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倒是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点。
但问题是,派多少人?
朱元璋想了想,看向郭英。
郭英见状,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皇上,五万精兵,足矣。”
“五万人,确定够用吗?”
郭英立马点了点头。
朱元璋随即又看向了户部。
道:“那你们觉得,后勤应该如何解决呢?”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认为……”
“此战,必将会成为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需要大批辎重,微臣建议,征召徭役十万,大开粮仓,取粮草十万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将这十万石粮草,运输至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
“至于后期的粮草供应问题,微臣相信,秦王殿下自有办法。”
十万石……
十万石粮草,养活五万大军,养一年都够了。
可问题是,这十万石的粮草,需要十万徭役去运输,那这十万徭役在路上不得吃饭吗?
这一路上,算上一些正常的损耗。
能顺利送到乌斯藏的,能有五万石就不错了。
而且,人家也说了,这场仗,估计多半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短则数年,长,则十数年。
靠着五万石粮草,吃几年?
这不开玩笑吗?
剩下的让秦王拿?
秦王能拿出多少来?
想到这。
朱元璋白了户部尚书一眼。
不过,户部尚书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立即开口道:“除此之外,还需钱,五十万两,另外,还要考虑到甲胄兵器的耗损,以及火药的补充,这也需要很多钱。”
“大约……至少需要准备一百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若皇上不想让秦王殿下来拿养活那五万大军的粮草,那么,朝廷便需要每年准备十万石粮草。”
“马匹也需要准备至少万匹,乌斯藏地广人稀,没有马匹,寸步难行!”
朱元璋闻言。
顿时有些头疼了。
一百万两白银,和每年十万石的粮草。
以及十万徭役!
这也太夸张了点吧。
动用五万大军,就需要这么多钱,和庞大的后勤支持。
朱元璋实在是有些难受。
但此时,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想到这,朱元璋一咬牙。
点了点头,道:“好,那就按你说的办。”
“郭英,咱命你为征讨乌斯藏的总指挥,明日启程!”
“是,皇上!”
第二天一大早。
五万大军,便从京师启程。
分批乘坐火车,来到了西安府。
秦王朱樉自然也没闲着。
他也调集了两万亲军,准备和这五万人一起前往乌斯藏。
杀他个片甲不留!
郭英自然没说什么。
很快,七万大军,便浩浩荡荡的深入乌斯藏。
与此同时,无数文人们,也在朝廷的组织下,前往了乌斯藏。
兴建私塾、官府衙门等。
朝廷甚至还从去年新上来的三百名举人中,调集了一百多个,前往乌斯藏的各个地区担任地方官员。
朱元璋将乌斯藏设置了一府八县。
并且此后,严格按照大明朝的方法,来治理乌斯藏。
文人们建立了私塾,教授乌斯藏当地的百姓们汉语。
而与此同时。
郭英率领的大军,也在与敌国不停的交战!
敌国因为对地形十分的熟悉,在加上有不少当地的土司都在帮助帝国抵抗明军。
导致郭英虽然接连打胜仗。
但这些胜仗打的,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那种胜仗。
例如,有一次,郭英率军前往喜马拉雅山附近与敌人会战。
敌人两万人,郭英这边三万人。
打了一小天,到了晚上,敌人跑了。
郭英率军乘胜追击。
却在山中迷了路。
整整七日才从大山中走出来。
出来之后,发现之前自己造成的小优势,又回归到了劣势。
敌人死了一千多个人。
郭英这边虽然只损失了一百多个人。
但也只是在战场上损失一百多个。
被困在大山里的那些天,损失了足足三千人!
出来之后,又士气崩溃,万不得已,返回行都指挥使司进行休整。
休整了几日后,在出来的时候,朝廷之前派人建立的那些官衙私塾之类的,都被拆了!
那些官员以及文人们,都被敌人给抓走了。
无奈之下,郭英只得兵分两路。
一路去救那些官吏文人。
一路去追击敌军。
救了那些官吏文人们之后,这一路大军还得留守在后方,保护那些基础设施和各地的官府衙门们。
原本预计朝廷只需要拿出一百万两白银,便足够用一年的。
但实际上,第一个月!
一百万两白银便消耗殆尽!
不仅如此,这场仗打的,不光是郭英自己。
就连留守在大后方的朱元璋,以及内阁的六部尚书们,都是满脸迷糊。
这场仗,郭英的大军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窜!
哪里有战事,就去哪里。
丝毫没有任何的部署。
当然,这也不能怪郭英。
郭英倒是想部署,想规规矩矩的打一场。
关键敌人不给他这个机会啊!
敌人每次只用少量大军,牵引住郭英的主力。
剩余的人,都去各地骚扰。
简单来说,就是打游击!
我也不跟你正面打。
我就绕到你的后方,杀你的那些文人,烧你们建造的官府衙门。
杀完烧完就跑。
朝廷计划的汉化乌斯藏人的目标,在乌斯藏根本没法执行!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那群乌斯藏的土司们,还对敌人眉来眼去的。
甚至很多乌斯藏的土司们,半成普通的百姓,走在街上。
走着走着,直接跑到巷子里,点燃一根根火把,就往衙门的屋顶上扔。
光是一个月,朝廷在乌斯藏建立的几十处衙门,就已经烧了建,建了烧了。
现在,负责建造衙署的工匠们都不敢去盖衙署了。
郭英带的那五万人,甚至都得了的。
晚上睡觉都能梦见土司人偷袭自己。
这群土司人,联合敌国,每天都在各处放暗箭。
很多时候,士兵上街巡逻,走着走着莫名其妙的就死了。
你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敌人在哪也不知道,斥候派出去,极少有能活着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