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34.四十二斤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235章234.四十二斤半! 老齐钓鱼也十来年了。 这回惊叫起来只不过是因为上鱼太快,把鱼饵挂到勾上,刚扔进水里就上鱼了,被吓了一跳。 叫了两嗓子,马上沉稳下来,一手把着鱼竿顶在肚子上,一手摇着绕线轮,收收放放溜那条鱼。 不大会儿功夫,水面闪起一道银光,鱼出水了。 后面那个服务员,也不顾再介绍农家菜了,三步并作两步走,跑到老齐边上,从地上拿起长杆抄网,低头盯着水面弯腰等着。 等老齐把鱼拖近了,服务员手疾眼快,单手拿着抄网一伸一套,把那条鱼捞进网兜。 接着就夸啊:“老爷子好手艺啊,瞧这大草鱼,足有三斤半,我们家的鱼多活泛,劲大着呢,也就是您,技术高超,要换一般人肯定得脱钩了。这给您直接装鱼护里还是先称称分量?” 这话说的,又捧了老齐,又夸了自己。 最后俩选择,一个直接装一个称完了再装。 反正一没注意顺着他话头回答下来,那就是带走。 他也赶紧的吧。 漂亮是一方面。 抽空还让老齐发朋友圈,集20个赞中午在这边吃饭能换一盘摊鸡蛋。 抄网刚拿起来,他这边的鱼漂嗖的一下也沉底了,老齐赶紧又把抄网扔下,改拿鱼竿。 不过这么一喊,确实提气。 【不求所获,不可性急,钓鱼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马上把鱼放地下,手脚麻利取了鱼钩,又从裤腰后面掏出个电子手称,把鱼挂起来。 服务员闻言高声答应,“好嘞!” 给仨老头忙活的。 一句话都没说完,只见嗖的一下水里的鱼漂没了,老张这边也上鱼了。 老齐一看,拿起抄网等着帮忙。 “大草鱼三斤八两,高高的!”服务员拉着长音喊了一声,这电子秤又不是杆秤,哪来的高高的。 老齐心里明白,不过第一条嘛,又是这大家伙,肯定得带走。 扔下鱼竿,拿出抄网,在老张和老齐中间等着,看看左边,看看右边,都不知道先接哪边好了。 今天来大水面野钓,昨天都商量好了,今天都带大物杆,就奔着大家伙来的。 不为炒鸡蛋,就为了显摆。 因为这里钓上来带走要单算钱。 老齐当然是答应了啊。 更厉害的是,人家这是女婿孝敬的。 老张拿出来的第一根钓竿和老齐的一样,俩人一块买的。 他赶紧拿起鱼竿站起来,嘴里也是一连串的“卧槽卧槽!”,手里转动绕线器。 老齐乐呵呵把三斤八两大草鱼扔鱼护里,坐回去慢悠悠捏了一小块鱼饵,搓成小球重新挂到鱼钩上,同时慢悠悠冲老张说,“有本事你也来一条啊。” 服务挺好,说话好听,全是套路。 “称称,先称称分量。”老齐乐的开花。 等这条鲤鱼钓上来都进了鱼护,老张那边还溜呢。 老周拿出来的是光威的清月,七米二长,一水的天青色,颜值超高。 “哎哎,还行。”老周腼腆笑笑,“女婿孝敬的。” 这根杆在老张和老齐手里两三年了,俩人加一块,最大钓上来过一条四斤半的。 他目的就达到了。 围着这条草鱼发了个九宫格,中间是合影。 “嚯,老周你杆够漂亮啊。” 然后交到老齐手里,又给拍照,又给合影,忙活一圈。 给老张看了嫉妒的啊,指着老齐,“你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啊,有一个词儿像你么。” 别看老齐的鱼上钩晚,他的倒是先出水,打眼一看二斤多的鲤鱼。 服务员拎着称,称上挂着鱼,给老齐老张老周展示一圈。 老张更嫉妒了,“我那个小子,从来都不说给他亲爹买东西,光知道孝敬老丈人去,养个儿子真不如有个好闺女……我去!” 五米四的汉鼎,理论能钓八十斤。 老张和老齐下了杆,扭头看老周。 老周这边鱼竿刚拿出来还挂钩呢,那边俩人一块都上鱼了。 还写了条装13的小句子。 “老齐头,伱给我等着。”老张愤愤撂下一句话,坐下来收拾钓竿。 老张和老周大呼小叫,鱼竿都弯成一个半圆了,老张一个人把不住,老周也上手了。 两个人拽着鱼竿跟水里的鱼较劲。 老齐一看,也赶紧上手吧,站起来在另一边抓住鱼竿。 给老张急的啊,满脑门子汗,咬牙硬挺勒着绕线器,老齐和老周一边一个帮他拽着鱼竿。 “一二三!拉!”、“一二三!拉!” 三个人一块拽,跟拔河似的。 甚至都有点儿抓不住。 这边的响动把服务员又给招回来了,看此情况吓了一跳。 远远的大喊:“老爷子,小心,剪线吧!” 他害怕万一脱钩,这仨老头摔了。 也怕一直不脱钩,把这仨老头拽水里去。 不管咋样都是麻烦事。 他这边喊完。 边上也有人喊,“别剪,别剪!听我指挥,别拽轮啦,松手,放线!” 服务员气的啊,怎么还有捣乱的。 扭头一看,不说话了。 从水库拐弯那里有个晒的黝黑的中年男人,一路往这边跑,边跑边喊呢。 中年人他不认识,但是身上套着的一件马甲他认识,上面写着【京城万友垂钓俱乐部】 这几个字就代表着,专业、高手、大客户。 这位也确实专业。 仨老头在他的指挥下,一会儿收,一会儿放,一会儿再收,再放。 在水里溜那条大鱼。 溜了二十多分钟,把那条鱼溜的没力气了。 接下来,中年人一声大喊:“收线!收线!拉出水!” 只见水里哗啦啦水花翻滚,跟开锅了似的,然后显出一片灰黑色影子,打着横从水里冒了出来。 “嚯!好家伙!够个!” “这老大啊,牛批!” “草鱼,肯定是草鱼,最少二十斤!” 老齐和老周,还有服务员齐齐大喊。 没有老张,老张激动的手都在抖,一半是累的,一半是激动的。 他长这么大,六十多了,从来没有钓上过这么大的鱼呢。 这鱼要是上来,他能扛着鱼在小区里迷路,三天找不着家。 正走神呢,边上有人喊:“集中注意,别瞎看,赶紧往起拉,别这时候再给跑了。” 上鱼无老幼。 边上中年人比他儿子大不了多少。 那也得听着。 老张赶紧集中注意力盯着水面,一点点往回拉扯。 渐渐的,大鱼被拖回了岸边。 服务员早就拿着抄网等着了,那条鱼刚靠近过来,赶紧伸网子入水,一把兜住鱼尾,双手用劲配合着老张他们把鱼扯上岸。 还得扯远点儿,弄到远离岸边的草地上,生怕它再跳进水里。 结果这鱼已经被累惨了,躺在地上就拍了几下尾巴,然后就只把腮一张一合,不咋动弹。 仨老头这才松了口气。 钓竿扔下,搓着手围着看眼前的大鱼。 “这家伙,不止二十斤吧。” “那谁,小伙儿,给称称。” 服务员听了点点头,“得,我给您几位拖个大称去。” 他那个小手称可称不了这么大的。 服务员走了。 老张转头谢边上指挥的中年人。 “谢谢啊,爷们儿你是这个。”说着伸出大拇指比划一下,然后看见他身上的马甲了,“哟,您是专业的啊。” 中年人笑笑,“一般一般,好玩儿。老爷子您运气真好,这塘子里真有大货。” 他看出来这仨老头技术不咋地,就是普通爱好者,所以说的是运气好。 老张也没在意,乐呵呵的显摆一下,“可不么,我们就为它来的,早就听说这塘子里有好东西,都野鱼,不爱上钩。野不野的没啥感觉,倒是真能出货。” 本以为中年人听了这话得反驳两句,或者夸上两句,没想到人家根本没啥反应。 “可不么老爷子,我也是听我们俱乐部的人说的,这边塘子不赖,这不今天没事儿,过来瞅瞅……” 感情他也刚来啊。 那行了。 俩人就着话头聊起钓鱼经。 互相自我介绍,中年男人跟老张还是本家,叫张绍良。 万友垂钓俱乐部的会员。 至于这个俱乐部是怎么样的组织,人家没说。 就是话里话外的,让人觉着能进这俱乐部很光荣。 他们聊天的功夫,老齐就举着手机卡卡拍照。 然后老张见了猛然反应过来,也跟着拍,他也要发朋友圈显摆。 还得大大的显摆。 而老周则默默回了钓位,就他还没上鱼呢。 结果。 这边九宫格还没拍完呢。 那边老周,“哟~哟~哟~~”喊上了。 老齐和老张差点没接一句切克闹。 扭头一看,老周上鱼了。 他俩,跟张绍良赶紧又过去帮忙,这条也挺大。 拽上来一看,小臂长的一条大鲤鱼。 张绍良看着老周的鱼竿,夸了一句,“老爷子您这杆好啊,七米二,钩下的深。你老几位专门为了上大货来的吧。” 聊了一会儿,服务员拖着个小车回来了。 小推车上拉着一座大台称,菜市场称半头猪的那种。 过来一看,直接惊了。 地上又多了一条,看着也不小。 他后面跟着的一个大胖子也愣了一下,问到,不是说就一条大货么。 “这不是刚又上一条么。”老张指指老周。 然后又看看胖子,“您是?” 胖子满脸堆笑,自我介绍说:“鄙姓田,这鱼塘和农家乐就是我开的。您几位觉着怎么样?” 老张乐呵呵笑道:“不错,挺好,真有大货。” “那可不。”田老板闻言胸脯都挺起来,老骄傲了,“老爷子跟您说吧,我这塘子,四十多年没请过塘了,每年春天我下一批鱼苗进去,然后就不管了,跟野生的一样。里面有的是大货。” 然后指着地上的大草鱼,“像这样的多的是,就是年头长了贼精贼精,不好上钩。您这条能不能让我拍个照,待会儿吃饭我送您俩菜。” 他过来就是为了这事,有客人上大货,他得宣传宣传,一条大鱼能引来一大群客人呢。 老张摆摆手,“随便拍,送菜就不用了,这刚哪儿到哪儿啊,没准还得上大的呢。” “牛气,您老是会玩儿的。”田老板再捧一句,然后指挥着服务员,“赶紧给称称。” 服务员先拎起来老周那条鲤鱼放称上。 “十二斤七两。” 田老板拿出手机拍了好几张,称上的数字得拍清楚。 其他人冲老周拍拍手表示恭喜。 能钓上这么大的鱼,在平时能显摆半年,但是今天嘛,感觉都平淡了。 之后服务员把鲤鱼拿下来,放到边上。 搓了搓手,把身上活动开了,两只手攥着大草鱼的尾巴,喊了声号子:“起!” 拽着鱼尾巴拖到称上。 也不知道是真费劲,还是装给老板看的。 反正上称之后,服务员看见上面的数字,定了一下,紧跟着一声高喊:“草鱼一条,四十二斤半!” 服务员喊的声音大的,都破音了。 正好被一群拎着箱子背着包的新来钓鱼佬听见。 这帮人也不去钓位了,匆匆往这边跑,边跑还边喊:“哪儿呢,哪儿呢?真有四十多斤?” 跑到钓位上一看,通通啧啧称奇。 四十多斤的大鱼,菜市场都少见。 更别说钓鱼钓上来的了。 网上虽然一搜一大把,但是现实生活中,好几年才能看见一回,要是自己钓的,酒桌上能吹好几年。 田老板一见来了这么多人。 高兴。 站在原地一个劲白活,“各位各位,看见没有,我这塘子里真有大货。” “就在咱爷们儿眼前,这位老哥。”说着一指老张,“拿五米四的汉鼎,一杆儿就上来了。” “还有这位。”又指着老周,“同样是一杆就中,十二斤七两。” 服务员也在边上帮腔,“还有一位老爷子,两杆两条,一条三斤半,一条二斤。” 田老板兴致更高了,声音抬了八度,“看看,看看,我这塘子里全是好货。几位老爷子技术也高,四杆就上来四……条……” 说着说着他自己琢磨过不对了。 赶紧问老张,“老哥,您几位刚来一个钟头吧也就,上来四条?您拿什么打的窝啊?” 老张乐呵呵的摇摇头,“还没打窝呢,我们就是先试试杆,没想到运气这么好。” “没打窝呢还?”田老板吸了口凉气,喃喃道,“您老几位这运气可真是盖了帽了,试杆就上来两条大货,我这儿俩月也上不来一条四十多斤的啊。” 一激动,他把实话说出来了。 大家其实也知道,这么大的鱼,可遇不可求,得看命。 纷纷恭喜几位大爷运气好。 又纷纷让田老板讲讲。 这里钓上来的最大的鱼是多少斤。 “那得是前年了,我记得清清楚楚,有位老客,钓上来一条117斤9两的大花鲢。” 还有零有整的。 百斤大鱼,那能称得上鱼王了。 没想到这山里的鱼塘,还有这么大的家伙。 而且田老板还说了,“我这里边不止一条百十斤的大家伙,最起码有七八条。喂鱼的时候见过翻起的浪花。” 这么一说,客人们就激动了,钓鱼佬虽说基本上都是空军,挖个泥鳅逮只螃蟹就算过年了。 但谁还没有一颗上大货的心呢。 万一呢是不是。 要真能钓起来一条百斤以上的,他们能吹一辈子,死了都得刻到墓碑上。 钓鱼佬们看完了新鲜纷纷散去。 田老板拍完了照片,发了朋友圈,特意让服务员回去厨房拿来两个大泡沫箱子,里面铺上碎冰,把这两条大货放进去冰镇起来。 他了解的很,这么大的肯定要完整拿回去,好好的炫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