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辽东雄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九十二回 出征的目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哐当、哐当……” 火车滚滚向前。 尹咱呼图克图在颠簸中,整个人都感觉飘了起来。 但他的眼神始终注视着杨承应——正在摆弄他带来的火枪。 杨承应通过观察,确定这是一款厄鲁特鸟枪。 厄鲁特部是卫拉特部另一个音译名称,卫拉特部得到了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技术支持,自行研制出火绳枪和轻型炮。 传统认识是沙俄支援了他们,这纯粹是臆想。 沙俄为了东扩,严格下令不得把火器技术外泄。 是奥斯曼帝国为了对抗劲敌萨法维波斯,用远交近攻策略,向中原传播火器技术。 明朝将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火器,取名为鲁密铳。 固始汗意在藏地,让出盟主大位。 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与鄂齐尔图汗并为卫拉特盟主。 巴图尔珲台吉很重视火器发展,开始自行铸造火绳枪。 为什么这么肯定呢? 通过观察,杨承应确信,这杆火枪是准噶尔人造的,绝不是从奥斯曼买来的。 因为这杆火绳枪造的很认真。 长一米八,口径十五毫米。铁制枪管长一米三四,用四道铜箍和两条皮绳固定在枪床,末端与枪床契合,没有螺栓。 击发部位在枪身右侧,火门上有个盒子,可以旋转180°,以遮蔽风雨,十分精巧。 枪托笔直狭长,下倾35°。 扳机为较早期的钮扣式。 枪身上镀有纹饰,可以看出做工很是用心。 虽说如此,但在杨承应眼中用四个字形容这把枪: 华而不实! “卫拉特蒙古目前有多少杆这种枪?”杨承应忽然问。 尹咱呼图克图听完翻译,愣了一下。 他不是思考如何回答,而是脑子被颠簸得不够用。 “数量不多。” 活佛忍着恶心想吐,答道:“卫拉特蒙古的锻造工艺完全无法与中原相比,但一直在努力制造。” “这话我信。”杨承应笑了。 训练一个弓骑的费用,是训练火器手的三倍。 并且造箭支的工艺,也是一门学问。 杨承应又问道:“罗刹人的事,你知道一些吗?” “知道。准噶尔部和罗刹人交战好几次,从前在哈萨克北边有个库楚汗,被罗刹国击败后,跑到准噶尔人的地盘,准噶尔人将他成功驱逐出去,并且一直追赶,直到遇见罗刹人。” 活佛努力回忆着,答道:“如果从那时算起,接触他们已经四十多年了。” “你怎么看罗刹人?” 杨承应很好奇。 毕竟自己的想法都是从历史典籍提取而来,尹咱呼图克图则是作为当事人,看法肯定不同。 活佛面露疑惑。 事实上,他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从成为活佛那天开始,他一直奔走四方,作为使者频繁往来藏地与西域之间。看書菈 唯一想的事,只有如何让黄教大兴大盛。 活佛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一个合适的词形容罗刹人: “蚊子。” “这词有趣。” “他们总是一小股一小股的出动,今年击退,明年又冒出来。唯一觉得不恰当,大概只有他们特喜欢冬天。” “哈哈……这是你们没有领教他们真正的厉害。” 换句话说,沙俄当时的进攻方向是出海口。 彼时奥斯曼帝国还是一等一的厉害,沙俄和他们打得难分难解。 对于东方,自然没有那么看重。 再加上路途遥远,攫取利益只能靠先遣队。 “您或许说的有道理,不过这种事不是我一个老和尚操心的。” 活佛说道:“还有我听罗刹人提起过您,他们的先遣队在您手上吃了不少苦头。” “这场战役过后,就不是‘吃苦头"那么简单。” 杨承应说道:“不过我想就算是遭遇重挫,他们也不会停下向东的脚步。” 毕竟没有威胁到统治区域的核心,一次战败不会阻止他们。 “殿下不是要打卫拉特蒙古吗?”活佛被杨承应的话惊到了。 “是啊。但是与攻打卫拉特蒙古相比,我对于远征贝加尔湖以北的罗刹国兴趣更大。” 杨承应轻笑着说道:“打卫拉特蒙古或许去,或许不去,我只是想让卫拉特蒙古紧张一下。” 这番话,让尹咱呼图克图有些头晕。 他开始脑补,也许杨承应并不真的打算进攻卫拉特蒙古,只是为了恐吓他们,让自己能腾出手驱逐像蚊子一样的罗刹人。 可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 如果只是为了驱逐一千余人的罗刹人,犯不着身为统帅的杨承应亲自出发。 难道他要趁机彻底掌控外喀尔喀三大部? 尹咱呼图克图直到此时,才发现自己了解对方太少,完全不知道制造出“可以跑的怪物”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看见活佛沮丧的表情,杨承应眯起眼睛,让你捉摸不透吧。 因为杨承应的战略目标不止是一个,而是分阶段的。 南边的事始终萦绕心头,杨承应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长时间不待在大本营沈阳。 “老和尚有一点不太明白,不知殿下可否告知?” 尹咱呼图克图忽然问道。 “你问,但回不回答在我。” “殿下是打算统治卫拉特蒙古吗?” “看情况。” “额……” “殿下的目的之一,只是不让固始汗入藏!” “不错。这是最基础的目标,达成可以随时收兵。” “原来如此。” 尹咱呼图克图明白了,原来对方构想的是打残卫拉特蒙古,收编外喀尔喀蒙古,对内震慑下辖蒙古各部落,消除北患。 然而,杨承应似乎看出活佛所想,开口道: “有一件事忘了告诉你,我不会伤害和硕特部以外的蒙古部落,不能让罗刹人有机可乘,顺势侵占草原。” “啊!” 尹咱呼图克图震惊了。 哐当……哐当的火车声停下来,蒸汽腾腾。 祖泽沛来到头等车厢,向杨承应抱拳: “恭迎殿下回京。” “各府官员,全军将领都到齐了吗?”杨承应问。 “都已经在崇政殿等候多时,只等殿下到来。” “好。你先走一步,告诉他们‘我回来"的消息。” “遵命。” 祖泽沛躬身退下。 杨承应起身,沿着车厢的走廊走到出口。 他停下了脚步,举目眺望——蓝天白云下,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