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90.老大炖了一锅肉,小弟要喝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骆一航和川省农科院在电话里直接约定了时间。 两天后,川省农科院派人来天汉商议后面扩大试种范围的事情。 挂掉电话后。 没过多久。 刘漂亮和柯少彤过来了。 这回刘漂亮大方了一回,没蹭柯少彤的车,自己开了辆黑色迈巴赫来的。 骆一航迎出来一看,调侃道:“哟,咋换辆老头车。” 刘漂亮笑笑,“骆哥您就别笑话我啦,这不是升集团了应酬多,买个好车冲门面么。” 骆一航又上下打量了一番刘漂亮。 一段时间不见,变化挺大啊。 小西装三件套穿上了,大头皮鞋锃亮锃亮,头发梳成了大人模样,还留起了胡子。 骆一航看着直摇头,“看着成熟了至少十岁。” 刘漂亮倒挺看得开,“您说我显老也行,脸太嫩,出去压不住场子。这套行头绷身上难受着呢。” 骆一航撇撇嘴,转头看向柯少彤,“少彤给你打扮的吧,就是有品味。” 刘漂亮想反驳。 没给他机会。 骆一航侧身让一下,“别门口站着了,进来坐。” 刘漂亮他俩怎么来了。 因为他们的计划也打乱了。 三人来到骆一航办公室,在待客区沙发上坐下。 骆一航给倒上茶,先道了个歉,“英子、少彤,对不住啊,计划赶不上变化,你们的货是真的挤不出来了。” 原本的计划,是农科院那边卖四百多吨生红薯;猫猫头这边卖三百多吨加工好的;再有四百吨给俏小猫,蹭个红薯饼的热度加个新品卖红薯饼。 三管齐下,培育市场。 真就像那位网友说的,猫猫头对自己没点批数。 当初还想着糖墩墩这个产品特殊,属于低产高质高价产品,消费人群需要培养。 所以定计划的时候,是尽量多广度、多渠道进行推广,尽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尝试。 先把名声打出去,等后面农户种的时候,就省心了。 哎,想的挺稳妥的。 结果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区区千把吨,新发地一天的量,笑话谁呢。 根本不用扬名,现有的客户就给消化干净了,缺口差了一大截。 刘漂亮笑笑摆摆手:“骆哥别这么说,现状咱都看见了,您的处理方式一百个正确。” 说完往旁边侧下身,“少彤有个主意,我觉着挺好的,正好今天给骆哥看看。” “哦?什么主意?”骆一航看向柯少彤。 柯少彤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双手递给骆一航。 骆一航接过来一看,《健康冰激凌产品线及品牌建设方案》 “健康冰激凌?” 骆一航疑惑着翻开方案。 第一页开篇明义。 鉴于糖墩墩红薯扩大种植后,单价必然下滑,利润降低的现状,迫切需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保障利润…… 嚯,考虑的还挺远,现在第二轮试种还没开始呢,已经想到面积扩大跌价之后的事了。 “少彤说说看,你是怎么考虑的。” 骆一航翻过前言综述,打开了后面的报表,一边看,一边问道。 柯少彤腰背挺的笔直,清清嗓子,回答道:“通过公开数据可以看到,国内红薯种植面积为3400万到4000万亩,其中主要鲜食品种为主要鲜食品种有普薯32、苏薯8号、龙薯9号、广薯8号等,每个品种种植面积在一百万亩到五百万亩之间;淀粉类,就是用于红薯粉、凉粉等食品加工用品种,有济薯25、商薯19、徐薯22和渝薯27等,种植面积在五十万至三百万亩之间。” “而糖墩墩红薯,我预计会替换掉一到两个鲜薯品种,种植面积在三百万亩以上。” “此数据是根据糖墩墩红薯的品质、受到市场认可程度,以及偏低的产量而推算。” 感觉三百万的数字还是有点保守,产量低,为了满足市场,必然要扩大种植面积。 (现实世界中,烟薯25,16年三十万亩,17年一百万,18年250万,19年400万,23年两千万亩。) 柯少彤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继续说道:“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糖墩墩红薯的价格将会飞快下降,甚至雪崩。” “因为以现在的农业推广效率,扩大的过程会非常快,恐怕只要几年时间。” “糖墩墩红薯价格下降之后,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或者说保持收入,必然要进入深加工。” “那为什么咱们不提前筹备,将后期的利润也抓在手里呢。” 柯少彤一段话说完了。 骆一航默算了一下,笑道:“三百万亩的话,种苗授权就算一亩收十块钱,一年也有三千万,不少了。” 柯少彤没有回答,瞟了一眼刘漂亮。 刘漂亮马上笑道:“那是清音农业的收益,我们俏小猫又拿不到。总公司炖锅肉,我们做小弟的喝口汤不过分吧。” 这话还就得刘漂亮说合适。 两个公司的老大,级别对等,而且有私交,半开玩笑的就把小心思讲了。 骆一航闻言哈哈大笑,“行,行,你有道理,多赚钱我不会反对,况且深加工也确实可以做。那有什么具体想法,说说看?” 这次回答的又是柯少彤。 “骆总,从这批糖墩墩红薯投放市场的效果来看,虽然您这边对未加工红薯做了大量宣传,但市场反馈,还是加工后的冰激凌烤红薯更受欢迎。” “冰激凌口感是糖墩墩的特色,消费者也接受,而且减少步骤无需操作更是刚需。” “另外,去年试做了一批冰薯泥,小盒装奢侈品红薯冰激凌,销售情况非常好,客户极为满意。” 骆一航打断了柯少彤,“就是64克一小盒,卖29块9,折合一斤两百多的那个?” 柯少彤点点头,“没错,去年骆总提供四千斤糖墩墩,制成三万一千盒各种口味冰薯泥,销售额93万余元。” 去年把糖墩墩交给柯少彤之后,骆一航就没再管。 没想到奢侈品冰薯卖的还挺好。 93万,利润就算只有一半,也比直接卖红薯强太多了。 随后柯少彤示意骆一航将方案往后翻,翻到第九页。 “这里是我收集到的一些数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