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狗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5章 谁说国足不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为什么自己当初就这么倔强呢? 当初要是听马皇后的,不就好了吗? 唉! 马皇后说的对啊。 人家姑娘有什么错啊? 再说了,雄英也不像是那么不理智的人。 现在,朱元璋也想明白了。 雄英并不是被迷惑了。 他只是在履行男人的职责罢了。 保护自己的妻子,不正是一个男人的职责吗? 如果换做是自己,也一样会为了保护马皇后,而与整个天下作对的。 想到这。 朱元璋叹了口气。 这时,朱元璋又是话锋一转。 问道:“对了,标儿。” “杭州府那边,你去的时候,发现有什么变化没?” 朱标点了点头。 道:“雄英在杭州府带的那几个月,杭州府也兴建了无数高楼。” “不过,从雄英离开后,许多高楼都烂尾了。” “不过幸运的是,杭州府的四大家族接手了那些房产,并用雄英留下来的施工队和图纸,一步一步的完善那些小区。” “除此之外,民间最近……还都积极举办一种类似于蹴鞠的运动赛事。” “场面极其夸张,每一场比赛,各个场馆都是人满为患。” “最大的一场比赛,甚至能够达到上万人!” “杭州府的四大家族,甚至不惜投资百万两白银,兴建了一座比这奉天殿还要大的运动场。” “哦?” 朱元璋听到这,抬了抬眉毛。 说实话,心里有些不爽。 在古代,阶级分明。 奉天殿,作为朝廷的主殿,那就是最高档的建筑了。 任何建筑的规模,都不应超过奉天殿。 可民间居然修建了比奉天殿规模还要大的场馆? 这不由得让朱元璋有些心生怒意。 这不是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 不过,下一秒。 朱标立即开口解释道:“哦,父皇且不用担心。” “只是看起来比肩奉天殿罢了。” “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窝棚。” “高约三丈,宽约四丈、围着一个球场而建,周长约一百丈。” “至多可容纳万人同时落座。” “其内部,也全部都是座椅,没有墙壁,没有窗子,顶部则是茅草棚。” 听到这,朱元璋皱了皱眉。 这还差不多。 民间要是造了一个规模堪比奉天殿的建筑,那老朱可就真生气了。 但若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听起来,不过就是个大号的猪圈。 那朱元璋心里就平衡了。 他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这还差不多。哼!” 朱标尴尬的笑了笑。 接着,朱元璋又道:“那你说的那个类似蹴鞠的比赛……” “你看过吗?” 朱标点了点头。 道:“在杭州府的时候,有幸看过一次。” “的确挺有意思的。” “很适合民间的娱乐活动。” 要不怎么说,老朱能当皇帝呢。 区区一个足球,他都能立马跟政治挂上钩。 他眉头紧锁。 心中不断地设想着。 这足球运动,若是能够在全国推广的话,说不定,还能让朝政更加稳定一些。 因为什么呢? 很简单。 百姓们有事情做了。 有事情做了,也便不会想那么多了。 现代国家为什么娱乐产业如此发达? 特别是欧美日韩这种地方。 很简单。 娱乐产业发达了,百姓就有事做了。 有事做了,也就不会把眼睛都盯在政客们身上了。 在朱元璋眼中,也是如此。 如果百姓都盯着足球看。 那谁还有功夫造反? 百姓们每天都有事情做,哪怕不是农忙的时间,也可以花廉价的票钱,去看一场足球。 不仅满足了精神需求,更让他有事儿做了。 不至于躲在黑暗的屋子里,想着为啥我过得这么惨?为啥皇帝过的那么好?不行,为啥老朱一个要饭的能当皇帝,我一个农民就当不了皇帝? 朱元璋的确对百姓还不错。 但历史上,在好的皇帝,在怎么爱民如子的皇帝,都不过是相对来说而已。 朱元璋更是如此。 在历史上这么多皇帝中。 朱元璋的皇位,得的最是来之不易。 谁能想到,一个乞丐,一个和尚,能当的了皇帝呢? 所以,朱元璋也是最为爱惜自己的皇位的皇帝。 最是不允许民间有哪怕一点恻隐之心。 就比如,曾风靡一时的水浒传。 现在在明朝,就是禁书! 因为其中的内容,让老朱感到不安了。 书中的一百单八将,说好听了,那是好汉。 但这些好汉,哪一个手上没有几条人命? 说好听了是好汉,说难听了,这就是尼玛一帮恐怖分子啊! 整天到处搞恐怖袭击! 三言两语,动不动就杀人! 动不动就杀嫂子的。 书中话里话外的,甚至鼓励造反! 老朱能不害怕吗? 这么特要是让小孩给学去了。 都想当好汉,都想上山造反。 那自己这皇帝,还怎么睡得着觉了? 再加上,朱元璋对施耐庵这个人,本就有些看不上。 朱元璋早些年,就认得这个施耐庵,并且两人还是死对头。 不过,听说这个施耐庵有个弟子,叫什么……罗贯中。 这人还不错。 他写过的几本书,朱元璋都看过。 什么隋唐演义啦。 但听说水浒传就是这个罗贯中帮施耐庵印刷的。 而且早些年,这个罗贯中还是张士诚手下的谋士。 这些事情,虽然有些败坏朱元璋对罗贯中的印象。 不过,张士诚已经没了,施耐庵也没了。 所以这些事情,都无伤大雅。 “对了。” 朱元璋忽然想到了罗贯中这个人。 然后立即看了看朱标,道:“罗贯中,你知道吗?” 朱标想了想,道:“小的时候听说过。” “听说,那时候他在张士诚手下,为张士诚出谋划策。” “不过,由于张士诚此人只知贪图享乐。” “并没有重用罗贯中,导致此人郁郁不得志,便离开了张士诚,从此闭门写书。” “不过,儿臣还听说过,当初,正是这个罗贯中,当初为张士诚出谋策划,多次击败我们。” “但幸好,张士诚此人太过傲慢。” “根本不听从罗贯中的任何意见,最后失去了罗贯中这么一员谋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