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提前入局的黑衣宰相!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元璋再次眼神微眯起来,神色凝重起来,若有所思的问道: “那伯温,你跟咱说说,为何你会觉得老四会率先拔得头筹,在咱的印象当中,这个老四好像一向对于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对于带兵打仗那一套甚是欢喜!” “这个小许兄弟,虽然见识和学识都颇为不凡,但是好像带兵打仗的本事并没有吧?” “为何,你会如此笃定老四,会率先拔得头筹呢?” 朱元璋虽然跟自己的儿子们不算太亲近,但是这些儿子们的性格还是比较熟悉。 所以在他看来,喜欢带兵打仗的燕王朱棣,是五个皇子当中,最没有可能拜师许洛的人选。 刘伯温也是听到朱元璋的回应之后,瞬间开心的笑了起来。 “皇上,这就是你对于燕王的成见之论罢了!” “在老臣看来,燕王不管是行事还是说话,都颇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游侠性格。” “这种性格可能不太能够得到宋濂和吕本等人的喜欢,但是却很容易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喜欢,尤其是像小许掌柜这样喜爱结交天下之人的人!” 游侠性格? 朱元璋没想到刘伯温竟然会说出这样的理论出来。 或许是这些时日,跟许洛呆久了,都有些忘记了这位诚意伯,当初可是被少年国师非常看好,并且预言将来一定能够辅佐大明的肱股之臣! 朱元璋不由得挺直了腰板,认真的笑道: “伯温,那你跟咱好好分析一下,为何游侠性格的老四会第一个拜师成功!” “皇上,其实这段时间,你跟小许掌柜接触以来,应该也知道这位掌柜的脾气和性格了吧!” “小许掌柜看似表面与世无争,好像对所有事情都不关心。” “但是实际上,他内心却门清,比谁都清楚的很。” “不说其他,就说这次咱们要跟小许掌柜合作的猪油生意,旁人或许不清楚,但是皇上内心应该很清楚,这猪油生意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可以有多恐怖!”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真的把这个猪油生意搞好的话,或许大明国库都不会烦恼钱的问题。” “猪油生意不光是可以在大明做,在其他国家也可以做,到时候大明国库一定会赚的盆满钵。” “但是这么大的生意,小许掌柜却选择跟我们合作,不光是我们跟他这段时间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酒楼忽然出现的那个福伯的儿子。” “以前,只有小许掌柜和福伯两人的话,勉强靠着酒楼可以维持生计,但是现在多了这个儿子之后,小许掌柜就忽然有了赚钱的心思。” “关键是小许掌柜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手笔,看得出来,他可以为了亲朋好友,才会稍微做出一点努力。” “如果说没有这个儿子的话,或许小许掌柜就不会跟我们合作这个猪油生意!” 刘伯温说道这里的时候,也是暂时停顿了一下,微微的长舒了一口气之后,才继续说道: “说实话,通过这件简单的小事儿,就可以看得出来,小许掌柜的侠义心肠。”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如此笃定,最终拔得头筹的一定是四皇子燕王朱棣!” 刘伯温的解释,也让朱元璋和李善长两人再次陷入到了沉思。 ...... 燕王府! 从皇宫刚回来的朱棣,迎面就迎来了一个老和尚。 “少师!” 看到老和尚,四皇子朱棣也是非常恭敬的施礼道。 眼前的老和尚也是嘴角微微上扬,跟着朱棣来到了书房,开门见山的询问道: “殿下,今天皇上是不是有给你们这些皇子派遣了什么任务?” 朱棣瞬间抬头,颇有些不敢相信的盯着眼前的这个名为道衍的老和尚。 按照历史正常时间线,燕王朱棣和道衍和尚相识是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逝的那一年。 但是随着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的乱入,现在历史正常的时间线已经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变。 比如现在燕王朱棣和黑衣宰相道衍和尚的相识,硬生生提前了十几年。 朱棣跟道衍和尚的相识,是在洪武三年,朱棣被派遣到凤阳老家,查探这里面的龙脉之说。 回京师复命的路上,在一个寺庙里面跟道衍和尚打了照面。 两人照面没有说什么话,更没有什么交流,朱棣只是觉得这个老和尚身上有一份难以形容的气质,让他难以忘记。 后来夜晚的时候,道衍和尚主动找上门,并且告诉他可以满足他“王上加白”的心愿。 王上加白,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却让朱棣瞬间惊醒。 本身他身为燕王,已经是藩王,但是如果说王上加白的话,那就是皇帝的皇。 朱棣一直非常敬佩自己的大哥,觉得自己的大哥,是大明未来最好的一个储君,根本就没有任何邪念。 面对道衍和尚疯狂的大逆不道言论,朱棣当场发飙,并且警告老和尚,不要胡言乱语。 如果以后再让他听到类似的话,那么一定会将道衍和尚诛九族。 可是道衍和尚却若有所思的挑眉笑了笑反问道: “老衲对于占卜之道也算有点小研究,很遗憾的告诉殿下,虽然说太子朱标很不错,但是他可惜没有那个命消受。” “现在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如果有一天太子朱标忽然薨逝,然后接任的不是皇太孙朱雄英,而是朱允炆的话,那是否殿下心意会更改呢?” 燕王朱棣本来想当场要赶走这个彻底疯掉的老和尚,但是鬼使神差的最后,他还是留下了道衍和尚。 最后更是把这个丧心病狂不断言说,大逆不道言论的疯和尚邀请到了燕王府,做了自己的谋士和少师! 两年相处下来,朱棣发现这个道衍和尚,不管是学识还是见识,并不比李善长和刘伯温之流差。 相反很多时候,朱棣还觉得道衍和尚,如果真的愿意辅助朱元璋的话,或许取得的成就,不会比韩国公和诚意伯差。 “老和尚,你不会又是自己算出来的吧?” 朱棣的震惊之色,稍纵即逝,对于老和尚的这些手段,颇有点见怪不怪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