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模湾天气阴沉不见天日,下午刚下过小雨,海面有1米左右的轻浪。
层层海浪涌动着,不时有一朵朵白色浪花从浪峰跃出。
距离咒灵水平距离还有10公里,回切嗣推动杠杆,让机械装置将一根圆柱细杆将从.50BMG弹头尾部隐藏的薄薄的小传送门中推入,将弹头尾部的黄铜销钉连带着的弹性小传送门推出。
一只环形扩口钳早已穿入小传送门中,只待弹头前后分离,便立即将弹性小传送门扩张到比子弹头更粗的大小。
如果装置配置成自动发射的状态,那么就会自动略带先后得扳动两把枪的扳机,先是一发普通子弹沿着环形扩口钳中间留出的圆形空当飞出,把前面的狙击子弹撞飞免得挡路,然后巴雷特狙击枪的子弹紧跟其后,穿过传送门继续飞行。
每次发射出新的子弹后,一根GPS天线,就会立即穿过传送门,将检测到的位置上报到计算机,在地图上绘制出传送门所在的位置。
如果位置偏差过大,回切嗣便会停下来,仔细调整下一发子弹的朝向。每一次调整都会浪费好几秒,回切嗣想造个能自动调整的,但近期的工作表实在是排得太满了,只能延后处理。
通过上一枚子弹的传送门,检测到了离目的地只剩下十几公里了。
所以回切嗣将子弹接力装置调整到手动模式,在推出传送门后,通过它丢出了一个内带小传送门的空心橡胶浮球。
亚音速下飞出的橡胶浮球在海面上跳动着打着水漂,慢慢减速,最后打进一个小浪头里,沉下去几分又浮了上来。
等通过传送门观察小球内部不再剧烈晃动,回切嗣便用杠杆将一根两头带尖的细长钢棒从橡胶小球内部两个背向放置的螺丝垫片形状的传送门向两头刺出。
如此一来,小球便因重心变化,较长的钢棒指向海底方向,较短的钢棒伸出海面指向天空,让橡胶小球变成了一个海洋漂流浮标。
指向天空的钢棒是空心的,一直连通到橡胶球内部,一根细钢丝从传送门钻出,沿着空心细钢管内的孔洞来到浮标之外,漂浮在海面上空不远。
透过传送门望向天空,乌云密布的天空上丝毫看不见一点天蓝色,回切嗣只好放弃了在海面进行瞄准。
「7300米的高空么?」,回切嗣回想着高专给的观测数据。
虽然爆发全力,使用【念能力?凝】来进行超远距离观测,还是有可能能隔着云瞄准大致方向的,但这样一来,很容易打偏,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那么就必须到云层之上进行瞄准。
要到达如此高度,回切嗣的方法还是很多的。
基地仓库里,还有着不少高空气球,只要充入氢气或氦气,就能慢慢飞到三四万米的高空。
普通无人机也能八九千米高,回切嗣的无人机更加暴力,大约两分钟就能轻松飞到万米以上的平流层。
甚至拿狙击枪、电磁炮朝天上打,也能飞个几公里。
但高空气球升到七八千米高空就要半个小时左右,实在太慢。
无人机飞起来噪音挺大的,在安静的夜晚噪声甚至能传一两公里。如果咒灵听力好一点甚至可能提前暴露自己的位置。电磁炮的声音甚至更甚,普通钢铁制造的炮弹在百倍音速下,会像超音速飞标题机高速飞行时那样形成音爆,甚至有时还会像流星一样爆炸。
回切嗣想把第一击做得足够好,所以要尽量减少暴露可能。
而且同时还得构建足够稳定的超电磁炮炮口基座。如果像是无人机那样,被风一吹就能让炮口歪了几毫米,那么8公里外的炮弹落点就会偏几十米了。
所以超电磁炮的传送门必须要么固定在地面,要么固定在不易改变位置和速度的大质量物体上面。
但首先,回切嗣决定先将一个小传送门送上天。
昨天晚上,回切嗣制造五条悟脸的巨佛雕像时,便利用过被四分五裂的物体在漂浮时如果保持重心高度不变就基本不消耗咒力的原理,将巨石上切下一小部分丢入千米深渊,以此来让巨石抬高数十米。
而这中间最关键的一点是,当一上一下两个部分移动距离超过回切嗣自身70米控制半径前,要按某些规则借助传送门来扩大距离。否则距离一旦超出,漂浮着的物体就会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忽然掉落下来。
回切嗣已经发展出几种技巧。
一种是“等比传送门对”,要让两个物体同时穿过两对传送门,当两对传送门的高度差之比正好等于物体质量比时,传送门传送物体就不消耗咒力,同时也延长了两个物体之间能被术式控制着漂浮的距离。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物体移动的位置能利用传送门发生跳变,适合某些需要远距离瞬间移动物体的情况。而如果只是需要一瞬间的位置海拔跳变,而不需要让物体继续悬浮,那么甚至不需要回切嗣伸出手指穿过传送门来延长控制距离。缺点是,在空气中这样无法固定控制传送门的位置的区域,需要使用一对对传送门来延长距离。
一种是“自蕴传送门”,使用制造传送门的方法,来把一个物体切成三块,两对传送门的门口之一就固定在了两个漂浮块上、底座块上留着两个对应的传送门门口。
这种方式能让两个漂浮块自动以固定比例进行上下移动,而且自然而然地突破了70米的半径限制,对于只需要高度,不要求精确水平位置的情况会很方便。但需要回切嗣伸出手指或者身体的一部分来延长悬浮距离。
回切嗣这时用的就是“自蕴传送门”,他隔空从基地仓库拿出一个十几公斤的钢锭废料,搓出一个红球贴在钢锭上,把钢锭下半部分留在基地内地上,把上半部分6公斤的部分托起1米悬浮,然后从上半部分切出一对质量差异极大的小传送门,较小的那个只有0.3克,形状像是个尾部有着空洞的小子弹头。
回切嗣伸出两根手指,按在底座上的两个传送门中。控制着小质量传送门穿过前往相模湾海面的传送门飞到海面上空。然后钢锭底座和大质量传送门漂浮进一台千吨液压机的液压臂下面。
让液压机夹着一块接地钢板按着大质量传送门的顶端,让它徐徐落下,与此同时海上的小质量传送门急速向天空中飞去。
小质量传送门与大质量传送门的质量比约为20000,所以大传送门每下落1厘米,小传送门就会上升200米。而液压机液压臂施加的力量虽然只有2吨,但施加在小传送门上的力便有100克,是自身重量的333倍。
回切嗣调控着液压机上的力量,以此控制着小传送门的上升速度,让小传送门的速度保持在音速以下避免音爆。
通过镶嵌在小传送门顶端的手机摄像机镜头切片,回切嗣看到小传送门极速升空着,一分钟不到,就穿入了离海面两千米高处的浓密云层中,镜头中白茫茫一片。
水汽拍打着小传送门,让镜头晃动起来,不久后一层白霜凝结在镜头上,让回切嗣失去了视野。
回切嗣隔着传送门摸着小传送门内冰凉的钢铁感觉指头都要冻僵。液压机的下压速度也略有降低,说明小传送门外侧结着冰,像是个冰雹。回切嗣控制着一个小传送门,打开电磁炉,让电磁能量给小传送门的金属外壳隔空加热化霜。
液压机下压的距离,乘以2万,大约就是小传送门上升的距离。
当下压距离大约到30厘米时,回切嗣觉得小传送门有些发烫了,便关闭了电磁炉加热。让一个红鼻子咒印贴在底座上,咒力沿着传送门边缘弥漫过去,回切嗣控制着咒力形状,在小传送门的金属外壳上开了个小孔,镶嵌上一小块四分五裂出的耐高温玻璃,玻璃其余部分压在了回流焊台上加热,让热量沿着分裂处流入。通过高温状态玻璃来将光线间接传导到镜头上,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再次结霜的可能。
相模湾地区的对流层顶端大约在海拔12千米。对流层包含了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
对流层里,空气可以上下流动,雷雨、浓雾、风切变等天气现象都在这一层发生。为了避开云雨和大气湍流的影响,喷气客机一般也会在其之上的平流层底端飞行。
当回切嗣打开摄像头的一瞬间,便又一次被天空景色惊艳了。
几片如鹅毛般的卷云飘在头顶天空之上,被夕阳照耀着,染上金黄,点缀着碧蓝如洗、明见万里的澄净天空。
这就是生养人类的星球啊。
回切嗣望向近5公里外的天空上的污点,那是咒灵布下的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