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调教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9章 一战即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诸公无须担忧过甚,火车运行平稳,安全可靠,这一点,制造局已是多次实验过了的。” 面对着群臣们的强烈反对,李贤头大难免,偏偏又发作不得,只能是无奈地温言解释了一番。 “陛下,请容臣愿先乘,以策万全。” 奈何,郭正一还是不答应。 “那行,郭卿就先上好了,诸公中若有兴致者,都可同车。” 实在是却不过郭正一的执拗,李贤也只能无奈地妥协了。 “陛下圣明。” 明显是担心李贤会反悔,郭正一在行了个礼之后,立马转身就上了车。 紧接着,二十来名胆子大的朝臣也都进了郭正一所在的那节车厢。 “呜……,亢嗤、亢嗤……” 不多会,随着一名制造局吏员挥动了手中的小旗子,火车再度缓缓启动,速度越来越快,转瞬间就已消失在了群臣们的视线之外。 “嗡……” 见火车启动后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群臣们当即就忍不住又议论开了。 “诸位爱卿都各自找地方休息一下好了,火车到偃师再转回来,差不多得一个时辰多一些,没必要都站在此处干等着。” 这辆蒸汽机车虽说是初代号,但,哪怕放之后世的蒸汽时代,也绝对不显得落后,毕竟其构思出自李贤之手,参考的是赫赫有名的胜利六型。 当然了,限于工艺水平,达不到胜利六型满载一百公里每小时的最高速度。 不过,初代号的最高满载时速也可达每小时七十公里。 只是,这等速度并不能一直保持,否则,对机车的磨损实在是太过严重了些。 通常来说,满载的平均时速大致在四十五到五十五公里之间。 而从洛阳到偃师的预铺铁轨正好是六十公里,虽说是空车而去,可因着是断头路的缘故,火车的速度自是不可能放到最大。 来回一趟,一个多时辰还是要的。 这时间不算短了,李贤可没兴趣在月台上吃风,在交待了一句之后,便即走进了新修没多久的候车室…… “陛下,这火车真是太神奇了,若能以之贯通南北,天堑变通途矣。” 一个多时辰很快就在闲聊中过去了,当郭正一再次出现在洛阳站的站台上时,脸上满满都是惊喜之色。 “呵,会有那么一天的,只是需要时间,再有,筑路的人力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且先开通从浚仪到长安的双轨铁道,以彻底解决漕运不畅的问题,然后再陆续向各省铺开,争取用十二年的时间,实现各省通车。” “为此,朕决意在工部多设一铁道司,专一负责火车、铁路的建造及运营,职衔就暂定为侍郎好了。” 李贤当然也想尽快把铁路铺遍全大唐的疆域,奈何,这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个小数目字,纵使大唐如今已踏上了巅峰,也同样没办法一蹴而就。 “陛下圣明。” 郭正一的思想向来偏保守,对新鲜事物一向不是太感冒,但,在对待蒸汽机车上,却是例外。 概因他深刻地意识到火车通了的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无疑有利于皇朝的稳固。 至于货运、客流什么的,他其实并不在意那么许多。 “呵,诸公,且随朕一道登车,好生体验一下,什么才叫风驰电掣。” 君臣相处如此多年了,李贤只一看,便知郭正一的真实想法,但却并不说破,也就只是淡然地笑了笑…… “诸公,都议议看吧,此事当如何处之?” 就在洛阳那头一派欢庆之际,碎叶城却是一派的愁云惨淡。 不为别的,只因陈东所部已经过了天山,直抵石漆河城(今之精河县),距离碎叶城也就只六百二十余里了。 换而言之,唐军半个月内就会兵临城下。 接到线报后,李贞彻底急了眼。 没旁的,他都已往巴格达派去了十数拨使者了,却愣是没能唤回李冲的主力大军。 如今的碎叶城,哪怕都已全民皆兵了,可也就只聚集起了不到六万的兵力,完全不是陈东所部的对手。 “陛下,老臣还是认为当得轻装急撤,在汇合了太子殿下所部后,迅速向西挺进,只要能打到欧罗巴洲,自可再建一大国。” 在裴炎看来,根本没啥好议的——李贤既是出动了三路大军,那就绝对不可能半途而废,不赶紧逃,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裴相此言差矣,从此到欧罗巴洲,万里迢迢,我军但消稍有闪失,岂不是自陷死地。” “陛下,臣以为当得坚守待援为宜。” “不然,陛下,臣以为守不得,太子殿下所部远,而叛军近,我军实难坚持到太子殿下所部回援,当急撤。” …… 裴炎这么一带了头,群臣们倒是都跟着踊跃发言了,只是,扯来扯去,依旧都是老一套,竟是无一人能道出破敌之策。 “卿等就无人敢去破敌吗?” 李贞顿时忍无可忍了。 “……” 这话,根本没人敢接。 原因很简单,能打的将领都被李冲给带走了,剩下的这些武将中,大半都是老弱,本领不济不说,斗志更是全无。 “朕莫非就只能当个逃跑天子吗,嗯?” 李贞很生气——平日里高官厚禄养了一大帮人,真到要用时,居然就没一个能派得上用场的。 要知道他都已是六十五岁,真心经不起折腾了。 “陛下,微臣愿率部死守碎叶城,只是,兵凶战危,陛下您乃万乘之躯,断不可自困险地,微臣恳请您先行移驾巴格达,以策万全。” 这时候,一名中年文官突然从旁闪了出来,朗声进谏了一番。 他正是李贞的女婿裴守德。 “嗯……,再议!” 说来说去,还不是要逃。 李贞顿时烦透了,霍然起身之余,就此拂袖而去…… “报告司令,我军的冬季作战服运到了。” 十月初七,巳时七刻。 石漆河城,总指挥部中。 陈东正与一众师长们研讨着攻打碎叶城之计划。 突然间却见一名少校参谋急匆匆地从门外行了进来。 “来得可真是及时,走,看看去。” 大军在石漆河城足足停驻了四天时间,等的就是这批从玉门关运来的作战服。 如今,总算是到了。 陈东紧绷了多日的神经彻底为之一松。 城外。 到处都是骆驼,一眼难以望到边。 驼峰上满满当当地载着大量的棉衣、棉被等物,更有不少装载着弹药的马车随行。 混乱难免。 但陈东却是一点都不介意,紧着便让人卸下了几件棉衣。 “真丑。” 在叫了名士兵当场穿上后,第三师师长王成忍不住眉头狂皱。 “呵,感觉如何?” 确实丑,相较于笔挺帅气的帆布制沙漠作战服而论,灰色的棉衣臃肿不堪,再配上白披风,更显怪异。 不过,陈东关心的不是这个,他在意的只是能否合用。 “报告司令,很暖和。” 士兵同样不在意好看不好看,毕竟天已渐冷,没有御寒衣物的话,别说打仗了,便是行军都难。 “那就好,命令后勤辎重团迅速清点所有棉衣、棉被,务必在两日内下发到各师,三日后,兵进碎叶城。” 后勤补给既已跟上,陈东可就不打算再在石漆河城多逗留了…… “报,启奏陛下,叛军兵出石漆河城,正在向我碎叶城急行而来。” 十月十一日,末时三刻。 碎叶城,皇宫中。 李贞正自闷闷不乐地独饮着。 冷不丁却见一名报马满脸惶恐之色地闯上了堂来。 “什么?” 一惊之下,李贞手中的酒樽顿时便掉落在了地上,残酒乱溅。 “陛下,贼军大举出动了。” 见李贞如此丧魂失魄,报马不得不赶忙出言提醒道。 “来人,快,宣正五品以上的大臣速速到此议事。” 在打了个哆嗦之后,李贞终于猛醒了过来…… “报告司令,军情局内线传来消息,叛贼李贞已于两日前率众西遁,只留裴守德率一万五千步骑留守碎叶城,现有其兵力布防图一份,请您过目。” 十月十三日,大军正自迤逦而行中,一名军情处参谋带回了条至关重要的消息。 “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六天内赶到碎叶城。” 这,真不是个好消息。 陈东其实很希望李贞能把李冲所部全都调了回来,那样的话,唐军便可轻松地施展围点打援战术,一口气全歼西域军主力,从而一举完成平乱大业。 可现在,李贞到底还是逃了。 这就意味着唐军必须长途追击,消耗陡增不说,变数也因此多出了不少。 当然了,速胜的机会还是有的,那便是在最短时间里攻克碎叶城,而后以骑军展开快速追击,于途中全歼李贞所部。 只是,这并不容易。 此时此刻,陈东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报,禀都尉大人,叛贼已至,距我碎叶城已不足三十里了。” 十月十八日,申时将至,气温陡降,将雪未雪。 裴守德午睡方起没多久,一名报马就急匆匆地赶到了。 “嗯?” 一听这话,裴守德顿时就愣住了——在他的预想中,唐军最快也得四天后方才能抵达碎叶城。 但现在,唐军居然已经杀到了。 这等行军速度未免太过惊人了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