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已结束,老妖王魂飞魄散,伏虎山重归安宁。
黑夜已过,太阳照常升起。
林诚挽着柳玉儿,飞向五行观。
途中,经过某处山脉。
忽见一道道火焰光柱冲天而起,直入云霄!
共计一百多道火焰光柱,从下方大地的某处涌出,一直照向高天之外。
“那是什么?”林诚问道。
柳玉儿催动法眼,望向下方大地,道:“火光来自一处山洞,极其隐秘。”
身旁的幻觉灵尘子,忽然嘿嘿一笑,道:“那是你师父我,留下的道标!”
“那一处山洞,名为火云洞,是我等自焚祭天之地。”
话音刚落,灵尘子猛然下坠。
向那下方大地中的隐秘山洞飞去。
林诚挽着柳玉儿的细腰,也紧跟其后,稳稳落在一处山洞前。
刚一落地,林诚就踩到了什么东西,抬脚一看,金光闪闪。
正是老妖王的掌中法器:
金银锅。
“原来你在这里。”
林诚将金银锅拾起,发现它表面存在三道裂痕。
就是这三道裂痕,摧毁了金银锅的“烹煮众生”法能。
金银锅,不再杀气腾腾。
可林诚隐隐感觉,它即使存在三道裂痕,依旧是个宝物。
“可否将其修复?”
林诚举起裂痕金银锅,望向灵尘子,问道。
灵尘子稍微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回答:
“它们是秃驴的东西,相传是插香烛、盛斋饭之物,我不懂。”
“那我先将其收下,以后再说。”
林诚将裂痕金银锅收入怀中,准备以后再好好研究研究。
现在,先探索这处名为火云洞的山洞。
他们开始进入这处山洞。
山洞之中,空气燥热,内部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唯有那一百多具烧焦的尸体。
焦尸盘坐在地上,身上还残留着五行观的血色道袍和烂木面具的余烬。
它们呈现环形分布,共分三环,每一环坐着三十多具焦尸。
每一环都围成了圆圈。
圆圈的内部,盘坐一人。
灵尘子指向内部盘坐的那人,笑道:“看!那就是你师父我。”
林诚发现这些焦尸全都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昂着脑袋,向天咆哮。
似乎在自焚祭天之时,曾向天呐喊着什么、咒骂着什么,但无济于事。
灵尘子解释他们的动作,说道:
“我们这是在天地之间,刻下五行属火的道标,为天下火修,指明朝圣的方向。”
“好徒儿,你吸收阴阳卵,令金莲开花,激活了我们设下的这些道标。”
“有我们这些道标在,火云洞就是天下火修的朝圣之地,吸收天下火能。”
“有道标在,五行观将生生不息。”
灵尘子说的越来越激动,以至于最后攥紧双拳,抬头望天,厉声道:
“总有一天,火老会看见我们的道标,会认可我们的修行。”
“他会将我们带入真正的初火世界!”
林诚发现灵尘子越来越疯狂,不知道他说的话,到底几分真、几分假。
他问道:“灵尘子,你现在到底是生,还是死?火老又是什么?”
“生与死,有那么重要么?”灵尘子小手一摊:“我存在,不就行了?”
“至于火老,不可言说。有心火煞在,你以后会体会到的,终有机会。”
灵尘子望向火云洞中的那些焦尸,看见他们散发的火焰光柱逐渐熄灭。
于是,他拍了拍林诚的肩膀,道:“好了,我们该回五行观了。”
柳玉儿一直站在一旁,发现林诚没在跟自己说话,好像在跟空气说话。
她很奇怪,问道:“林兄,伱在跟谁说话?我在你左侧,你往右说什么?”
林诚猛地转头,望向柳玉儿,笑了笑,说道:“没什么,我喜欢自言自语。”
“这些焦尸都是谁?”柳玉儿又问。
“我的师父,和师兄弟们,他们也被老妖王杀死了。”林诚撒了一个谎:“我们该回去了,就让他们在这里安息吧。”
话音刚落,林诚带柳玉儿飞出火云洞。
临走之前,施展法力,将火云洞的洞口轰碎。
巨石彻底掩埋了火云洞的洞口,防止任何外来者发现这里。
——
——
东方以东,传闻的日出之地,有一片赤黄色的大湖。
湖水并非天生赤黄。
而是当太阳升起,照射大湖之时,反射其光芒,令大湖之水,赤黄一片。
一座屹立千年的古寺,建于赤黄大湖的正中心,立于湖中小岛之上。
天龙古寺,香火鼎盛。
此处虾夷之地的小小国度,仅有六百万百姓。
但在六百万百姓之中,至少七成都是天龙寺的信众。
百万信众,只认准这一处朝圣。
每日太阳东升之时,无数信众穿过狭长的湖上小桥,走入这座天龙寺。
等待日落之际,他们才满怀不舍的离开,又经过湖上小桥,各回各家。
赤色大湖之水无比炙热,若有人不慎落入其中,顷刻间烹肉煮骨、剥皮融肉。
千百年来,这座赤黄大湖的湖水之中,不知堆积了多少骸骨。
可这小小国度内的信众依旧络绎不绝。
甚至认为不惧生死的跨越湖上小桥,才是对佛祖的真正虔诚。
有些年老色衰、命不久矣的老信众,甚至会故意落入大湖水中。
以身献佛。
此时,太阳西落,晚霞染红了大湖水。
一位老和尚静静坐在湖水之中。
老和尚眉须纯白,容貌却异常年轻,穿着灰色僧衣,浑身绽放金光。
仔细望去,竟发现他并非坐于湖水之中,而是盘坐于湖水之上。
与那湖水相隔一指距离。
有种神秘的力量,托举着他。
白眉老和尚盘坐于湖水之上,闭目养神,似乎在修炼什么。
无数金光从他的万千毛孔中向外涌动。
这些金光凝聚在一起,逐渐浮现出“佛”的真容,笼罩着这位老和尚。
彷佛他已修成丈六金身。
在他的身后桥上,站着许多小和尚,全都仔细观察,用心学习。
他们都感叹,师父的佛法越来越高深了。
丈六金身已成。
中原世界那些解开道锁的道士们,恐怕扛不住师父的一记佛指。
“修炼佛法,靠的是平心静气,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改色。”
“戒骄戒躁,才能修成丈六金身,才能成为真正的觉悟者。”
白眉老和尚一边修炼金身佛法,一边教导桥上的小和尚们。
他身上的金光越来越浓烈,丈六金身也越来越稳固。
彷佛脱虚入实,宛若实体。
桥上的小和尚们纷纷低头,毕恭毕敬回应道:“弟子谨记。”
咚!咚!咚……
就在这时,阵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位小和尚从天龙寺跑来。
白眉老和尚瞧见他的焦躁摸样,恨铁不成钢般说道:
“戒骄,戒躁,忘了么?”
“弟子没忘,可确有急事禀报。”小和尚连忙站稳,深呼吸稳住心神。
白眉老和尚问道:“有何急事?”
小和尚回答:“禅房内的三千香烛,灭了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