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 149义父在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49章149义父在上 户房典吏邓来发看见是王布犁来了,连忙走出来,嘴上说着四爷怎么有空转悠了,快进来坐。 “屋子里闷,邓典吏随我到外面走走。” “好。” 邓来发脸上带着笑意。 如今整个县衙最炙手可热的人非王布犁不可,他可是天子的女婿,说句不好听的,他不把吴卫这个知县放在眼里都没问题。 但王布犁偏偏对知县还是颇为尊重的。 “邓大哥来的早,当典吏还要九年了吧?” “不错。”邓来发不清楚王布犁来找他是干什么的,故而只是顺着他的话题往下说: “一会快十年了,总算熬到头了,不像四爷你这般有本事,年轻有为不说,还成了陛下的女婿,多少人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啊!” “邓大哥是我的前辈,平日里也没少提点我。” 两人交接也不多,但是都在知县手底下干活汇报,平日里等的时候,难免会一块吹牛逼打发时间。 可以说六房典吏之间,没有什么很大的矛盾。 大家都是侥幸能吃上皇粮的最底层,战战兢兢的活着,皇帝又这么打击贪腐。 像邓来发伺候了好几任县令,几乎没有任期满了升迁的,最严重的就被剥皮萱草立在县衙外。 “谈不上谈不上。”邓来发连连摆手道:“要不是你自己有脑子,在天子脚下厮混,谁提点都没有用。” 王布犁也不在矫情,他只是轻声开口道: “邓大哥,你知道我刚接手典史,要知道许多事,就田留根当个提牢,总是给我诉苦。” 邓来发手指微微攥紧又立即松开,脸上依旧带着笑: “四爷,有话直言,咱们两个还是痛快一些。” “以前的事情我也不追究,大家都不容易,但是以后嘛,户房书吏涂改的理由,在我这里就过不去了。” 听到这话,邓来发深呼一口气: “四爷,当真没得商量吗? 我手底下的书吏们一年到头也就指着这点进项呢,我年份快到了,拍拍屁股走人无所谓的。” “这种违规挣钱的手段只要被人抓住,以天子的脾气,大家都跑不掉的。” 王布犁站在院子阴凉处,瞧着大水缸里游荡的小鱼苗: “邓大哥,我也不是上来为了自己的政绩断了大家的财路,只是想着更合理的搞些补贴钱给大家过日子。” “四爷说的这话,我是相信的,可我就怕手底下那帮书吏转不过弯来。” “转不过来弯来也得转,到时候谁敢鼠目寸光,就把谁开革出去。” 邓来发自是明白王布犁话里的意思,这事是没得商量了。 王布犁看着游鱼道:“伱年份要到了,就该要升迁了,我可以帮你使使劲。 这个时候可不能因为这点小事毁了你的前途。” 听到这话,邓来发甚至想要大喊一声义父,受孩儿一拜! 邓来发止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嘴里不住的道谢。 “总归是江宁县县衙走出去的,我一会便准备去拜访刑部尚书,顺便把你给塞过去,总比一辈子当个小吏强上许多。” 刑房衙门可是正三品的衙门,比这个正六品衙门高出好几个登基。 王布犁的话,简直要把邓来发给冲爆了。 九年的时间到了,邓来发最大的进步是可以充五品衙门典吏、胥史,去什么光禄寺、太医院、钦天监、上林苑、按察司,应天府之类的。 而且朝中没有人,你又没有什么硬背景,就先等着吧。 不一定能拖几年才能轮到你。 如今有了王布犁这话给他铺垫,那咱还用担心什么去不了五品衙门的典吏,直接冲到正三品衙门。 这种机遇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邓来发满面红光,这关系要是走通了,从今往后,王布犁说啥咱就听啥。 “四爷,我,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王布犁摆摆手:“无需多言,你且回去做好房中的安抚。” “那新一任户房典吏,四爷可是有什么人选?” “没有,你自己安排就行。” 王布犁不在观赏水中的鱼,开口笑道: “我当初在刑房就定下了规矩,各房不插手其余房的事。 况且我刑房的书吏学的都是大明律,你户房的统计工作,怕是做不来的。” 户房的事情要比刑房繁杂多了。 主要指责就是清理户籍,统计各户人数,十六岁(法定服徭役年龄)以上男子人数,各个乡村里长姓名以及数目,城市厢坊坊长姓名数目。 还有本县所有类别的数目,民、军、匠、医、僧、道各有多少。 本县可以耕种的的土地面积,并且要标注好是公田还是民田,统计棉花、丝绸的年产量和养蚕用的桑树株数。 最终确定征税的数目,指出本县夏秋两季应交税粮数目,商税类别和数额。 统计本县粮食存储量、入库金、银、铜、丝、棉、木储存量以及入库日期。 准确的知道本县每年需要向文武官员、胥吏、军队以及王府提供粮食、银锭和宝钞的数量。 可以说在县衙六房内,户房是干活最多的,而且人数也是最多的。 朱元璋想要更多的税收,就得重视户部。 也就是洪武时期,犯案子的人特别多,刑房会加倍忙一些之外。 重要性虽不如户房,但也会受到知县的重视。 因为刑房并不是主管审案子,王布犁完全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主动开发出来的技能点。 刑房主要职责是提供本地在押人犯以及判刑犯人的人数、关押地点,犯罪类别和具体罪行。 还要向上级衙门提供各种名单。 诸如判处死刑、流放、仗刑、笞刑、徒刑(这种就是剥夺犯人自由,强制劳动)这五种刑罚。 嫌疑犯、被罚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