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 122杀人当真管用?(月初求下月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22章122杀人当真管用?(月初求下月票) 父子俩瞧着王布犁在那里同仙女连接,皆是发出了一声叹息。 说实在的,待到王布犁他们二人战况激烈的时候,朱元璋并不是每次都能控制得住自己。 虽说不是父子俩第一次集体观摩,但终究怪难为情的。 在媚娘的一声声高亢的歌声当中,眼前两位激烈对抗的运动员终究是消停了。 而一旁的两位观战裁判员也得到了解脱。 等到从仙境当中返回去,父子俩立即松开彼此握紧的手,各自站起身来平静了一会。 “标儿,对于后世大明发诏书说要用银子为官方钱币,你觉得是为什么?” “我们后世子孙找到了充足的银矿,民间才能有如此多的白银用。” “嗯,有道理。” 朱元璋虽然晓得蒙古的宝钞用了不到一百年,但是期间也发生过信用崩塌的事情。 隆庆元年? 后世子孙的年号是隆庆,大明过了百年没有,才会废除宝钞使用白银呐! 朱元璋不清楚。 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七下西洋。 从海外带回来许多胡椒、苏木,库中积存很多,于是大明官府就把这些物品作为官员俸禄和赏赐下发。 春夏发抄钞,秋冬发苏木、胡椒,郑和在海外并没有发现大量银子,或者说有点和平,并没有到处疯抢。 待到隆庆开海后,大批量银子涌入大明境内,但货币白银化直到万历才算是彻底改革完。 汉武帝时期曾经铸造白金(银锡合金)货币,但不久就钱轻金贱,百姓遂不用。 新莽时期白银成为国家的合法货币,一直保持到隋唐,但主要是在上层社会(世家)流通。 两宋时期白银也就在民间流通起来了,因为没有他妈的“世家”了。 金朝是第一个以法令形势制造银币的,但是民间盗铸极为严重。 元朝的宝钞则是以白银为钞本的。 朱元璋只是学了个皮毛。 元世祖下诏:金银乃民间通用之物,今后听民从便交易。 既造交钞,欲其流通,则赋税不得不收钞,而民间自用金银,则实者常在下,而虚者常在上,于国计亦何补哉。 正因为如此,元代金银禁令屡禁屡解,最后干脆听从民间自便。 宝钞一旦贬值,民间就用银子交易。 朱元璋自己在洪武十八年制作的大诰当中,就存在着相当多的使用白银的经典案例。 “那这矿在哪呢?” 朱元璋十分的好奇。 若是能提前发现银矿,那可就太好了。 中国不是产银大国,也就是福建云南两广存在银矿。 但目前而言,朱元璋手下的人并没有勘探到。 更不用说云南还在元鞑子手里呢。 朱标不清楚,他在猜王布犁知不知道哪里有银矿。 “既然宝钞最终会变得一文不值,那索性就多印些。” 朱元璋摸着胡须道:“顺便给京师百姓赏赐一波,叫他们多花新钞,尽可能的流通起来。” 朱标颔首,既然白银会取代宝钞。 那如今的宝钞就是纸,多印一些办事也是极好的。 朱元璋丝毫没觉得自己是在滥发宝钞,他觉得既然子孙后代解决了宝钞的问题,那他多印点也没坏处。 洪武后期的官员也多是发宝钞,宝钞已经贬值,生活就更捉襟见肘了。 许多藩王也不例外,给你的禄米都用宝钞代替,你自己个拿着宝钞买粮食去吧。 大家都一个样,谁都别想好! 今天的事情对于朱元璋父子二人而言,都是有着不小的冲击。 现在朱元璋想的是,该怎么试探出来王布犁知道哪里存在银矿。 第二天,三山街押来了许多人。 王布犁作为主审官,也在站在台上,不过此时出面主持行刑的是刑部尚书钱唐。 他们二人不是第一次见面。 钱唐是元朝出生,经历了元朝的8个皇帝,不仕元朝,五十多岁才被朱元璋征召为官,如今小老头已经六十多岁了。 特别是以敢劝谏闻名,老朱对于孔子很不感冒,先对衍圣公出手,告诉他们专心搞祭祀就得了,用不着兼职当官,怪累的。 洪武二年的时候老朱就表示祭祀孔子在曲阜搞搞就得了,用不着全天下祭祀。 此举惹得朝中人议论纷纷,毕竟大家都是孔子“学生”。 虽然不满,可朱元璋是谁啊,说砍伱脑瓜子就砍的皇帝,没有人敢直谏。 也就是钱唐这个小老头带头劝谏。 老朱对钱唐这个小老头是很满意的,因为他比其他读书人强的点就在于能干实事,不是那种酸儒。 此事也就被老朱憋在心中,但是因为老朱又读了孟子,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让朱元璋十分不满。 孟子传播这样的思想,愿不得你们这些文臣都没有忠君的习惯啊! 原来根子是在这! 君权至高无上,你跟咱传播这种造反思想。 咱朱重八必须把你孟子从孔庙里驱逐出去,不得配享。 并且他在朝廷放出狠话,此事谁还劝谏,就叫金吾卫射死他。 然后钱唐这个小老头抬棺进谏,搞得朱元璋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 他又不能真正的命人当众射杀朝廷大员。 虽然亚圣这事没办称心,可对于钱唐这个小老头,朱元璋还是蛮在意的。 满朝文武,就他一个人敢这样做,很投老朱的脾气。 钱唐虽然老了,但精神抖擞,按照历史记载他得活到八十多岁,后面还得进谏老朱不能在后宫挂武后的图像。 钱唐得知后也进行劝谏,被老朱下令拉到午门外等着砍脑袋,公事你说也就罢了,我在后宫里的私事用来警醒妃子,你管的着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