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人一齐上前,很快便完成了装卸工作。
一个个密封得极严的硬木大箱子依照指示,被分门别类的整齐码在了空地上。
“好了,一会儿所有人都认真听巴总工讲解,好好听,好好记,明白没有?”
“明白!”
“听我口令,坐”
随着沈一口令,众人席地而坐。巴钰早则打开了一个箱子,从中取出了第一样装备......
巴钰早的语言简单明了,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便为大家讲得一清二楚。
墨梓安听得很仔细,总的来说,这一次接收的主要有四样装备。
第一样,是【光武842年式干戚-改】灵能步铳,简称【干戚-改】——这是一种源自其原型【干戚】灵能步铳的通用改进型,而【干戚】本身是一款足有六十年历史的武器,本来已经被淘汰掉了,而至于淘汰的原因,却并非其因为其性能不够优异。
【干戚】本身的优点很多,它的机械结构异常简单,其所有的战斗功效都来源于他的灵能核心与灵能点火器,由于其不依赖机械实现自动化,除去最早的验证型号,实际列装部队的【干戚】只要将灵能核心打开到全功率模式,然后一直扣住扳机,就可以实现不间断的连续射击。
唯一的缺点是使用门槛略高,后坐力有些大,精度也一般。
这对于五六十年前那个时代来说是异常恐怖的,尤其是对于那个时候甚至还没能完全列装各型号枪刃的琛桓军队来说。
可以说,光武帝国陆军的雄起少不了【干戚】的影子。
但是,随着目前光武帝国的版图扩大,战争规模和战争形势的变化,【干戚】的劣势也显露出来。
首先,也是最大问题就是消耗不起灵能石。
早些年的【干戚】使用的是旧型号的灵能核心,标配的是乙品灵能石,这就造成了这种武器也是绝对不可能全面列装。
要知道,灵能石还需要广泛的应用于如铁虎、空艇等高端单位亦或是其他高端机械上,工业的发展更是灵能石的消耗大户。
在一个趋于稳定和长期僵持化的战争态势下,帝国也早已经获得了足够施展拳脚的土地,所以帝国高层不可能再让庞大的步兵吞掉灵能石。
而且随着战争烈度下降,军队中私自贩卖灵能石的案例,宪兵已经快抓不过来了
所以“去灵能化”的设计思路,也逐渐成为近些年的主流,比较典型的便是【736】和后续【金戈】的诞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帝国推行了新一代的通用口径——
1.55微寸(7.75mm),新口径的标准步铳弹在很多方面完胜老型号的1.3微寸(6.5mm)子弹。
可以说,新式子弹是光武帝国工业能力、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崛起的一个缩影,而使用老子弹的【干戚】只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无所适从——
退一步讲,经过这么多年,连【干戚】铳身的铸造工艺都落后了,包括膛线的设计,结构布局等理念都已经与时代不符。
一支【干戚】的重量都快顶两支【金戈】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干戚】被放弃了,因为帝国部队的觉者们目前没有趁手的武器,所以【干戚】的改造过程被提上了日程。
就像老式的【736】系列被改造成了1.55微寸口径的【736-改】。
如今的【干戚-改】便是成果,其在更换了最新式的第三代灵能核心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去灵能化”的机械自动模式——简单来说,通过一个灵能弹药燃气推动活塞的设计来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这一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设计却成了点睛之笔,在常规模式下,节省了能量消耗,大大减少了灵能核心的负荷,使得灵能石的消耗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像普通步铳一样射击;另一方面,新式的灵能核心依然保留了向前推动弹药和全自动射击的能力,所以在全功率模式下,【干戚-改】会让1.55微寸步铳弹达到一个恐怖的铳口初速,其威力和射程会得到质的飞跃。
这也使得【干戚-改】除了灵能核心的独立开关和调节器外,扳机行程被创新的设计成了两段,第一段行程是常规半自动模式,轻叩扳机即可,如果用力一扣到底,扳机就会达到第二段,除了全自动射击外,还无视调节器,默认触发全功率模式,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这次演习不出什么岔子,【干戚-改】一定会全面列装部队中的觉者和精锐老兵。
而第二件装备,则是一顶头盔,名为“光武842年式珏(jue)式重型头盔”,简称【珏式】重盔,由光武帝国北方兵工厂设计研制。
这是一种具有面甲结构的全覆盖式头盔,整个头盔除了面甲外都是一体成型的,其主材料采用了一种兼顾了硬度和韧性,而且重量也相对轻了很多的新型合金——【北方3号合金钢】,而且头盔内部还有很复杂的夹层。
虽然重量可观,但据说其头盔主体甚至可以抵挡二百丈(100m)距离上,【金戈】步铳的单次射击。
至于面甲则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主体是一副可活动的眼罩式护目风镜,不需要的时候可以推到头盔前额的位置,也可以直接拆掉。
下半部分的主体是一副覆盖了整个下颌的面甲,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在面甲两侧安装两个过滤罐。
至于第三件装备,别人或许不认识,甚至见识过后大为震惊,但墨梓安偏偏有些眉目——这让他想起了入伍前的最后一次狩猎,也让他想起了李薪火身上那身【单兵甲】。
而后面巴钰早安排的讲解员也印证了墨梓安的猜测,这件尚未得到任何正式命名和年号的装备,有一个临时的名字——【单兵助力骨架】,简称【助力骨架】。
顾名思义,因为其异常简洁,几乎没有什么护甲架构,士兵装备上这种助力骨架后可以极大的增强力量和负重,也可以辅助行军,尤其是崎岖的山路。
很明显,机械局把这项技术推给了帝国的高端技术研究部门,而且顺势推给了帝国军务府。
这些专门研究武器装备的人敏锐地发现了【单兵甲】相关技术的价值——那就是提高步兵的携行和移动能力。
这两项属性对于轻步兵来说可是非常关键的。
等谈到第四件装备时,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的巴钰早迫不及待地走上前亲自为众人讲解。
这件装备其实就是他们面前这些飞行载具,这些飞行载具同样没有年号命名,只有一个临时的名字:【精卫】空艇。
而他们眼前的这十一架【精卫】空艇则是目前帝国空艇设计总局手里的全部存货——这些“帝国空军的新丁”刚刚组装完成并完成试飞,甚至连涂装都没有。
而谈到性能,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据巴钰早讲解,这些【精卫】空艇既可以在最高4里(2km)的高空飞行,也可以在离地面十几丈(大概几米)的超低空飞行——这是帝国之前所有的空军装备都不具备的能力。
而且起降不需要完备的起降场,只要一块稍微平整一些的空地即可,大大提高了部署和使用的灵活性。
【精卫】空艇的空间足以容纳一个班组的士兵,在满载的情况下,【精卫】空艇最快甚至可以飙出1000里/时辰(300km/h),而满载航程可以达到800里(400km)——
据讲解,这只是目前的基础试验型号,等到正式列装的时候,【精卫】的动力推进系统肯定会根据最终的试验结果进行升级。
因为据讲解,相关的灵能发动机技术也将迎来更信,只不过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唯一令众人有些失望的是,这些【精卫】空艇上还没有来得及装备武器,因为设计之初,研究人员对他的定位就不是战斗单位。
除了上面四样装备,剩下则是整箱的演习弹——这是一种特殊的粉末弹,质地有一些像粉笔但无疑更加质密牢固,外形和重量与真子弹大致相仿。
这种子弹不会致命,但是疼痛感十足,如果距离够近的话,威力足够打断肋骨或者打伤脏器。
“杜匙!”
“到!”
沈一指着营房道:“带几个人,去找几根粗绳锁,快!”
“是!”
“其余人,优先领取【干戚-改】和演习弹,以班组为单位,班组长带领熟悉武器!”
“是!”
墨梓安带着自己的班组成员,一人领了一支新武器后,每个人又拿了几十发演习弹,然后自行找了一个角落,开始熟悉新武器。
可以预见的是,新兵中队将会借助接下来的五天时间,尽最大努力熟悉新装备并与之磨合,这里面甚至包括沈一自己。
尤其是【精卫】空艇,沈一格外上心,他作为一名伞兵,对一切会飞的东西都很敏感,他在看见【精卫】的第一眼就意识到,全军的战法恐怕都将迎来革新,而他这五天要做的,就是初步想出这些新东西自己可以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