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该轮到我重生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荧幕情侣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杭州,好。 西湖,美。 奈何他要赶紧回京城。 《京港爱情故事》要赶紧拍。 于东和他们一起坐火车回京。 “《心迷宫》上映11天,票房突破百万!” 于东恭喜赵磊。 他心里很高兴。 “这还是东哥协调影院排片功劳。” “要是影院不给排片,电影拍的再好也没用。” 影院给什么电影排片,排多少,就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回到京城后,还来不及见老爸和老妈一面。 刚下火车他就回宿舍收拾行李。 郑正勋已在等他。 上午11点火车到京城,赵磊他们乘坐下午15:20飞机去香港。 这次委托江至强帮他们办的工作签证,不然香港通行证只能在香港待7天。 7天时间,《京港爱情故事》这部电影肯定拍不完。 晚上在九龙三星级酒店休息时,赵磊和郑正勋商量明天拍摄计划。 明天第一场戏就是音像店戏份。 赵磊去音像店买磁带,在这里认识顾微微。 “郑哥,你说标志性人物选谁比较好?” “邓丽君,就像《甜蜜蜜》一样。”郑正勋坐在沙发上,用笔记录着。 “邓丽君并不适合赵磊这样的人听。” 不是看不起邓丽君,而是邓丽君在内地人尽皆知。 “鲍勃-迪伦。” “嗯。”赵磊点头:“他不错。” 郑正勋说鲍勃-迪伦,让他想到师哥贾宏声,这家伙拍过一部戏,自称是列侬的儿子。 这足够傻X! 同样,设置赵磊喜欢听鲍勃-迪伦,他和顾微微有相同爱好,然后在音像店里聊天。 这是年轻人疯狂时,就像非主流一样。 多年以后再看,会骂自己是傻逼! 从六十年代初,法国新浪潮时代开始,人们搬着摄影机在街上拍。 现在《京港爱情故事》也一样,两台摄影机拍中环音像店,一台在室外拍路人,一台拍室内。 赵磊拿着包走进音像店,顾微微正在招呼客人。 他在音像店找磁带听。 “有鲍勃-迪伦的吗?” “等等。” 陈慧琳笑场。 “咱们两个装不认识很尴尬。” “这是拍电影。”赵磊点上一根烟笑着说。 “OK!” 音像店里并没有鲍勃-迪伦的磁带,顾微微家里有,她再有一个小时下班,可以借给他听。 当顾微微下班后,赵磊才告诉她:“我是内地过来旅游的,你不怕我把磁带拿走吗?” “旅游。” “是看香港回归吗?”顾微微看着他问。 “对。” “咔!” 赵磊问郑正勋:“这幕戏拍的怎么样?” “很自然,还有人们好奇的目光。” 他一摆手:“这个无所谓。” 随后说到《广岛之恋》和法国新浪潮电影,国内有《秋菊打官司》这样路人围观镜头。 人们喜欢看热闹。 一个姓刘的富二代给陈慧琳送咖啡,长的还不错,人也很有礼貌。 “Kelly,你拍戏辛苦。” 刘建昊用瘪嘴普通话说:“导演,你也辛苦了。” “谢谢。”他接过刘建昊递来的咖啡,虽然赵磊不喜欢喝咖啡,还是礼貌性接住。 要是说:“谢谢,我不喝咖啡。” 很扫兴的。 他们中午吃过饭后,继续拍电影。 顾微微拿鲍勃-迪伦磁带给他听,赵磊拿出一个随身听。 把磁带放里,顾微微跟着哼起来。 “我请你看电影吧。” “看什么?” “《广岛之恋》。” 说到《广岛之恋》,下午就在百老汇电影中心拍戏。 位于尖沙咀油麻地的这家影院,去年刚开业。 拍完这场戏。 已经是晚上七点多。 明天上午陈慧琳还有工作,她要发行一张专辑,《红色高跟鞋》也收录其中。 第二天,傍晚。 这场戏在尖沙咀室外大排档拍。 顾微微要带着赵磊吃香港特色大排档。 两个人闲聊时,他说出《京港爱情故事》里经典台词: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顾微微夹起一个螃蟹腿,看着他问:“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最起码孤独的时候有幻想。”赵磊喝一口啤酒:“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生。” “咔!” 人们围着他们。 陈慧琳在香港也有名。 不过香港人口几百万,明星太多。 人们见到明星已当做习惯。 在大排档拍戏有好处,他们拍完戏,可以直接在这里吃。 《京港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就两个主角。 赵磊演赵磊。 陈慧琳演顾微微。 其他六个人配角戏份都很少。 有音像店老板。 顾微微男朋友。 酒吧老板。 还有街头画家。 “真的假的?”陈慧琳好奇问:“看电影能延长寿命?” “谁也不知道。”赵磊摊开手。 “我写这句台词,就是想要装个逼,和美女看完电影,总要说些什么吧。” 在大排档的路人听到赵磊这么说,都哈哈大笑。 他前世只在《一一》里看过这句台词。 香港的大排档他喜欢吃,特别是避风塘炒蟹、黑椒牛肉粒。 他感觉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可以赚很多钱,可以吃到这么多美食。 现在他这么想。 第二天去重庆大厦拍电影。 赵磊把昨天的想法推翻。 这里也有生活不幸福的。 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还要拼命工作。 陈慧琳告诉他:“新加坡和RB,有许多七八十岁老人工作,他们不赚钱就要挨饿,医疗费很高,儿女也不养老,只靠自己。” “RB不是发达国家吗?”他前世听过RB老人很长寿,生活很好,人过的很幸福,赵磊还准备带着父母去旅游。 “资本社会不养闲人,没用的老人就被丢弃被。” 赵磊一摆手:“不说这些烦人的话。” 避开不谈,就当不发生。 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自欺欺人。 “晚上,在游乐场摩天轮上,就像《爱在黎明破晓前》一样,有一场吻戏,你要准备好。” 他哈哈大笑:“我保证不吃韭菜盒子。” “我吃蒜苗馄饨。”陈慧琳哼一声:“谁怕谁。” …… 在中环摩天轮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把香港的高楼大厦打扮得花枝招展。 看着夜晚的景色,他竟有些紧张。 “你恐高啊?”陈慧琳问。 “唉,我第一次拍吻戏。” “昨天还吹船戏拍过。” 赵磊回道:“船戏没亲,现在要真亲。” “没事,我会对你负责的。” 这陈慧琳开朗的过头。 在摩天轮上,赵磊讲述自己童年,特别是关于爷爷的。 说到爷爷去世,他有些伤感。 陈慧琳自由发挥,趁着他回想起自己童年时,主动亲了他。 被她的发挥弄的一愣。 她揽着赵磊的脖子。 “我想亲你。” 两个人拍的吻戏,获得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掌声。 拍完这场戏。 赵磊竟然不敢再看陈慧琳。 走下摩天轮,陈慧琳问:“你有女朋友吗?” 赵磊摇头:“没。” “嘿嘿。”她笑笑,没说话。 拍摄第三天。 还是夜晚戏。 两个人漫步在深水埗地摊,进一步交流中,聊到家庭。 顾微微的父母是知识分子,都在大学里教书。 而赵磊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种地、喂牛供他读大学。 这次到香港旅游,还是他勤工俭学做家教赚的。 他很感激父母供他读大学,因为村里有许多女孩学习成绩很好,就是因为是女孩,就不能读书。 听到这里顾微微很生气,大骂封建余孽。 “重男轻女。” 赵磊反驳:“香港一夫一妻制从1971年才开始,香港才封建。” 两个人开始争论。 这时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你们在拍电影吗?” 赵磊苦笑摇摇头:“咔!” “再拍一遍吧。” 陈慧琳也笑出来。 扛着摄影机出来拍,确实会经常发生路人过来捣乱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