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简易爱情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喜欢(2)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陈好确实没有去记录这段“尹轶”所说的话,没有必要,至少相较于他今天“之前”所讲的部分,它既没有包含那种让人“豁然开朗”的技法,又没有什么可以直接的用于她的小店。 而且,当“乐子”听的时候,她也想这的确和她没有什么干系,至少她已很久没有去用“真诚”来苛责别人了,当然更没有用来“为难”自己,她早就知道了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值得”去信任的人,自然自己也不必主动的去付以诚信,这也是一个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终于领悟的经验。 不过,这些话也并不是“全无用处”,它也促使自己做出了一个决定——尽管并不是由“它”直接所导致的,但是也消解了一个最近萦绕在她心头的纠结。 那就是她回去后马上就要在“抖音平台”上去注册一个商家账号,将“淑舒”入驻到那里,然后再努力的把“它”包装成为一个“网红服装店”。 在“淑舒”总算在账面上达成了“收支平衡“的目标后,“之后还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便摆在了她的面前。 在现实中的选择有两个——如果以刚刚所上的这节课来做比方,是侧重于“真”?把后面的重心放在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上。还是侧重于“美”?在宣传与营销上投入资源。 如果是曾经的自己肯定是倾向于“真”的,以她过往的“理想”,以她也算在业内中有过名字的“骄傲”,而且如果产生“收益”的话也更保险。 但问题就是那并不能立刻的见效,对于“严雪”来说,对于自己…,收获成果的速度可能“太慢”。 所以,在她原本权衡中,这两种选择的份量本来是一样的,尤其是心理上她还有着那种对于“不实在”的不安。 不过,“尹轶”刚刚已论证了它们的“价值”其实并不一样,虽然那也许并非是他的本意,但“孰轻孰重”却已显而易见。 尤其是,他还解答了自己一个长久的疑问——虽然她作为一个模特早知道“品牌形象”其实往往比“做工和材质更重要”,但什么才是造成这现象的根源? 原来就是它的原理就是那么粗浅的——因为人们的判断都是主观的,“只有看着好,才会更接近于“真的好”,只有能让人“以为”是好店,人们才会把“它”当成“真的”好店。” 并且,结合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让她对于经营有了新的理解。 “好的经营”并非是去“真正”的提供我们起初时以为所必须的产品,而是要能在我们消费后感到“满足和愉悦”。 所以从“现实”的角度讲,无论是制造尊崇、猎奇、不安、焦虑乃至是“恐惧”,在真正的“售卖”中其实可能都是比“品质”更为顾客所喜欢的优点。 以及,她也再次的确定了,至少是在现阶段,相比于任何“不切实际”的空想,她更喜欢“赚钱”。 让自己也打算立即去搞直播卖货的原因是在前天随“晚儿”去做的一次探店。 这回“她”要去的地方是一家最近“很火”的“天价毛血旺”,过去吃个饭都要提前两天预约。 “晚儿”找自己的原因是——据说“她”上次来店里帮忙做宣传时,自己“出镜”时的表现还不错,也为“她”制造了一个小小的“热点”。 此外,自己好歹也是个重庆人,虽然久未回去,但也算是来自于“毛血旺”的发源地,所以做些“评价”也有点发言权。 那家店位于远郊的一个接近于“村里”的地方,光赶过去就差不多用了快两个小时的时间。 在临到目的地时又因为临时“修路”进不去车,一行人还不得不七转八弯的走了一阵儿,最后才到了一个破烂不堪的门面。 进门的时候店里已经没有什么顾客了,也可能本来就没什么人,只剩下了一位估计身份是“老板娘兼服务员”的大妈正在和一桌显然是“熟客”的客人在聊天、扯闲。 她看见她们一行人进了门,同行的助理还带着录制视频的“家伙事”,便见怪不怪的来招呼她们,嘴里还多少有些嘟囔着她们“迟到了”的埋怨。 入座以后也不见用来“点菜”的菜单,也用不着,因为“菜目”和价格就贴在这饭馆的外窗和墙面上,就像是对于别人指责他们这店是“天价”的“示威”或“叫板”。 确实是贵,所有的价格基本都是外面正常价格的三倍起步,大概它所参考的定价标准就是为了对标那些“米其林”带星的餐馆。 再过了一会儿,那个“老板兼大厨”的师傅也出了场,是一个矍铄的老头,在说话时一口“重庆老乡的口音”确实也“如假包换”。 这起码证明了那将出品的“天价毛血旺”至少是由真正的“重庆人”一手操作的,总该好过于那种“上到下全是”四川人的“正宗粤菜”。 老板一看就是没少“接迎”她们这样的探店博主,还没开火做菜便直接邀请她们去后厨参观。 厨房是那种“相当明显”的不干净,地上黑黢黢的,周围也尽是些各种没洗净的锅碗。 但是“老板”这人却显得极度自信,上来就宣传自己就是“BJ”最正宗的毛血旺,并且对着摄像机的镜头抵着脸放话“如果觉得不好吃就不要钱”。 不过在问到他“到底在哪方面与众不同时?”,无论是口味、食材、还是调味底料的搭配他却只是含糊其辞,并“打预防针”似的提前铺垫道:“现在外面很多人因为眼红所以花钱雇人来对他的技艺进行着有组织的污蔑。” 等他的菜真上了桌之后,一吃,果然不出她的意料之外。 虽然自己也不算什么正经的“老饕”,但是这类东西也是从小吃到大的,“好吃与否”还是有个基本的概念。 所谓的“秘制底料”感觉就是用外面批发的那种散装的重庆火锅料加水煮了煮,偌大的食盆中除了“铺底”的辣椒和豆芽菜外,所有的食材加起应该都不值六十块。 而且先不说里面的鸭血、鳝鱼等等这些东西要么是没入味,要么就是不太新鲜,这里面所用的“油”明显是已经不知道被伺候过几拨顾客的“口水油”,色浊味怪,她不敢细想,更不敢说,只能去安慰自己烹煮的高温应该足以杀菌,以及寄希望于他们在回收和再利用时至少进行了能“对得起它定价”的捞筛。 “晚儿”估计也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于是马上就找了一个“因为工作在今天已经吃了五顿饭”的理由,浅尝了两口后就带着她们溜了出来。 然后,一回到车里,她便有点兴奋的问自己身为“重庆食客”的评价如何——是要真实的评价,不用留任何的情面。 她本来还在犹豫该用哪些比较委婉的措辞,但是看“晚儿”的样子似乎却在鼓励她说“它”的不好,甚至还可能是作为引导的提前的说出了她自己的观点…。 “不好吃吧。是不是果然的不好吃。这个店呀,现在正是网上最火爆的的黑店…。” “贵、又不好吃、甚至是弄虚作假,但是又火爆”,现在这“个中”的缘由她终于明白。 以前她只是模糊的感觉——很多事一旦被“炒作”成功了便会有巨大的价值,“晚儿”的那次探店也是,她们明知道“它”不好吃,但是“它”的不好吃却出了名,于是反而就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存在。 这大概就类似于娱乐圈里的“黑红”,因为被爆了黑料、成为了话题的热门反而就“红了”,并且与那些靠演技和作品而“红”的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她知晓了“这”并不仅是出于了“人们”为追求“一致性”而导致的盲从,当然那原因也包含在内,而更大的原因是“它”根本就被人们所喜欢。 以她今天所掌握的知识,她知道了因为山高路远——也就增加了吃到“它”的“艰难性”,又是搞的预约制,所以便形成了人们在感觉上的“稀缺”。 做的难吃,老板却自信而且卖的极贵,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也就具备了拥有“话题性”的条件。 探店的博主都去,是标准的“从众效应”,而相比于正常探店的夸奖,它的一片贬损反而提升了它的“特别”…。 以及,最重要的…,纵使她并不知道以上的原理,但判断一件事物是否为人们“所喜欢”只需要用一个指标——那就是重复,不管别人在嘴里说的是什么,无论是声称自己是无心、无意、被逼、还是无奈…,只要他是重复的、不断得去做一件事情便可以定论他们“就是喜欢做”——因为至少在绝大多数的事情上,人们大多还拥有着“可以不做”的选择权。 不过,就算是她也去搞噱头网上卖货,也绝对不会去做这种“以次充好”的买卖。 当然,她承认不排除会用些“促销”的手法,但她一定会维持住“良心”的底线。 至多,她会对顾客们的“择选”做些干扰,小小的“溢价”,但商人嘛,她好像在哪部电视剧里看到过,买卖就是如此,只要保证东西是真的,就不能算是欺骗, 甚至,也许自己现在的选择,才正是所有人在遇到和自己同样的境况时会做出的“真正”选择,只是不会明说,起码…是在此间上着课的所有同学。 陈好确认了自己的这个“打算”当然是“对”的之后,便又偷偷的瞄了张型一眼。 她并没有预备告诉他这个自己刚刚所做出的“决定”,但是也想从他的身上获取点支援。 不过有些让她失望的是,起码在今天“他”应该是指望不上的,估计“尹轶”刚才所讲的话他压根就没有听见。 因为不知道从何时起——但是显然应该已经过了很久,他又全神贯注的对着他的笔记本电脑打起了字,完全的沉浸于了编写那份应该对他“尤其重要”的试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