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刚要造反,皇帝居然跟我拜把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 朝廷没钱怎么办,抓几个豪商抄家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是该赈灾!” “户部还有多少钱?” 萧景轩大脑飞速运转,赈灾这种事情他也做过,还是在皇子时期亲自主持的。 所以,萧景轩知道章程。 秋收年表汇总后,就得估算各地百姓手中留存的粮食,够不够等到明年初夏时节。 如果不够,肯定是要准备赈灾的。 至于,老百姓会不会有存储的陈粮……这种事情,都不必考虑的。 没有哪一年,老百姓的粮食,是可以一年吃到头的,必然要加些野菜才能果腹。 有余粮的家庭,那高低是个地主起步。 “户部……没多少钱了。” 赵嵩叹息道:“前几年平叛,花了不少钱,户部早就难以为继了。” “去年的盐业国库营收两千三百多万两……都花哪儿啦?”萧景轩惊了。 对于户部,萧景轩一向重视。 但是一直以来,萧景轩也不会时刻关注,那些钱都花哪儿了。 只要是内阁上报的合理,那就批复。 赵嵩瞥着皇帝,笑得戏谑:“你猜?” “老贼,朕没开玩笑,说正事儿呢!” “给你修皇陵,就花了五百多万两……”赵嵩笑着不往下说了。 萧景轩惊了。 “朕的皇陵,从朕登基开始,就已经着手修建……每年花费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两,今年怎么花了这么多?” 赵嵩淡淡道:“你快升天了,修皇陵的人能不急吗,户部工部能不着急加紧进度?” “……”萧景轩沉默,不说话。 千算万算,朕漏算了这个! 萧景轩龇牙,他是真没想到,因为装病导致修建皇陵的进度被迫加快,一下子多出几百万两来。 若没这笔负担,那今年的秋后赈灾,还真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户部没钱了?”萧景轩抱着希望问道。 赵嵩摇头。 萧景轩恼道:“就算皇陵多花了钱,其余的国税还有几千万两,都花哪儿了?” 赵嵩早有准备,拿出一旁自己写的一个折子,念道: “福州平水匪、北境之战、岭南平山匪、西北筑城御敌、东南平土司……” 至于什么每年都固定的那些花销,比如朝廷官员俸禄、各府邸赐礼、对有功劳的官员的赏赐、各地基础城池建设…… 这些个最花钱的,赵嵩都没说,反正每年都大差不差。 说的都是往年没有的花销。 “现在户部,剩下不到一百万两。” 赵嵩道:“按照户部统计,全国超过二十个州府会有灾情,这点钱是不够的。” “那……” 萧景轩指了指虚空,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竟然沉默了。 二十个州府,是相当大的范围了! 整个东夏国,也就二百多个州府。 全国十分之一的地区,都会闹饥荒……这可不是个小范围,这是真的会影响江山社稷的! 一旦有人登高一呼…… “那各级州府县的官粮储备呢?” 萧景轩道:“这些粮食可不少,拿出来赈灾也能够用吧,不够再去附近没灾情的州府调官粮啊?” “这不都是做惯的事吗?” 萧景轩不理解,为什么赵嵩要说得像是没办法一样。 可随后,赵嵩的话,让他愣住。 “各级州府还有什么官粮?” 赵嵩无奈道:“这几年平乱,早就将这些储备粮花费了大半……若再出几个硕鼠,还能剩下个屁!” 萧景轩再度沉默了。 他一直以为,东夏皇朝在自己的统御下,应该是蒸蒸日上的。 可事实却不如人意。 “那也得赈灾啊!” 萧景轩沉声道:“若不赈灾,后果难料啊!” 赵嵩也赞同:“必须准备赈灾,可咱们真的没钱了。” “那……是否可以想粮商征集粮食?” “不可,一旦这么做,会迫使其余商人倒向别国,甚至卖国。” 赵嵩摇头:“豪商无国,他们可以在国家身上挣钱,可一旦让他们贴补国家,他们就会立刻换个国籍。” 豪商颠覆皇朝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 许多乱党,背后都有大豪商的支持,不然他们哪儿来那么多活动资金? “谁敢如此,那就抄家!” 萧景轩冷道,也不打算惯着。 “以朝廷的名义,向他们拆借银两或是粮草,谁拒绝就严查,朕就不信他们真有那么干净!” 赵嵩并不意外,皇帝会有这样的反应。 因为他也这样想。 “不,”赵嵩摇头一笑,“直接查抄几个豪商即可,不能让他们知道,是为了赈灾借粮才导致的……” “咦?” 萧景轩也是清醒过来:“老贼,你越来越贼了!” “可也不能乱抄家。” 萧景轩还是嘱咐道:“虽然豪商都经不住查,但还是有人比较干净的,不能全一股脑抄了,得有证据懂吗?” 赵嵩点头:“暗卫就是干这个的……这些罪该万死的豪商,暗卫掌握了好些的证据,随时可以名正言顺地拿下他们。” “就是为了这种时候准备的!” 萧景轩满意一笑。 而后想到什么,再度补充:“最好快点动手,不要等到灾情下来了,那就显得太刻意了。” “只要陛下首肯了,暗卫自然会操作,接下来几日各地就会开始查抄这些有问题的豪商。” “嗯。” 解决了赈灾的问题,萧景轩心情大好。 还好朕英明神武,前几位皇帝都重农抑商,我重农重商的好处体现出来了! 没钱,就逮几个该被抄家的豪商出来,那随时都不会缺钱了。 “说起赈灾,白水镇的暗卫,倒是传回来一些消息。” 赵嵩道:“那个萧凡,在白水河畔设立了粥棚,给吃不上饭的贫民施粥。” “哦?” 萧景轩诧异:“朝廷还没颁布赈灾令,他居然先发现了苗头不成?” “陛下,此人的眼力,实非常人能及,户部的官员也是在拿到秋收报表才知道会有灾情的……这个萧凡,比户部还早三日得出结论。” 萧景轩点头:“得出这个结论是天才,可随后能设置粥棚提前准备赈灾,是大善!” “陛下说得是……” “那官府如何应对的?” “白水县令林锡,已经设立粥棚,就在萧凡设粥棚的当日。” 萧景轩满意一笑:“这个林锡不错,没给朝廷丢脸,上次那个扩城的事情也是他建议的,此人还真有点本事……让吏部考察一下,如果是个人才,来年就升上来。” “陛下这一句话,可省去了这林锡十年苦熬啊。”赵嵩笑道。 简在帝心,就是如此,机遇远远比正常熬资历大得多! “咦?” 萧景轩突然想道:“那萧凡是以萧宅的名义施粥,还是以齐王的名义?” 皇帝早就知道,萧凡与齐王关系很亲密。 两人虽然只见了两面,但是这段时间来往的信件,暗卫都会中途拆开看。 这两人联系频繁,就像是热恋中又天各一方的小两口,书信那是往来不断。 所以在皇帝心中,自然将萧凡当作了齐王的人。 萧凡做这些事情,是为了给齐王谋名声吗? 如果是,萧景轩会赞许这个人,但同时会看轻他。 赞许是因为齐王,而看轻是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善举,目的性太强。 “与齐王无关。” 赵嵩道:“萧凡的粥棚,没有提及齐王半个字,就连萧凡也一次没出现在粥棚,他应该不是粉饰名声。” 众所周知,为了名声的善举,那当事人都是要在公众场合露面,并且让名流为自己大书特书的。 可萧凡没这么干,只是静静地开了个粥棚。 “哦?”萧景轩满意点头。 赵嵩又笑道:“说起他的粥棚,倒是有件趣事……暗卫为了查看粥棚里的粥食,去排队想领一碗来看,结果他半点不像贫民灾民,因为恶意争食而被打了二十板。” “啊?”萧景轩大笑,“真有此事?哈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