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隋明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8. 大漠敌踪 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熊熊的烈火照亮了夜空,光焰夺目,足以与天上的星月争辉。 这是公主在为英雄们举行告别仪式,公主希望通过这个仪式,让人们记住这些英雄为这片土地的付出,记住战争带来的苦难。 和平,来之不易!!! …… “见过公主!”参与城北救援的隋军精锐们,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的心情激动莫名。 “梓公主很能得人心啦!”看着群情激昂的隋军将士,长孙晟抚须轻笑道:“有王者之风。” “梓公主此战功莫大焉!老臣想着要是皇上皇后看到这战报,心中欣喜之余,更多的可能是担忧。” 清风徐来,杨素有些感慨:“人生就是这样,有的人,父皇母后希望她一生平平安安,谁知她却可以举手定乾坤。” “国公可以在战报中,为本宫隐瞒一二……” “这怎么可以?!”杨素正色道:“老臣虽说不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但也不会瞒报公主的战绩。” 杨梓俏皮地吐了一下舌头,没有接话。 她有些惊讶,惊讶的是这个时代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护之意。 只是他们不知道,在这个时代,自己想要做条米虫,是根本不可能的。 父皇母后,以为他们能安排好自己身后的一切。可是历史已经证明,他们的安排,一塌糊涂。 他们对华夏文明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他们的后代,有记载的,一个都没有。 杨梓在心中叹息。 …… “信我,得永生……”一道宏大的声音之后神秘星图在杨梓的识海里亮起。 代表自己与袁天纲位置的红点,微微闪烁在星图正北方的位置上。 更北方则是疑似远古大墓的金色光点。 杨梓估算了一下,长安与自己当前位置的距离,约为一千五百里,那么北方大墓应在自己正北方位六百里处。 【作者注:书中的距离都是非直线距离。】 …… “诗,怎么这么早?”杨梓有些诧异地看着正在帐篷外,用树叶逗蚂蚁玩的突厥人小公主。 “阿史那诗见过圣公主,诗都来了一个时辰了。父汗让诗来给圣公主当向导。”小姑娘说话很直接,眼神里带着兴奋:“俟利佛设也说要来,父汗没有同意。” “本宫可能不会按原路返回,到时候诗就回不了家啦。”杨梓与眼前的小姑娘开起了玩笑。 “这个父汗早已想到了!”诗的大眼睛里闪着光:“诗可以跟着圣公主去长安,去圣朝,拜见圣可汗。父汗年后也会带着哥哥们去朝拜,就可以来接诗了。” 杨梓心下汗颜,没想到染干考虑得如此周到,自己还不好拒绝。 这是天意…要本宫扩张萌妹军团的节奏?! …… 突厥人的残军四万多人,另外还有一万多人赶着十万头牛羊,往北逃窜。丢了这些牛羊,他们有些舍不得。 除了女人、小孩和老人,突厥人几乎全民皆兵。所以每次南下劫掠,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并不强。 长孙晟与大将军梁默,奉杨素之命率轻骑追击,转战六十余里,大败突厥残军。 三日后,杨梓跟随大军行至黄河南岸,对岸是黑河口下游。 对岸旌旗如林,突厥人的轻骑显然打算在此处阻击隋军,让前方赶着牛羊的同伴能逃脱隋军的追击。 杨素下令沿河扎营。 同时放出斥候,在上游和下游泅渡走河,摸清敌情,再作定夺。 杨梓没有急着北上。 在将突厥人的主力部队赶回碛北(今外蒙古)之前,她也不敢轻易带着自己的萌妹军团向北地深入。 不过她现在也不着急,能不能拿到宝贝已不是很重要,她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关于大花,关于自己的线索。 嗯,还有…那两条蛇。 对启民可汗她也只说了自己会在夏州、胜州一带,以及黄河北岸考查,找寻自己需要的药草。 …… 隋军大营,帅帐之内。 杨素与一众高级将领,正在商议渡河计划。 杨梓与袁天纲也在。 杨玉儿不喜欢这种军事会议,加之有伤,就没有参加。 “据前方斥候报告,突厥人的牛羊,三日前刚过了河,定然尚未走远。” 杨素看着下方的将领说道:“各位说说吧,有什么好主意?” “河上的船只,早已被突厥人收掠一空,付之一炬。”长孙晟补充了一句。 “给末将五千人马,趁夜从上游渡河。”大将军杨玄感出列,拱手请命。 “末将从下游渡河,呼应杨将军,让突厥人首尾不能相顾。”柱国将军张定也出列说道。 隋军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厥人察觉之前),将足够多的先登部队送到黄河北岸,并在那里构建起桥头堡,站稳脚跟。 零星部队过河,很难建功。突厥人的轻骑,一直在沿河巡视,快如迅雷,根本没有可乘之机。 “公主可有良策?”杨素沉吟半晌,抬头看向杨梓,他现在很看重公主的建议。 杨梓有些头痛。 什么泅渡、夜渡、抢渡、偷渡,火力压制,佯装诱敌,找寻敌方防御的薄弱点,这些都与自己无关,让他们这些专业军人去做就好了,自己没必要去逞这个能。 自己的大爆竹也派不上用场。再说这些大爆竹,自己的存货也已经不多了,能不用则不用。 本来可以仗着杨玉儿铜梢弓的射程,压制一下突厥人的弓箭手,但那姑娘现在是个伤残人士,想想只能作罢。 所以她觉得,除了强攻之外,别出它法。 “对于攻城掠地,本宫没有什么经验。渡河作战,更是如此!”杨梓摇了摇头,表示没有。 众人议论纷纷,说着自己的渡河攻敌方法。 夜袭、偷渡居多,面对茫茫大河,尽量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渡河胜利。 时间,在悄无声息地流逝。 “突厥人会不会只是虚张声势?”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在杨梓的脑子里闪现。 众人停止了议论,将目光投了过来。 “只有流动巡逻,没有设置关隘的防线,根本不能称其为防线。” 公主开始抛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她从前世的肥皂剧里得来的知识。 “突厥人的优势,在于行动迅速,他们打的算盘可能是拖住隋军一时算一时,让劫掠的牛羊安全北归,根本没打算长期驻守。” “这也是他们的劣势,没有辎重,没有补给,简单点说,就是弹药……,箭,箭矢不足。” “我们也许可以抓住这一点,假装伐木造船,使敌人松懈。” “暗地里则伐竹木为筏,过河之后这些木筏、竹筏,还可用来抵挡突厥人的弓箭。” “多点渡河也是一个好办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突厥人顾此失彼。”杨梓又补充了一句。 临时造船,很不现实。即使造小船,耗费的时间也得按旬日计。但以之惑敌,却有特效。 让突厥人觉得隋军脑子发抽了,产生自大的念头,麻痹大意,隋军便有了可乘之机。 公主的意见是强攻。 杨素低头沉思,他在判断公主这一番临敌分析的合理性。 “梓公主说得很有道理!”长孙晟点头表示赞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