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9个垃圾桶之长生虚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失眠的解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如果 遇见一个朋友 或许 要求一个拥抱 他的肩头 是治疗孤独的解药 【】 试将枕头拗成肩头的模样 摆弄了一晚上 除了失眠 什么也没有得到 【】 今后 你压着枕头 孤独枕着我 你和我 都睡不着 【】 如同 时间将孤独扔还给你我 寂寞和懦弱 手牵手 整晚醒着 【】 陈小新已经失眠了好几回,她为自己写了一首诗歌,也计划在将来送给邱斯豪。 她还是不适应乘坐亚云子飞船。亚云子发动机的嗡嗡声,让她感觉仿佛有微小的电流漂浮在四周,她敏感的皮肤总是瘙痒,因此很难睡得踏实。她这个症状很多人都有,医生还给这种症状起了一个好记的名字,叫做“亚云子皮炎性失眠”。如果愿意抹一种粘稠的药水,便能止住瘙痒,那么这个嗡嗡声音倒是很有催眠的作用。 既然睡不着,她就看书。她的背包已经从军方的保管仓库取了出来,她从里面掏出一个略显陈旧的电子墨水屏,找到那本名叫《亚云子往事》的图书,随意地翻动起来。这本电子书是他爸爸留下的,上面还留了不少爸爸做的笔记。当她想家想爸爸的时候,她便看这本书。 由于看得次数实在太多,即便这本书有200万字,但陈小新几乎是可以倒背如流了。她跟爸爸一样,非常崇拜亚云子的发现者。虽然发现者的名字仍是一个秘密,但这本书里藏了很多线索,让陈小新非常着迷。 陈小新不喜欢书中关于战争场景的描写,她总是有意无意地跳过这些内容。爸爸也很少在这些地方记了笔记,虽然他是一名防卫队战士,但对于战争并不热衷的。 亚云子的发展历史,与冰块战争的历史是交织在一起的。早在冰块战争爆发前,云子的实验已经开始,到2039年亚云子的理论便相当成熟了。那他们在芯片制造、核聚变、量子通讯以及新能源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能在战争、核污水、海平面上升等复杂险恶的环境中诞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科研者的风骨。 在所有这些科技进步中,亚云子技术一开始并不受重视。究其原因是,那时核聚变技术已经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最后阶段,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曙光已经出现,对其他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便没有那么的急迫。另外,亚云子运行的物理条件实在过于苛刻,“包裹体”也尚未出现,这项技术便在实验室里坐了冷板凳。 亚云子技术后来被重视,乃是东方古国为实施“雨神计划”等十余项伟大计划的需要。由于亚云子能产生同一方向上能级很高的高能辐射,是阻断大气水循环的首选技术,因此便又被核工业部从量子二部的仓库里请了出来。 在核聚变技术获得成功并大规模应用后,能源问题就不再是瓶颈了。与其他国家打冰块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东方古国在面对大规模核污染和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伟大的计划。这些计划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尽可能多地保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包括雨神计划在内,他们先后推出高山计划、巨龙计划、海绵计划、玻璃屋计划和吸管计划,在青藏高原、天山以及阿尔泰山等高海拔地区建立污染隔离区,将超过6亿人口妥善地进行安置,免受灾难侵袭。 强权或许能以协迫、威逼等类似的方式将几个国家暂时绑在一起,但只有真正的合作共赢,才能令他们真心实意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并不仅仅是开放贸易口岸、互派大使、建立离岸军事基地这样的牵手,而是他们的人民的心真正地走到了一起。不需要任何的协迫或威逼利诱,人民自然会用眼看、用心感受,最后为他们的国家选好携手前行的人生伴侣。 都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灾难面前尤其如此。透过纷飞的战火硝烟,亿万双智慧的眼睛就格外地清澈了。 建设月球与火星永久基地的“美好家园计划”则更加的宏伟。在2040年登陆火星后,依靠“蓝色光环”聚变飞船强大的运输能力,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人们便在月球和火星建成了可容纳超过1亿人的基地。 很难想象上述计划是在2030年至2050年之间这短短的20年中完成的。那个时候的先人,几乎没有失眠的问题,他们经过一整天超负荷的工作,倒头便能睡着。那时全国人民,全联盟的人民,在同一个目标下,日夜奋战,各种大型基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家的西部,非洲的中部和北部崛起。 如果一定要找几句诗歌来形容这伟大的景象,那摘取20世纪一位伟人的词句就再合适不过了: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每当看到此处,陈小新便都觉得热血沸腾。她很羡慕那个时候的人们,为了挽救危局,最大程度救助更多的同类,他们敢于削平高山、抽干大海、奔赴月宫、远渡异星。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紧密团结、日夜奋战、永不失眠。 而现在的人们,仅是在先人们摘下的大树下乘凉而已,反倒是嫌弃这、嫌弃那,为了争夺一点点太空黄金,就能刀兵相见。整日整夜沉浸在虚拟世界和短视频之中,还要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如果古人知道这些被挽救的后代是这个活法,活得这样的出息,估计要气得跳脚。 邱斯豪也有了失眠的问题了。他并不是因为沉迷游戏,而是被余下的三道谜题困扰。由于对张参指定的路线越来越怀疑,他便想尽快破解了谜题,将100个比特币中的90个捐给慈善机构,立一个惊天伟业的大功,换一个理所应当的特赦,好让自己回到自由的世界中去。 这几天他觉得第一行谜题的答案,“LJFL”这四个字母,是越看越奇怪了。作为一道面向全世界的谜题,将“最讨厌的什么”解释为“垃圾分类”是不是有点狭隘了? 毕竟有的人是很喜欢垃圾分类的,特别是有些环保人士,他们简直将垃圾分类当作无所不能的存在。事实确实如此,自从火星联盟政府取消了垃圾分类,有些人就不知所措了。这些人仍然会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然后闭上眼睛扔进不需分类的垃圾桶里面。这样还不够,有些人还会跟了垃圾车,看看这些混装的垃圾究竟如何的处置了。是不是还是像以前一样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尤其是宝贵的可回收垃圾,是否进行了回收利用?当看到所有的垃圾都是一股脑地扔进火星的熔岩管道里,他们中有很多人便都睡不着觉,得了失眠了。当然这些情况,关在安全局的邱斯豪是无从知晓的,他并没有联通外界的网络可以用。 邱斯豪在“LJFL”四个字母上下了不少功夫,他把几个字母横排、竖排,颠来倒去,期待发现新的线索和灵感。 也不知怎么的,他想起了不少的古诗。马巴久教授曾经在地球考古科的小房间里,吟唱过远古的诗歌,都是四个字的。马教授非常喜欢一部名叫《三国演义》的远古小说,那里面就有不少这样的诗歌,而教授沉溺的一首,是这样唱的: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邱斯豪对于自己还能记得诗歌的全文有些意外,他只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听教授吟唱过几遍,竟然是能背了下来。 诗歌果然是要吟唱的,吟唱果然是能加深记忆的。 邱斯豪其实不知道这首诗歌的汉字该如何准确地书写,比如说“螣蛇乘雾”,他是以为可以写成“疼舌成悟”的。这些远古的诗歌,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其真实的含义了。 邱斯豪有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思想不应该过分依赖字符的,字符在某种意义上是限制想象和思维的。马教授给邱斯豪讲过一个故事,说那个伟大的成吉思汗,他的部落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便叫传达军事指令的传令兵将命令编成一首歌,先在大汗的帐篷里唱一遍,然后又在战场另一头的帐篷里唱一遍,就算是传递了指令。 在没有文字的岁月里,惊心动魄的命令就是一首一首的诗歌,一曲一曲悠扬的号子,回响在历史的长廊之中。 因此邱斯豪认为最好的记录,乃是将声音、光线等全息信息完整地记录下来的技术,在古代没有这样的技术,才只好求助于信息含量很少的文字了。邱斯豪的理论在某个方面是得到印证的,现今人类已经能做到无损保存各种信息,文字的使用确实大为地减少了。 邱斯豪又将马教授经常吟唱的四言诗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当轮到“老骥伏枥”四个字的时候,邱斯豪便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老骥伏枥:LJFL! 垃圾分类:LJFL! 邱斯豪快要找到失眠的解药了,他感觉解药便在那些美丽的四言诗之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