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曹操:先打姜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我…”张绣双目通红,心口不断起伏,似乎在做着艰难的决定。 最终,他微微低头,声若蚊蚋:“服了。我服了。” 姜耀道:“大点声!我不听见!” “我服了。” “还是声音太小。难道,北地枪王的声音,还不如一个娘们吗?本帅再问你一句,张绣贤侄,你服不服?” 张绣用平生最大的音量,高声道:“我服了!我张绣服了!姜帅武功胜张绣十倍,张绣服了!自此,张绣愿为姜大帅门下走狗,鞍前马后,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话虽如此,张绣的心已经不是在滴血了,而是千万只老鼠在他的心里啃噬,啃噬掉他所有的尊严,所有的骄傲! 多好的机会啊! 他当初要贾诩说动姜耀和他公平比武之时,其实也觉得这事不大靠谱。 但是,姜耀现在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张绣对姜耀能占什么优势?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后来,贾诩凭三寸不烂之舌,真的说服姜耀同意比武,张绣真是喜出望外。 贾诩作为一个文士,已经做到了能达到的极致! 而他北地枪王张绣呢? 在近万镇东军面前,众目睽睽之下,竟然输给了姜耀!浪费了贾诩创造的大好机! 给他机会,他都抓不住啊! 赖泥糊不上墙啊! 废物,彻彻底底的废物! 还有,姜耀一口一口“贤侄”,这特么是从哪论的?张济年纪比姜耀大那么多,又是姜耀的主帅,才不会称姜耀兄弟呢。如果是从邹氏那论的…姜耀这是做他的便宜叔叔,骑着他的脖子拉屎,还问他香不香?!! 偏偏,为了最后一丝复仇的希望,他还不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认了。 “姜耀,总有一天,我会将你踩在我的脚下,舔我的靴子,叫我爷爷!之后,我会再用小刀将你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来,以雪今日之辱啊!” 张绣竭力掩饰双目中仇恨的光芒,内心中发出了一声声嘶吼。 与张绣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这八千镇东军了。 “胜了!姜大帅胜了!姜大帅大胜北地枪王张绣!” “姜大帅威武!” “姜大帅之勇恐怕比起吕布来也不遑多让!” “姜大帅无敌天下!镇东军天下无敌啊!” …… 旌旗快速晃动,刀枪高高举起,镇东军的欢呼声响彻了整个校军场。 姜耀公开击败北地枪王张绣,武功卓绝,当然值得众人的喝彩。但是,士兵们欢呼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姜耀是他们的主帅。 主帅如此勇猛,何愁不百战百胜?镇东军的未来,简直一片光明。他们跟着姜耀走,前途无量! “很好。” 待士卒们的欢呼声渐低,姜耀道:“通过今日比武,张绣你能认识到和本帅的差距,宣誓效忠,本帅心中甚慰。你有北地枪王之名,输给我,也不能说明你本事不济。这样吧,本帅现在就任命,你为镇东军左营校尉。镇东军左营的一千轻骑,都归你指挥。” “谢大帅知遇之恩!绣愿为大帅效死!” 咚! 咚! 咚! 张绣对姜耀大礼参拜,连磕了三个响头。 一千轻骑啊,他伏低做小,忍辱负重,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他终于有了兵权。 虽然一千轻骑战力不强,但是姜耀肯给他强兵,才是咄咄怪事呢。 而且,镇东军轻骑,大多数是胡人。这些胡人见利忘义,是最适合被收买和背叛的人,某种意义上讲正和他张绣的心意。 用的好,这一千轻骑,足以让姜耀后悔一辈子! …… …… 既然做了镇东军的校尉,张绣就没必要继续在管驿里面待着了,当天下午,就搬进了军营。 晚上,招了贾诩和胡车儿来,进行秘议。 其实,事情是明摆着的,刘表指望不上了,不就只能依靠曹操了吗?张绣当即修书一封给曹操,一方面是表明愿意给曹操做内应——镇东军总共才万把人,张绣有一千轻骑,关键时候背刺,足够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希望曹操支援他一些财物。 张绣身为张济的侄子,去李傕军中做人质。为了张绣能在李傕过得好一些,当然会给张绣不少钱财。不过,即便张绣愿意把这些钱财都拿出来,用于收买那一千轻骑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指望曹操了。 不到十日,曹操就在许昌看到了张绣的这封书信。 曹操现在的战略态势,西有李傕,北有袁绍和张扬,东有吕布和刘备,南边就是姜耀了。 西面的李傕不用管,曹操迎了天子刘协之后,顺带接收了刘协的地盘,马上就在华阴修建了一个极其险要坚固的堡垒——潼关。只要派一千军把潼关守住,李傕就休想威胁到曹操。 东面的吕布,虽然曾经给曹操造成过不小的麻烦。但是,在经历了曹操的连番打击后,吕布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刘备更不用提,他一个月前,刚刚被吕布打了个全军覆没,向曹操求援。多亏了曹操支援了刘备三千兵,两千石粮食,刘备才重新在小沛站住脚。所以,现在刘备的手下绝大部分是曹操的兵。刘备本身,跟曹操手下的官员也差不了多少。 北面的张扬,刚被曹操狠狠揍了一顿,正在河内郡瑟瑟发抖呢。曹操也不想刺激他,免得他去投了袁绍。袁绍刚刚击败了公孙瓒主力,正在向公孙瓒的老巢发起最后的进攻,也不大想招惹曹操。 总而言之,曹操现在的战略进攻方向就是两个,一个向东击败吕布,然后南下攻打淮南的袁术。另外一个,就是击败姜耀,然后南下攻打荆州的刘表。 到底先攻打谁呢? 本来曹操还有些犹豫不决,张绣的这封信帮他下定了决心。 他对众谋士道:“吕布天下骁将,吾虽数次击败他,但始终不能尽灭。倒是这姜耀…哼,主帅刚死,他就窃占镇东军,凌辱主母,人所不齿。即便侥幸得了穰城,也难免军心不附。这不,张绣已经主动写信,要做我军的内应了。所以,吾以为,朝廷下一步的作战目标,就应该是窃据弘农、南阳二郡的姜耀。” “主公英明!” “姜耀如何能和吕布相比?刘表垂垂老矣,恐怕也不能和淮南的袁术相提并论。朝廷先灭姜贼和刘表,再图吕布和袁术。先易后难,理应如此。” “吕布有诛董之功,是朝册封的温侯。姜耀的大帅之职,却是谁封的?哼,这姜耀,充其量不过一小贼罢了。朝廷先征姜贼后讨吕布,顺天应人,明正言顺。” “相比弘农、南阳二郡,些许金银财物算什么?给了张绣就是。大不了,取胜之后,再把这些财物夺回来。谅那些贼胡,不敢不从!” “吾附议!” “吾附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