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28.八卦时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229章228.八卦时间 定下了连栋温室最后四分之一空间的作物。 骆一航了却了一件心事,挺满意。 大师姐这么快就有了新成果,而且感觉很有前景,齐若木也很满意。 赶紧给杜教授打了电话告知此事。 杜教授闻言,问了一下是在骆一航这里做后续稳定培育,他话里的意思也很满意,他出面去联系上次来天汉时候去的药物研究所进行对接。 连名字都没有的新品种,需要通过研究机构协调才能进来海关。 电话打完之后,齐若木收起手机。 一抬头,就看到了时娟眼巴巴期待的小眼神,“齐师兄,咱师姐脾气怎么样啊?跟您关系特别好吧,她老人家肯定是一位面冷心善的,特别大方的科研工作者吧。” 语气可谄媚了。 但是,即便是谄媚的时候,时娟也没有昧着良心用什么古道热肠,热情开朗之类的形容词。 话一出口,齐若木就翻脸了,“我哪里怕了!” 还是八卦,八卦有意思。 第二句话,“你知道育种4.0么?” 非常没意思。 两人又是一起对齐若木摊摊手,“演技不佳啊。” 这两个老谜语人了,骆一航开始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暗戳戳表现他自己也很厉害。 “什么都想知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重要的是后面,“按你的意思,文英算是杜教授的开山大弟子的吧,怎么上回杜教授来,听你提文英的时候,感觉不太对劲啊。” 所以嘛,齐若木对文英,一边怕的不行,一边又总挂念着。 这是开场白。 齐若木刚跟着杜教授的时候,杜教授参与了一个重要项目,很重要的那种,所以他就是文英在带。 齐若木还承认了,“我大师姐就是那种俗称的臭脸人,不过心肠特别好,非常大方。” 骆一航冲齐若木挑挑眉毛,“说说呗,我爱听,怎么回事?” 齐若木沉吟了一下,第一句话,“大师姐是个天才。” 时娟果断摇头,“我不信!” 两人异口同声。 时娟马上对天发誓,“肯定表现的特别好。” 齐若木冷哼一声,“那得看你表现了。” “伱哪里都怕。”不光是骆一航,还有时娟。 “所以啊,你上次过来,听杜教授说我这里适合做育种,你就又就送茶树,又做暗示,今天更是得偿所愿。就因为文英是做育种的呗?”骆一航说道。 骆一航也老谜语人了。 那是不是该聊点八卦? 亲眼见过文英之后,骆一航打消了她是齐若木的白月光啊、朱砂痣啊之类的念头。 “你想知道什么?” 齐若木是第二个。 换来的是中指,两根。 骆一航扭头看时娟,“你信么?” 后来等他们谈妥了才明白,时娟想在论文上列名,时娟也挺满意…… 第三句话,“你懂的。” 就像长姐如母,他认了个学术上的妈。 不过既然说到了文英的脾气秉性,那就不算谈工作了吧。 “那能不能,能不能,能不能……” 时娟一连三个能不能,语气一个比一个讨好,一层比一层巴结。 面冷心善是她能找到的最合适的马屁词汇了。 类似于亲传弟子和外门弟子的区别。 但是呢,“你为什么这么怕你大师姐啊?” 文英是杜教授的第一个学生,是真正带在身边培养那种,不是讲课拿毕业证的,很厉害。 “我那是敬重,是尊重,是热爱!”齐若木声音越来越高。 但是跟文英已经隔了十年。 看着就不像嘛。 就是这么点儿事。 然后嘛,齐若木就说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话没说完,眼前竖起四根中指。 以及时娟在活动手腕,“老板,能动手不?最烦这种谜语人了。” 骆一航直接用行动回答了她,骆一航上脚了! —— 原因嘛,就像齐若木说的那样。 起因是文英是个天才。 在跟随杜教授学农之后,又跑去自学了计算机和应用数学。 都不是双修,是三修,还是跨度那么大的三修。 那可是十几年前啊,正是学农就等于以后去种田,毛希望都没有。 计算机是大热门,而应用数学关联的是金融,更是大大的热门,全是来钱快的行当。 给杜教授气的,还以为他千挑万选的大弟子耐不住寂寞要转行呢。 文英也是,没学出门道来什么都不说,一问一个不吱声。 师徒俩隔阂就产生了。 一直到很后来很后来了,文英突然申请了出国进修,临走之前才跟杜教授坦诚了。 她从来没放弃农业,并且选择了育种4.0作为主攻方向,她学农,就是受到了吴明珠院士的影响,以吴明珠院士为灯塔,想要跟随吴明珠院士的脚步。 所谓的育种4.0,就是最前沿的育种方向。 育种1.0是附带选择,一万年前就有了,农作物种出啥算啥,然后从中挑选出好的当种子继续种。 一代一代慢慢改良这样子。 育种2.0是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之后。 开始人为选择杂交探索,利用杂交优势育种。 3.0是分子标记和基因组测序技术成熟之后。 知道了不同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距离,相似度。 以此来构建育种分离群体的杂交组合。 转基因就是这个阶段的其中一个分支。 而4.0属于未来。 应用基因型大数据、表型大数据、环境大数据和系谱大数据进行大量计算机模拟,智能设计适合特定环境的、用于构建育种分离群体的杂交组。 在田间测试之前,就模拟出新品种的生长状态。 甚至可以大力飞砖,不管什么组合,先模拟上一百万次,总能筛选出几个好东西。 但这需要高度信息化和大数据。 预计10到15年后进入成熟阶段。 而文英,是在十年前就敏锐察觉到了未来,并进行了准备。 从文英说出自己的理想那一刻起,杜教授其实已经坦然了,还很骄傲。 但是毕竟这么多年的隔阂已经产生,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所以俩人就还别扭着。 “所以说,杜 教授是研究土壤的,收了两个弟子,一个跑去研究育种,一个研究肥料,全都背叛师门了?”骆一航果断发现了重点。 齐若木牙根底下蹦出一个字:“滚!” 然后他自己想了想,也乐了,“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我还有小师弟呢,小师弟没准能继承杜教授的衣钵。” “二十条黄瓜?” “没错,二十条黄瓜,小孩儿可乖巧了。” “嗯,嗯,特别容易骗。” “……” —— 正事聊完,八卦也聊完。 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时娟答应了入职,本来就应该回去收拾东西,顺便说服她男朋友跟着一起过来。 至于是语言说服还是物理说服就不管了。 但是呢,因为要种豌豆嘛,豌豆需要组培嘛,所以时娟就多留了两天,把需要的实验室设备列了一下,交给齐若木,请他帮忙采购。 然后齐若木转手就交给了二十条黄瓜,理由是二十条黄瓜就在农科院,采购方便。 可怜的小孩儿,又没空约会了。 顺便呢,操作无人机做了场直播,空中伴飞给大白鹭一家还有两只单身狗送行。 因为迁徙这件事之前已经预热过,所以当天直播间里来了巨多的观众。 罗少安都没主动带货,直接超过了预定目标,日销280罐。 堪称躺赢。 给罗宏志和罗庆财气的啊,按照这个节奏,今年的最佳员工,肯定是罗少安的。 他俩纷纷表达了“不满”和“谴责”,指责罗少安蹭鸟的热度。 旁边还有个齐若木,撺掇挑拨,玩儿的挺开心。 本来齐若木事情都办完该走了,但是因为要看大白鹭迁徙,也多留了两天。 送走了大白鹭,时娟又多留了一天,在村里选了套房子。 挺新的一套,这家人是四年前搬走的,也是家里孩子在外地发展的挺好,买房子定居了。 老两口投奔过去阖家团圆。 老房子就空着了,家具家电还在,虽然都过时了,但收拾收拾先住进去还是没问题的。 时娟就拜托张桂琴帮忙租下来,还有请张桂琴在村里找几个人简单收拾一下,其他的等他们过来之后再慢慢收拾。 多有眼力见,几天的功夫,就看出来这个家谁说话管用。 然后嘛,齐若木还在。 又过了一天,时娟都买好了车票,吃完了早饭就该走了。 齐若木竟然还在…… 为了接茶树提前过来两天,难得遇见白鹭迁徙多待两天看个热闹,看完热闹又待了两天。 骆一航怀疑之前的都是借口,他就是为了多蹭几天饭。 “不用怀疑,齐师兄肯定是为了蹭饭,他多忙啊,出来好几个月了,老婆孩子都在家里,孩子才两岁,没点儿目的他能不回家。” 时娟是会阴阳怪气的。 齐若木脸皮厚着呢,假装没听见。 就当在自己家一样,主动跑到厨房去端早饭。 “叔,您歇着,我来拿……今天早晨吃老玉米啊,真香,咱家自己种的吧……嚯,还挺烫……” 等出来的时候,齐若木一只手端着盘子,另一只手拿着玉米都啃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