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道:从考科举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四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青山镇,李清泉飞快的来到药铺,这家药铺的名字叫做吴家药铺。 东家姓吴,掌柜的也是东家本家的,平常都被人称呼为吴掌柜。 掌柜的不是药铺的大夫,毕竟是开药铺的,肯定有坐堂的大夫。 李清泉轻车熟路的走进药铺,很快就被吴掌柜接待。 “车前子五斤,十文,金银花二两,三十文,柴胡三斤,算你十文,总共五十文。” 李清泉飞快的点点头,十天时间能够获得五十文,每天相当于五文,对一个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交易完成,李清泉走出药铺,直接来到永安书局,书局的小二看到李清泉,笑道:“又来租书?这次租哪本?多久?” 李清泉问道:“租《大学》多少钱?” 小二赶紧说道:“《大学》是四书之一,自然贵点,十五文一天,一百四十文十天,四百文一个月。” 李清泉犹豫了起来,四书五经还是一个月起租便宜点,但是他没有那么多钱。 “给我来十天的吧。” 李清泉身上只剩下一百六十文了,只能租十天的。 李清泉倒也不怕多花钱,四书五经可不是三字经等,科考的时候会考的。 租书完毕,李清泉飞快的赶回了李家村,对于农家孩子而言,一来一回不到两个时辰。 回到村子里,在山上采了点野菜,这才回家的。 反正李老三家的人对李清泉不怎么管,又不会丢了。 次日晚上,李清泉看了看进度,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进度:大学(3/100) 一天时间,虽然没有读几个小时,但是每十遍增加一个进度点,这四书五经可比启蒙读物难多了。 “每天三点进度,这要读完,还必须得一个多月,这还只是字数最少的大学,唉。” “科举,任重而道远啊。” 叹息完毕,李清泉闭上眼睛,开始睡了起来。 十天后,看着才三十点的进度,李清泉叹息不已。 接下来就是去还书了,实在没钱了,抵押在书局中的三百文还是要拿回来的。 到了书局,李清泉快速的还完书,拿着自己的三百文钱,犹豫了片刻,和掌柜问道:“孙掌柜,不知道这里的笔墨纸砚怎么卖?” 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笔墨纸砚,他也需要练字,如果字太难看了,试卷考官看都不会看一眼。 孙掌柜笑道:“小哥,一刀纸给你算百文,笔算你三十文,墨锭算你七十文,石砚八十文,如何?” 李清泉苦笑道:“行,多谢孙掌柜。” 他自然知道,孙掌柜卖给自己的都是最便宜的,可贵点的他也买不起啊。 一刀子只有二十张,相当于五文钱一张,这也太贵了吧,还只是最便宜的纸张。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二手毛笔和石砚,李清泉不由叹息道:“幸好墨锭不是二手的,还好,还好。”. 他也知道,如果买一手的,这些东西的价格恐怕要翻倍了。 回到山洞中,把这些东西和剩下的四十文钱藏了起来,这次没有出售药材,也没有得到更多的钱财。 回到家,小妹摇摇晃晃的在院子里走动,王氏看着两个小家伙,李清龙早就不知道去哪里野了。 “二婶,清虎,清雪。” 王氏摸了摸肚子,笑着说道:“清泉回来了啊。” 李清虎和李清雪眼睛一亮,看到李清泉回来了,惊喜的冲了上来。 “二哥,你回来啦。” “锅锅,抱抱!” 李清泉笑着抱起李清雪,揉了揉李清虎的脑袋问道:“你们有没有乖乖听话呀?” 李清虎和李清雪飞快的点点头,又偷偷的看了看王氏,看到王氏没有揭穿他们,这才松了口气。 水潭里的鱼差不多抓完了,十多天时间,李清泉就给李家创造了差不多七钱银子的收入。 苏氏兴奋的合不拢嘴,熊氏和王氏也高兴,毕竟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谁也开心。 接下来的日子,李清泉开始练字,只是当他看到纸上写出来的字后,不由苦笑不已。 “理科生就是理科生,写字什么的真是太为难人了。” 看着狗爬一般的文字,李清泉摇摇头,慢慢的练习起来。 为了不浪费纸张,李清泉找了块木板,毛笔沾着水在木板上写着。 两个月后,李清泉看着纸上的文字,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经过两个月练字,写出来的毛笔字总算可以看的过去了。 背着一个麻袋,朝着青山镇走去。 李清泉每次去镇子上,都是和大集错开的,因此村子里的人也没有在镇子上见过他。 药铺,吴掌柜笑道:“小哥来了?这次有什么收货吗?” 李清泉从麻袋中取出两个多月的收获,笑着说道:“掌柜的,你看看,值多少钱。” 吴掌柜认真的算了算,笑着说道:“小哥,这些药材都是我需要的,这样吧,总共给你六钱银子,怎么样?” 李清泉点点头,六钱银子也就是六百文,这个价格很公道,李清泉也可以得愿以偿的租书了。 永安书局,小二很悠闲,来这里租书的人并不多。 虽然这个时代只有科举有出路,但是谁都知道,想要考科举就必须花费很大的价钱,能不能考上还不一定。 就整个李家村而言,也就村长的孙子读过几年私塾而已,只是认识字,考科举什么的,根本没想过。 因此,若是李清泉能够考上个童生,在村子里的地位绝对会大有提升,毕竟年小的童生是吃公家饭的。 孙掌柜笑着问道:“小哥,需要点什么?” 李清泉说道:“孙掌柜,给我来三天的大学和十天的中庸。” 孙掌柜笑着说道:“要一起?” 李清泉赶紧摇摇头道:“算了算了,先来十天的中庸吧,至于大学,缓几天,囊中羞涩啊。” 孙掌柜笑道:“好嘞,中庸和大学一个价,你缴纳四百四十文就行。” 李清泉有信心痛的拿出四百四十文递给掌柜,掌柜写好凭证,和书籍一块交给李清泉。 “小子,你可拿好了,这本书七成新。” 李清泉赶紧说道:”多谢孙掌柜照顾。” 孙掌柜笑道:“我知道小哥准备考科举,以小哥的本事,以后中举了,可别忘了我啊。” 李清泉赶紧说道:“绝对不会,哈哈。” 交谈了一会,李清泉快速的离开了,来到镇子上已经很久了,是时候回去了。 傍晚,李清泉提着一篮子野菜回到了家,马上就要十一岁了,他可不想下地干活。 这个时候李老三和李怀义,李怀孝都出去找活干了,毕竟九月份才种麦子,中间这段时间还是要赚钱的。 熊氏看到儿子回来了,笑着说道:“你小子,最近老是往山上跑,到底在做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