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开局捅娄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1章 明明自己过的不如意,偏偏还看不得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371章明明自己过的不如意,偏偏还看不得世间疾苦。 按照许大茂的传统观念,让人搬家,特别是搬离这种老房子,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总有人想着占便宜。 接触的人越多,越明白物种的多样性。 林子大了,什么坏鸟都有。 可是今天的事情很明显刷新了他的认知。 老一辈的思想觉悟就是高,这应该就是街道居委会还有厂里平时工作上的努力。 大家都无条件相信公家。 “杨厂长,您说安置房在哪?” “就在东北方位,老林子边边,也没多远,上班下班的路还近了不少呢。” “咱们都是轧钢厂的工人,都是一家人。” “通自来水了?” “搬,我们都搬。” 见惯了听惯了大笔钱补偿,总感觉有点亏心。 总共十一户人家,杨厂长的秘书很快就统计好了。 “大家别着急,总共十一户人家,等会呢,咱们先抽签,抽完签就去那边安置房从前往后开始挑,一切看运气,抽到最后也只能认了,不能抱怨。” 一切进行的很快。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杨厂长和许大茂操心了,在杨厂长的秘书安排下,依次挑选好了新房。 “这里呢,从现在开始,欢迎大家每天过来监视你们新家的建设进度,要是看到哪里有偷工减料,直接去喊保卫科过来抓人,欢迎大家随时监督。” 没有那么欲望,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感谢杨厂长,感谢许大茂,这还没吃上免费鸡蛋,倒是能先喝上免费的自来水了,这都是要感谢二位啊。” 能吃饱穿暖已经很好了,再有免费的自来水,那就真的什么都不想了。 两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通,该有的都不会少,以后也不用去井里打水了。” 许大茂表示他上他也行。 轧钢厂的后勤已经破土动工了,住宅规划的整整齐齐,就这么一片地方,满满当当。 十一户人家,个个都对新家好奇。 当然也不会因为抽签就破坏了邻里和谐,以前是多少年的邻居,以后同样是一辈子的邻居。 来的时候是四个人,离开的时候是四五十个人。 这些人还在感谢许大茂,这搞的许大茂都不好意思了。 说是新房,地基都还没有打好呢。 众人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这片掌声之中,杨厂长和许大茂退场了。 杨厂长的秘书没有走。 还没有走多远的时候,许大茂就听到杨厂长的秘书的声音,听的多了,很有辨识度。 “这就是你们的新家了,咱们都是轧钢厂的工人和工人家属,别说我不照顾你们,有些话厂长不能说,就让我来说,你们每天来监工,全家一起来,顺便呢,搭把手,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拌灰拉砖,各家管自己的新家,一個人呢,一天五角钱,小孩子不算。” “只有一点,这事不能说出去。” “这是厂里对你们搬家的补偿,你要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算。” 这些人哪有不愿意的。 在城里又没有地可以耕种,临时工也没那么好找,人家更愿意要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没有工作就只能在家纳鞋底,现在这算下来一个月十五元,相当于是轧钢厂里学徒的工资。 而且家家户户的闲人都不止一个人。 轧钢厂做事地道。 敞亮。 又是一阵连续的夸赞。 许大茂觉得杨厂长的秘书是故意把控这个距离说的,为的就是让杨厂长听到。 而杨厂长就和没有听到一样,依旧笑呵呵的往回走。 后勤的那些泥瓦工工资可比这些搭把手的人高多了,谁让人家是正式工人呢。 这事许大茂也不好评价,反正现在那些人对轧钢厂对杨厂长感恩戴德。 顺带着连他都被感谢了一波。 “这样一算,工期最起码能提前一半时间完工。” “对,时间不等人,我之前都想过先把那些老宅给推平,给他们这些人先搭个帐篷住几天,双面开工能更快,后面想想又算了,这种事没有必要。” “一切都要记录下来,以后的人要是看到了这样的记录会怎么想?难免会有人乱说话。” “现在这样就挺好,计划书上也是年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不用急。” 杨厂长能做厂长,这心思也通透着呢。 要是没有能力,他肯定是做不了什么厂长。 就算是做也做不长。 回到轧钢厂还没有到十二点,这一上午真的是太顺利了。 等到杨厂长离开,冉秋叶就跟着许大茂回了养殖组办公室。 今天刘岚去食堂打饭多打了一份。 工作调动,别的可以不带,饭盒必须要带上。 这是常识。 下午的时候许大茂先去养殖厂房看了老母鸡的情况,然后还要去工地转一圈,顶着一个‘总设计师"的名头,要是一天不露面,那些人指不定要怎么传呢。 当然冉秋叶也是全程跟着。 “冉老师,你这好端端的老师怎么不做了?多稳定的工作,非要来到这里受罪。” “您是领导,喊我小冉或者喊我秋叶就行,这不是受罪,这是来工作。” “其实还是有棒梗的那件事的原因,之前我觉得当老师教书育人是一件很伟大的工作,做一个辛勤的园丁照顾这些学生,做一支蜡烛引领孩子们走向未来。” “人之初,性本善,教人向善,让误入歧途的学生迷途知返。” “可是我错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性本善",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迷途知返",真为恶不学好,老师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冉秋叶可算是找到了一个能倾诉的对象,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