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0. 村长奶奶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那边?“骆诚顺着骆一航手指的方向看去。 就在自家田的旁边,正好一条直线过去。 “那边是三旺家的,他家搬走的时候,不知道还没还给村里。”骆诚有点不确定。 骆一航家所在的平安沟,从最多时候一百多户,五百多人,变成现在只剩三十多户,一百来人,期间大部分都是搬走了。 搬走这些人,承包的地撂荒两年会被收回,如果是户口也迁走的话,原先的自留地也得交还给村里。 骆诚不确定的就是不知道三旺家户口迁没迁走。 “咋?你想包下来?” “有这个想法,瞅瞅去呗。” “行撒,晚上问村长去,看看这片地在没在村里,也不知道现在包地多少钱。” 骆诚碎碎念着,跟骆一航一起顺着田埂往前走。 看看地,也看看水渠。 田埂边上的水渠堵的很严重,肯定要清了。 跨过一道窄田埂,就到了骆一航问的三旺家的田。 同样也是七十米宽,长度短一点,一百五十米左右,总共十来亩的样子。 同样长满乱草杂树,荒废了好多年。 如果能拿下来,开荒的时候都不用拐弯。 而从这片田地再继续往前,就是台子上的蓄水池了,三块区域,大致呈现一个目字。 蓄水池是当年修的水利设施。 因为台子上有河嘛,水源充足,用不着打井,就挖了四个蓄水池以备万一,一個角一个。 先从小河引水到东北角的蓄水池里,再从蓄水池开水渠引到田地,用水渠再连上另外几个蓄水池组成水网。 这样只用上游开了一条支流引水就可以了,省钱省事,还不会破坏河滩。 只不过,这个蓄水池……咋……咋变成了鱼塘??? “哦,这个啊,头几年有个川省来的人要在这里养鱼,他给扩的,养了一年亏本了,就不干了,那时候你还在沪市上学,所以不知道。” ……把蓄水池扩成鱼塘养鱼,还真想的出来。 扩的还挺大,50米*50米的蓄水池,扩大了一倍,变成50*100了,占地七亩多的大鱼塘。 鱼塘不鱼塘的无所谓,问题是,“变成鱼塘了还能不能放水啊?” “咋不能么,出水口打开不就完了。”骆诚无所谓说道。 骆一航觉得不靠谱。 还是找专家问问吧。 所以骆一航在下山的时候就给强娃打了个电话,让他找个靠谱的做农业的施工队上来一趟。 强娃开农资站的,这方面人头熟。 骆一航和骆诚则去了村里,去找村长问问包地的事。 …… “航娃子来啦,来来来,快坐,奶给你拿糖吃。” 平安沟的村长姓卢,是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太太。 见骆一航父子俩进门,可热情了,忙前忙后的。就是吧,还拿骆一航当小孩儿看。 “卢奶奶,您别忙啦。” “有啥忙的么,村里头也没啥事,回来这么多天了,也不说来家坐坐,你小时候最爱吃奶蒸的包子。小白菜馅的,奶都记着呢。” “卢奶奶,我现在也想着呢,老想着您蒸的包子,谁家的包子都没您蒸的好。” “晚上留家,给娃蒸包子。” “行啊,我和面,我现在可会发面了。” 得,正事儿一句没谈,骆一航就先和上面了。 村长奶奶家里就她一个人,老伴前些年走了,子女都在外面,好不容易来了个孙辈,美滋滋摘起小白菜。 骆诚一看,没人搭理他了,主动去剁肉。 仨人各有各的活,边干边聊。 “航娃子啊,你的小女朋友呢,啥时候结婚啊。” “她还念书呢,我总不能娶个学生娃吧,奶奶您说是吧,怎么也得等她毕业的。” “女娃子不跟你同岁么,咋还念书呢。” “念到博士咯。” “哎呦,好女娃,这么厉害那,老骆有福气哟。诶,老骆还没回来呢?” “可不,昨天打电话,我爷美着呢,不愿意回。一顿能吃两大碗,再饶杯小酒,天天晚上带孙女遛弯,能走二里地呢。” “那真不错,就属他有福气,大儿子守在跟前伺候,小儿子也孝顺,俩儿媳妇都好脾气,孙子孙女都齐了,大孙子还娶个博士,美不死他。” “哈哈哈哈,这可是您说的。” 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活好面放了发酵粉先发着,菜洗好肉切好,剁吧剁吧往搅拌机里一丢,转两圈出来撒点盐先杀着。 洗了手,趁等着的工夫,骆一航问了问正事。 “卢奶奶,我家台子上那块田,边上的那块谁家的?” “伱家边上……”村长奶奶沉吟一会儿,抬腿站起来,“记不得了,走,跟我去村委查查。” …… 老太太风风火火,抬腿就走。 骆一航和骆诚在后面跟着,来到了村委会。 平安沟的村委会是原先的供销社,2000年左右供销社取消,改成了小卖部。 后来村里人少,小卖部干不下去也撤了。 就又改成了村委会。 现在村里人买东西都在七爷家里。 七爷儿子虽然也搬到了城里住,但是他跟人合伙弄了个给村镇小商店配货的买卖,每天都在外面跑。 每个礼拜会配送到平安沟这一片,就上来一趟,看看家里老爷子,然后放些油盐酱醋、烟酒糖茶、洗头水沐浴露、牙膏肥皂小零食之类的日常用品在家里,让七爷顺带卖着。 村里日常生活的东西是不缺的,谁家有什么需要,打个电话也一块捎上来。 着急用的话,就叫村里骆诚这样的“年轻人“,骑上小摩托专门跑一趟。 进了村委会,地方还挺大,有四间大屋。 而整个村委只有仨人,村长奶奶兼着妇女主任,七爷当着副主任,安叔当会计。 不过今天仨人全都没在。 这也正常,平安沟就三十来户,几十个老头老太太,平时也没啥事。 村干部又不是公务员,平时不用坐班,有事情才来,没事情就该干嘛干嘛。 村长奶奶带着骆一航和骆诚进了办公室,从文件柜里找出个大本子,戴上老花镜,坐在办公桌后面慢慢翻。 其实村里给配了电脑的,各种资料里面存的都有,但是村长奶奶不会用,遇上文件传输整理表格啥的都得让安叔这个年轻人来。 五十二岁的年轻人。 村长奶奶慢慢翻纸质资料。 骆一航闲着没事打量这间办公室。 面积有个十来平方,四白落地大玻璃窗,整间屋子亮堂堂的。 一张办公桌放在中间,桌面摆着电脑,桌后一把椅子,后面靠墙立着两个铁皮文件柜。 办公桌前面靠窗户摆着两张竹椅一个小圆茶几。 其他就没有了。 屋里陈设很简单,但是充满了怀念,十多年前啥样,现在还啥样。 茶几腿上掉了一块皮,还是骆一航小时候调皮捣蛋被叫来训话的时候手欠抠下来的呢,现在也还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