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香江198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不接受赊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一个办法就是拒绝取消B股特权。 第二个办法就是将旗下上市公司联合企业的地位从附属公司变成联营公司,也就是减持对联合企业的持股量。 但不管是哪个办法都不太现实,可以拒绝一次取消B股特权,但不意味着每次都能取消,也不意味对方会偃旗息鼓。 而第二个办法就更慢了,需要长时间的操作才能行。 现在对方来找他们,很显然,对方是有备而来。 大可先听听对方的想法。 于是马登面带微笑,“原来这两天在股市上吸纳我们公司的人就是麦克你,很高兴你成为本公司的股东之一。” 说着,让人准备咖啡,随即话题一转,“不过想要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这可不是马上就能安排的事情。” “我知道。”徐洛微笑着道,“所以我带来了第二个方案,如果你们不同意取消B股特权这个要求,我明天就将会以5元的价格全面收购会德丰。” 马登眼神里当即一抹厌恶闪过,这个年轻人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当年怡和想要收购会德丰,就要花将近7亿港币,难道他还能带着超过10亿港币来收购会德丰? “这个价格不算高,但你认为会有人卖出?”马登面不改色,微微笑道,“不过我不得不称赞你的勇气,居然能够将我们的股价炒到6港元。” “虽然我们会德丰的股价一直很稳,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持有比较好。” 徐洛微笑着摇摇头。 “就算没人卖出,我也可以卖出。”他说道,“我之所以来找你,是想让你以6港元的价格买下我手中的650万股A股。” 马登瞬间感觉这个家伙是不是痴线了。 本来2.5港元的股票,现在居然要他出价6港元? 就算他脑袋进水,也不可能出价那么高将股票再回购回来吧? 不等他嘲讽,徐洛又说道:“如果你不买,我会考虑卖给怡和,据我所知,几年前怡和与置地虽然没能收购会德丰,但他们现在还持有大约会德丰总资产11.8%的股份。” “你说,如果我现在把我手中的股份卖给他们,他们能不能收购会德丰?只怕到时候怡和吃下会德丰简直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法克! 一听到徐洛的主意,马登瞬间就想要骂娘。 如果怡和真的持有会德丰股份,再加上这家伙手中的股份,一跃成为会德丰的另一大股东,吃下会德丰简直就是太轻松不过。 不过马登还是面带笑容,“你说怡和持有会德丰不少的A股,我凭什么相信这个消息?” “马登先生,你信不信是你的事情,但你想要保住会德丰,现在已经不是一件太容易得事情。”徐洛也面带笑容。 他拿出一张名片,“这是我名片,如果今天,马登先生没有拿出主意,明天要么是我全面收购会德丰,要么是怡和买下我手中的股票。” “期待你的来电,拜拜!” 说完,连咖啡也不喝,转身就离开马登的办公室。 “法克!” 马登一把将本来送给徐洛的咖啡扫到地上。 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勇的吗? 既然敢上门来敲诈他? 但关于怡和持有会德丰股票的消息还是要小心。 宁信其有。 也好过到时候乱了阵脚。 于是马登马上让人前去调查,而他本人则跟会德丰的另一个大股东张玉良家族商量。 着重点到徐洛上门送温暖的事情。 得知这两天在股市上搞事情的人是一个叫徐洛的家伙,已经持有650万A股,在加上徐洛透露的消息。 让张玉良家族也大吃一惊。 要是这个家伙真的把手中的股份卖给怡和,要是怡和真的已经有了那么多股。 那真的是难以招架。 两人一通商量后,决定马上就减持联合企业的持股量。 同时密切调查怡和对会德丰的持股量。 而股市上,股民们和交易员见到会德丰的股价今日居然毫无波澜,也感到一头雾水。 要知道昨日会德丰的股市可以说是诡异得离奇,今天却又把价格拉到前天2.5的交易价。 而那些昨日没有在4港元以上卖出的人,肠子简直都要悔青。 这简直就是邪门他妈给邪门开门,邪门到家。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会德丰的股价肯定又要保持万年2.5港元的价格时。 一家名为独角兽投资公司的突然宣布,要以每股A股3.5港元,每股B股0.35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会德丰。 如此突然的出招,让马登与张玉良家族只能被动应战,完全被牵着鼻子走。 马登已经无数遍咒骂徐洛。 这个该死的家伙半个小时之前不是说明天才要全面收购吗? 怎么会在今天就提出全面收购? 然而再怎么咒骂,都没办法改变股市。 重利之下,会德丰的阵脚瞬间大乱。 股市上无数人开始抛单。 比昨天还要疯狂。 因为大家都担心会德丰的股价不会超过3.5港元,到时候又要砸在手中。 这么疯狂的抛单,会德丰只能被动高价买入自家的股票,防止被徐洛或者怡和买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坏的消息传到会德丰董事局的耳朵里。 怡和确实持有大约会德半总资本11.8%的股份。 这个消息让马登彻底傻眼。 没想到怡和居然还贼心不死。 难怪徐洛说要把那650万股A股卖给怡和。 和张玉良家族商量后,马登当即给徐洛打去电话,表示可以买回会德丰的股票,至于价格,到时候大家可以谈谈。 于是徐洛离开会德丰不到一个小时,又出现在马登的办公室。 和马登简单打了一个招呼,就说道:“6元港元的价格,我就把那650股A股卖给你,要么我全面收购会德丰,要么我将这650股卖给怡和。” 马登当即面露不悦,“Mac,你还真是狮子大开口,会德丰之前的股价才2.5港元,你在6.1港元的时候买入100万股,2.8港元的时候买入550万股,总花费大概也就是在两千一百五十万。” “现在你却要我用三千九百万来购买,也就是说你在这一进一出之间,要赚走会德丰一千七百五十万,你觉得这可能吗?” 面对马登的不悦,徐洛面带笑容,“如果你不买,我们就提高价格,全面收购会德丰。” “或者卖给怡和,毕竟怡和想要收购会德丰很久了,他们一定对这650万股A股感兴趣。” 闻言,马登当即想把手中的咖啡泼到徐洛的脸上。 这个该死的家伙简直太讨厌了。 如果眼光能够杀死人的话,徐洛现在肯定已经是千疮百孔。 马登咬牙切齿差不多十秒钟,“6元港币,马上过手。” 他不能接受怡和买入这些股份,也不接受会德丰被徐洛收购。 因为他现在还没摸清楚这个家伙的底细,要是对方真的携巨款,要不了三天会德丰估计就要易主,到时候再发行B股已经不现实。 虽然他也知道B股的隐患,但要改变策略,现在时间已经来不及。 就算是忍痛割肉,他也不得不答应。 “OK!”徐洛当即答应,“本公司是小本生意,只接受现金付款,概不赊账。” 马登:“……” 他发誓从未像现在这样讨厌一个人。 PS:吐槽会德丰这个剧情烂的,大概不知道会德丰一直都是估值便宜,股价从未反映其真正的价值。 包玉刚收购花了25亿,是因为他的出价比邱德拔高。 邱德拔出价6块,九龙仓就提高收购价,A股7.4港元、B股0.74港元,动用将25亿港元现金,这确实打破历次收购纪录。 而且为了收购会德丰的股份,包玉刚还以11港元每股的价格收购会德丰的联合企业,溢价26%,这些都是提升会德丰价格的原因。 这个收购是在1985年,也就是5年后的事情。 而包玉刚的豪气才让这起收购高达25亿港元。 如果以这些人的计算方式,在现在2块多的基础上,得出会德丰的价值就在几亿之间,那是属于不懂又爱装。 单看股价来判断市值是没有任何意义,要是用5年后包玉刚的25亿收购价,得出会德丰的市值在几年内就增长100倍的结论,这是不合理的。 以当前的股价来买卖,它的股票确实也值那么多钱,但这不能用来与包玉刚的收购价做等号,也不等于现在会德丰就值这点钱,更不代表几亿就能收购会德丰。 它真正的价值一直是被低估的。 会德丰估值有多便宜,一条简单的算术已然可以计算出来。 会德丰本身发行股数有不少股,但会德丰财团麾下还拥有着几家上市公司。 这些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是跟会德丰交叉持股。 如果会德丰将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分派给股东,在除净日如果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价保持在现价不变的话,表示会德丰的股价要扣除,比会德丰现股价还要高。 因此,除净后会德丰的股价将会变成0,甚至负数。 会德丰虽然号称“四大洋行”之一,但在股票价格上就一直没办法跟其他比,如果用三大洋行的收购价格来对比,那是纯纯的遭人笑话。 至于怡和为什么没有增持会德丰的股份,不是没办法增持,也不是买不到,怡和早已伺机卷土重来收购会德丰。 但此时怡和旗下的置地和九龙仓亦遭华资大亨觊觎,其后更因投资策略的严重失误面陷入财政困难,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自然无法展开收购。 也就无需再去购买会德丰股票,来增加怡和的负担,但怡和不会将自己的财务情况告诉别人,所以会德丰还是认为怡和有能力收购,打的是一个信息差。 甚至有人去百度,用李嘉诚收购和记,以及包的收购价来衡量现在会德丰的价格,简直就是无知又爱瞎BB。 即便是九龙仓收购会德丰,并相互持股后,它仍是市值过低,一旦会德丰将九龙仓全部派给股东,剩下的一堆资产都将是变相的免费得到。 以2016年时,九龙仓披露2015年的全年业绩来算,记住是2015年的年报。 会德丰本身发行股数有2,031,849,287股,会德丰持有1,789,006,608股九龙仓。 表示每股会德丰持有0.88股九龙仓(每1手1000股会德丰持有880股九龙仓),以九龙仓现价40.95元计算,每股会德丰持有九龙仓的市值是36.06元。 如果会德丰将所持九龙仓股份全部分派给股东,在除净日如果九龙仓的股价保持在现价不变的话。 表示会德丰的股价要扣除36.06元,比会德丰现股价33.4元还要高,这不是负数是什么? 一旦会德丰把九龙仓全部派给股东之后,还剩下什么资产呢? 以下资产将是变相免费得到: 1.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会德丰地产新加坡75.8%股权,市值大约13.4亿新加坡元或75.71亿港元,相当于每股3.73元。 2.以下投资物业: 2.1中区毕打街20号会德丰大厦三楼至二十四楼,写字楼总面积19.98万平方呎。 2.2黄竹坑香叶道2号OneIslandSouth,前身为英美烟草大厦,商场总面积9.05万平方呎。 还有一大堆的资产…… 这还是九龙仓收购会德丰30年后的市值。 但无论是用现在的时间线还是几十年后来算,会德丰的股票价格一直都没反应出其真正的价值。 会德丰一直都是市场暂时无效,股价远不能对应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市场低估。 股价永远不会等于公司实际价值,否则,就不会有证券交易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