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97.文英的豌豆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301章297.文英的豌豆颠 次日,骆一航去接上了齐若木,一块去拜访杜教授。 杜教授家住在农科院的家属院,就在学院路上。 是一个挺老的小区了,房子有点密,小区绿化也一般般,不过挺清静,管理的也不错。 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 这在帝都已经很难得了。 杜教授住的是一栋六层的板楼的三楼,面积挺大的,能有个百十来平。 装修的也不错。 齐若木偷偷的说,这都是师娘的功劳,老杜在家啥也不管,跟大爷似的。 就是这家里一点绿植都没有啊。 齐若木又说了,他们家也没有,平时田里看太多了,回家不想再看见,看见了心烦。 实际上最重要的也就是文英。 骆一航回答说:“具体的我也不懂,听时娟说是用了智慧农业自带的速度育种技术,控制环境一年生产多带作物,还用了高通量栽培加速筛选,还有单粒传(SSD)速循环的方法。对了,主要是文英那边给的基因族标记清晰,长青生物又带来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配合上基本的组培法。迭代特别快。” 有冰袋镇着,还在冒凉气。 杜教授皱皱眉,“半年就第四代了?可以这么快的么?” 齐若木的意思都快焊在脸上了,骆一航得给他打助攻啊,得突出文英啊。 所谓的F几,指的就是子代。 骆一航冲他撇撇嘴,意思是真会抓空。 “还带什么东西嘛,我这儿什么都不缺。”杜教授脸可就拉下来了。 骆一航微微一笑,“这东西您肯定喜欢。” “唉,都是打工人啊,在家不想工作……” 说着打开纸箱,里面是个泡沫箱,再打开了,露出嫩绿色的一堆芽芽。 “我们聊给您带的礼物呢。”齐若木嘿嘿笑着站起起来接过水杯,冲骆一航使了个眼色。 骆一航接上:“听时娟说现在是F3,快F4了。” 然后伸手从地上抱起个纸箱子放到茶几上。 “去年开始的,去年夏天。”齐若木赶紧回答,但是哪一步他就不清楚了。 冰袋还是今天早晨刚换 的呢。 “聊什么呢你俩?”杜教授倒了水出来,就看见俩小子在沙发上窃窃私语。“中午就跟家吃,你师母买菜去了。” “哦!”杜教授立马来了兴致,把豌豆尖拿在眼前翻来覆去的瞧,兴致勃勃的问道,“什么时候开始培育的,到哪一步了?” “确切的说,是文英师姐培育的豌豆新品种嫩芽。而且是在小骆那边培育的。纯为了嫩芽培育的品种。”齐若木抢着给介绍,重点是文英师姐。 “当然,最主要是最难的F1代是文英已经培育好的。所以才能这么快。” 杜教授伸手抓起一把来,看了看,“这是,豌豆的嫩芽?” 而这一套,骆一航根本就不懂,照着手机上念的。 临来之前受到齐若木的嘱托,请时娟给总结的。 还要求准确专业,并且通俗易懂。 提要求的时候,时娟差点把齐若木骂死。 杜教授听完叹了口气,揉揉额头,“唉,现在技术这么先进了。” 骆一航可放心咯,原来杜教授也不懂啊。 可以理解,一个研究一辈子土壤的,让他听育种,跨学科了。 但是齐若木可没放过他老师,又跟边上上眼药,“这叫育种4.0,就是厉害。前些年文英师姐不是弄出来个抗病特强,但是不结果的番茄么。这也是个七集,她把造成不结果的基因全都对照标注出来了。这回就是按图索骥,省老鼻子事咯。” 这话说的没错,文英是妥妥的第一核心,骆一航前面说的那一大堆,都是建立在文英的研究基础上的。 “不对啊,跨科了,基因序列也相同么?”齐若木说的太飘,让杜教授抓住了一个漏洞。 “这个……”齐若木也不懂啊,又看骆一航。 骆一航赶紧拿出手机,继续翻。 嘿,还真有。 时娟这姑娘做事就是用心。 “据说是E2-E3酶对是泛素-蛋白酶体,DA2基因编码了一个E3泛素连接酶,它与另一个泛素受体DA1协同,然后还通过印记基因,找到亲本来源(父本或母本)而有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完犊子。 这是啥啊,骆一 航念起来都磕磕巴巴的。 杜教授也直揉额头,“算了算了,搞不懂。效果怎么样?” 说到这个,骆一航可就来精神了,终于到他能明白的部分。 “效果好得很,正常环境下生长周期十五天,然后7到10天可以剪一次嫩芽,能连续剪10到12次。产量夸张的不行不行。” “因为不要它长豌豆嘛,它也长不了,所以种植条件宽容了好多,不必盯着1到2度的时间播种,也不用顾忌开花期会不会高温落花,土壤要求都低了,是不是偏酸性土无所谓,光照时间需求也低了,光照不足就不足。” “除了水、肥、病虫害这几条还跟原来一样之外,其他跟开花结果相关的条件通通放宽。甚至磷肥还能少点,反正不要它开花结果,磷肥少点无所谓。” 骆一航当当当当一通聊,把杜教授说的越来越高兴。 还开起了玩笑,“代价就是,不长豆子了。” “您总结的特别对。”骆一航竖起大拇指,“它现在是豆科的叶叶菜。” “中午咱们就吃它吧。”齐若木指着一箱子豌豆颠提议道。 “行,尝尝。”杜教授也好奇着呢,这提议说到他心坎里了,“怎么做,清炒就行吧。” “不不不,这是主食。中午就不焖饭了。” 帝都这边把蒸米饭叫做焖饭,齐若木还想逗逗杜教授。 奈何,杜教授也是全国到处跑的,眼珠一转就明白过来了,“下面条对吧,川渝那边的吃法,管这个叫啥来着,豌豆颠……” —— 过了一会儿,杜教授的夫人回来了。 招呼,客套,问好。 都是自己人,四个人一起动手,做了顿午饭。 杜夫人主勺,做了虾、炖了肉、炸了鱼,做了个豆腐,再炒了两个菜,一个木须肉,一个韭黄炒鸡蛋。 纯纯的北方硬菜啊,除了木须肉里的黄瓜,一点绿都不带。 杜教授拌了个凉菜,还是腐竹木耳的。 齐若木啥都不会,纯打下手。 骆一航露了一小手,拿豌豆颠下了个汤面。 菜多面少,一碗翠绿。 这碗面要放在川渝,人人都得夸他是败家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