几个大字,口才却是极好,口若悬河、满舌生花,将那女冠救人说得神乎其技,好似一位九天玄女下凡,足踏地涌金莲飞越千丈高崖救人,最后施施然升天而去。 旁人有人不信服,开口怼他:“咋子,啷些都是你亲眼看见的?” “我那阵就在山上锄地,那玄女儿就从我身边儿飞过去的,儿豁嘛,真的!” 几位锄头侠客谁也不愿退让,又开始脸红脖子粗的掰扯了起来。 一旁听到这番话的柳新儿,却是蹙起了好看的眉心,对此有些疑惑。 师父这么多年都不曾下过山了... 她这次一路南下,路途中除了“偶尔”寻人问问路之外,还不曾停歇过。所以即使江湖上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她却还不知道自家观里发生了这等事。 想起之前给师父寄信也不曾收到回复,柳新儿心中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 不再停留,付了银钱后,折身上山。 ... 莲花峰峰如其名,状似绽放的莲花。层层累叠的莲瓣处还种了许多梯田。除了部分是山下百姓的庄稼地外,余下皆是山上出云观内,道长们所播种。 再出尘脱俗的仙长也得吃饭,少不得勤勤恳恳的深耕易耨、凿饮耕食。 秋收时节,麦穗两歧、年丰时稔,满山梯田的庄稼呈一片金黄,风吹似浪,逐渐成了赵公子心中的形状。 这幅收成之象,并未让这座出尘之姿的莲花峰沾染上俗世尘埃,反倒是为莲瓣缀了几分不同的光彩。 柳新儿特意避开了摩肩接踵的登山大道,而是择了一条峭壁小路,身形不时腾挪飞跃,如履平地。 再上往攀峰而去,这座山头总算有了几分出尘绝俗的道家仙山气象。 巍峨的云峰上,峭壁千仞、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终日不见峰峦。一眼望去,满山朦胧苍翠,几座雕檐玲珑的建筑群掩映其间。 出云观始建于哪朝哪代,无人知晓。如今的山头上,也只有十余位道长于此修行坐道。无一例外,全是女冠,也难怪山下江湖人觉得此地仙气十足。 与观内几名相熟的道长打了招呼后,柳新儿直奔师父所在的偏静院落。 推开袇房木门四下一瞧,香炉、蜡台、宝瓶等器具摆放有致,床榻上的被褥也叠如豆块。 与以往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平日里常常在房内静坐的女冠,却是不见了踪影。 再一瞧师父平日里常穿的衣物后,都已不见,像是出了远门...而且房间内竟连信件都不曾留下一封,想来离开的时候很匆忙。 好在这时,有一名师叔辈的道长寻了过来,瞧见房内的女子满是迷茫后,便交代了几句她师父离开时留下的言语。 可听完之后,柳新儿眼中的迷惘更甚。 为避纷乱出门远游? 这是什么理由... 师父明明身上还带着伤病呢,怎么可能因为这些小事就避退远行。 转头看向西北方,柳悍匪眼中有些狐疑不定和犹豫。 只是等她垂眸看向腰侧刀剑,右手指间轻轻摩挲着道剑青萍的剑柄时,眼神慢慢变得坚定了起来。 不再犹豫,锁好袇房大门,便打算重新下山。 可刚走到道观门口,柳新儿蹙着美眸低头想了想,又迈步折返了回去,找方才那位师叔讨要了一张漠北舆图。 在反复研究了一番师父留下来的地图,和师叔提醒她几次“看反了”之后,柳女侠小脸儿认真,清冷的眸子闪过一丝了然,觉得自己总算琢磨明白了从蜀地到幽州的最快路线。 再次出了观门,柳新儿心中默念着师叔方才教导的“上北下南上北下南...”四字真诀,眼神变得愈发坚定。 不再停留。 一袭白衣胜雪,腰悬红炉青萍的倾城女子,纵身飞跃于巍峨峰壑之间,倩影逐渐被缭绕云雾敛去踪影... 山脚下,刚刚茶铺内的那位锄头游侠,此时刚好饱食上山务农。 无意间抬头,却忽然瞧见远处山头,有一白衣倩影飞跃出朦胧云雾之间,翩若惊鸿的身影刹那间在眼底消失,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口中喃喃: “我就说山上有玄女儿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