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狗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章 在下罗贯中!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蓝玉点了点头。 但又摇了摇头,道:“他本能给大明朝做出更大的贡献的。” 朱标耸了耸肩。 道:“之后我会派使节前往东瀛的。” “告诉那些东瀛人,善待我大明皇孙。” “哼!” 蓝玉闻言,冷哼一声,道:“恕末将直言,那群东瀛蛮夷,雄英根本不会将他们放在眼里。” “还用得着用东瀛人善待?雄英自己便会杀出一条血路!用拳头迎来他们的尊重!” 朱标点了点头,无奈的笑了笑,道:“也是。” “一群东瀛蛮夷罢了。” “没什么值得担心的。” “但人还是得派的。” “如果有可能,还是得派人去全权雄英的。” “为了个女人,不值得。” 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了毛骧的声音。 “殿下,人带来了。” 朱标抬了抬眉毛。 扭头看了看。 发现四位穿着华贵的商人,正一脸胆怯的站在身后。 为首的沈老连忙下跪拱手道:“草民,沈三,拜见太子殿下!” 其余人也跟着下跪。 “草民拜见殿下!” “都起来吧。” 四人中,两个老头,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女人。 正是与朱英雄有过密切合作的杭州四大首富。 “你们和我聊聊,朱英雄的事情吧。” 听到这,几人面面相觑。 但还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都说了出来。 其中,唐夫人口中的朱英雄,最是不同。 到最后,她甚至还透露了自己已经怀上了朱英雄的孩子。 听到这,朱标的眉头微微皱了皱。 这女人,还真是不怕死啊! 竟然敢偷皇家的种? 呵呵…… 不过,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吧。 毕竟,这个姓唐的女人,肚子里装着的,可是他老朱家的种啊! 来到内堂。 朱标看了看堂内的桌球。 皱了皱眉。 这时,一旁的沈老嘿嘿一笑,道:“殿下,此物,乃桌球!是一种球类游戏。” “若殿下有兴趣的话,草民可以为殿下表演一番。” 朱标做了个请的手势。 沈老连忙轻车熟路的拿起台球杆。 然后唐夫人很配合的将台球摆好。 两人一人拿着一个台球杆,便开始在朱标面前打起了台球。 “殿下,您看,这球,只需要大力轻推即可。” “嗯……妙,妙!此球打的甚妙啊!” 朱标看着,自己也上手玩了起来。 蓝玉都忍不住搓了搓手。 一把抢过唐夫人手中的球杆,道:“让本将军也来试试!” “将军,您打六号球!大力即可!” …… 远在应天府的朱元璋。 死也不会想到。 自己派出去的蓝玉,不仅没有抓回皇孙。 反而和太子玩起了台球。 而此时此刻。 大海之上。 朱英雄站在甲板之上。 望着后方,那渐行渐远的大陆。 心中不仅没有落寞。 反而有些小激动。 在大明朝能成什么大业? 咱总不能造反吧? 到了东瀛,岂不是就能随意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朱英雄越想,心中就越是激动! 不过,可是苦了那些给朱英雄给绑走的人们了。 坐在穿上,两名大儒互相看了看。 然后拱了拱手,道:“李老。” “罗老。” “唉!这叫什么事儿啊!” “在家睡得好好的,突然就被一群兵给劫走了!” “而且,咱这是要去哪啊?” 李老摇了摇头,叹气道:“唉!谁知道呢。” “不过,这些人,抓了我们,既不图财,也不害命,这是为啥啊?” 被抓的人,都是这个想法。 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为啥来。 你说要是强征壮丁吧,你好歹给自己个武器啊! 不然让自己空着手去打仗吗? 要不是强征壮丁,那你是图财?那你倒是说个数啊! 一声不吭,直接把咱给抓穿上来了。 而且,他们都被关在船舱里,也都不知道目的地是何芳。 在船舱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根本不知道他们要往哪走。 “难不成咱是要去应天府?” 一名大儒这时开口问道。 一旁的另一名大儒想了想。 仔细分析了一番,道:“这群人都是要造反的反贼。” “反贼渡船,能去哪?” “只有两个地方,要么,是敌占区,要么,就是去应天府,直指皇权!” “可敌占区?” “咱活了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谁造反成功建立了政权啊?” “大明朝如今,不就只有一个大明朝吗?” “他们能带咱去哪?莫非……真的是应天府?” “估计就是应天府!” “等到了应天府之后,这群人估计就得给咱们发武器,然后让咱们冲在前面当炮灰。” “等消耗了官兵的火药之后,咱们也死的差不多了,这群反贼在上!” 听到这,周围的人都是大眼瞪小眼! “什么?!咱要去当炮灰?” “呜呜呜……这可不成啊!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 “哦,我还单身。” “什么?看你这样,应该四十有余了吧?怎么还单着呢?你不怕老了没人给养老啊?” “害!要是能讨到老婆,谁愿意单着啊!” “看你斯斯文文的,也是个文人,怎么会讨不到老婆呢?” “别说了!” 这人,是一家私塾的教书先生。 “还是年轻时候不懂事儿啊!” “跟倔驴一样,一股脑的就想高中,天天在家蹲着闷头读书,读书破万卷了,可没回科举,都中不上。” “这时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还是这样,家里为了供我读书,也都倾家荡产了。” “人到中年,看事情的眼光终于现实一些了。” “无奈之下,我便找了家私塾,当个教书先生,赚点微搏的薪水,养着老母亲。” “光是养活我们娘俩都是问题,别说在多个媳妇了。” 听到这,大儒皱了皱眉:“那你爹呢?” “让我气死了。” “……” “那二位呢?看二位的样子,应该也是读书人吧?” “哦,老夫,名曰李千玺,乃是杭州本地户,曾在翰林院任职。” “那你呢?”教书先生又问:“听你这口音,应该不是咱杭州本地人吧?” 另一名大儒拱手道:“没错,老夫名曰罗贯中,乃太原人是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