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大宋,开局喜提满门抄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2章 单刀赴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林萧站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杀我,付出这么大代价值得吗? 如果是贤王爷的儿子,就算我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当年刘太后就把孩子当成贤王爷的儿子抱走的,除非仁宗皇帝不是贤王爷的儿子。 那又是谁的儿子? 不会是白眉的吧,满朝文武都是白莲教的人。 林萧被自己的想法吓得亡魂皆冒,又仔细想了想也不可能,那白眉还大费周章造反干嘛?难道是为了抢自己儿子的江山?神经病吧! 林萧又否定了这个想法,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赵惟正,仁宗皇帝是赵惟正的儿子,赵德昭的孙子,大宋帝国本来的合法继承人,只有这样才能让满朝文武心甘情愿帮他。 但是这件事不能说,说出来要出大事,赵光义为了皇位杀了赵匡胤,害死了他的的几个儿子,朝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如果赵匡胤的后人做了皇帝,会让很多人害怕会不会反攻倒算,很多人会想要杀死赵祯,所以这些人不惜代价也要瞒住真相。 仁宗皇帝是赵惟正的儿子,可贤王爷赵元俨是太宗赵光义的儿子,为什么要帮赵匡胤的后人登上帝位。 这个问题要亲自问问贤王爷了。 如果仁宗皇帝是赵匡胤后代这件事捅出去,不知道刘太后知道了会不会发疯,到时候不止血流成河这么简单了,仁宗皇帝的命能不能保住谁又知道。 林萧苦笑了一声,我对谁当皇帝都没意见啊,派人来杀我之前为什么不事先问问我。 六扇门的人和禁军的人都到了,刘奇峰亲自下令,包围呼延府,他去宫中请旨。 仁宗皇帝震怒,当街刺杀朝中重臣,简直无法无天,他第一时间下旨灭呼延守信九族,八百里加急传旨延州指挥使狄青,让他去太原府动手。 六扇门和禁军精锐尽出,冲进了呼延府中大开杀戒,这次呼延府的鸡蛋都得摇散黄。 林萧骑上呼延守信的马转身回了六扇门。 出了这么大的事,六扇门的人都回来加班了,林萧跑到六处,让六处找到赵惟正的所有信息。 皇家的大小事都有专门的记载,很快赵惟正的卷宗被拿了过来。 林萧看到了赵惟正的信息,天圣三年,以久病,帝欲尉安之,由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乐安郡公特拜建宁军节度使。 卒! 赵惟正居然已经死了。 林萧继续往前翻,果然二十年前,大中祥符四年春,他妻子产有一子,早夭。 这个孩子应该没有早夭,是被贤王爷抱走了,这个孩子应该就是当今官家仁宗皇帝赵祯。 现在怎么办? 赵祯是赵匡胤后代的事情绝对不能说出去,但是必须得找赵元俨说清楚,否则他还会不停地找人来杀自己。现在自己手里有牌,必须找赵元俨谈一谈,不然就鱼死网破。 这时候阿飞来了。 阿飞问:“怎么样,没事吧!” “没事,我很好。” “这几天让我开保护你吧,虽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他们还会来杀你。” “好吧,跟我出去一趟。” “这么晚了去哪里,现在外面很危险。” “别问,跟我走就行了。” 林萧和阿飞骑马来到了贤王爷府上。 管家看到林萧,眼中露出一丝惊恐。 林萧对阿飞说:“在外面等我,我一个人进去。” 阿飞迟疑了一下,林萧说:“你在外面我才安全。” 他今晚要单刀赴会。 管家带林萧进府,贤王爷赵元俨在等他。 贤王爷置办了酒菜,请林萧入席。 林萧也不客气,两人对面坐下。 林萧开门见山:“为什么要杀我,还两次。” 贤王爷哈哈大笑:“你一个人进来,不怕我杀第三次吗?” 林萧也笑了:“我敢来,自然不怕。” “够胆!”贤王爷赞了一声,举起酒杯,两人对饮了一杯。 林萧说:“这件事到此为止如何,今晚的事就当没发生过。” 贤王爷疑惑地道:“你到底知道多少。” 林萧盯着他,一字一顿地说:“当今官家是赵匡胤的后代,赵惟正的儿子,我说的对与不对。” 贤王爷瞳孔一缩,赞道:“一点不错,林子风果然名不虚传,我就怕你查到,还是被你查到了。” “是你自己蠢,派人来杀我才露出了马脚,在陈州路上截杀我的是呼延守信的儿子呼延庆吧!本来我想置身事外的,你何苦一定要杀我?” “我不敢冒险,如果事情暴露,朝廷至少会死一半的人,官家能不能活着也不知道,只好出此下策。” “我很好奇,你是太宗的儿子,为什么要帮太祖的后人重新登上皇位。” 贤王爷哼了一声:“虽然太宗是我亲爹,但他做的那些龌龊事我也看不惯。” “就这?” “就这!” 林萧说:“我今天来就是告诉你,这件事到此为止,谁当皇帝对我都一样,这件事跟我没关系,我也不会说出去,你也不要再来找我麻烦。如果还有下次,这件事京城所有人都会知道,包括太后。” “我该怎么信你?” 林萧忽地站起来,指着贤王爷:“赵元俨,我不是要你信我,我是来警告你的,我再说一遍,不要再有下次!” 林萧怒气冲冲出了门,王府三百府兵已经全副武装在院子里等着,只要一声令下就冲上去把林萧碎尸万段。 管家用眼神询问贤王爷,贤王爷摇摇头,意思是让他走。 林萧顺利地出了王府门,阿飞松了一口气。 阿飞问:“怎么回事,难道主谋是贤王爷?” “这件事你别管,也别问,今天晚上我们没来过这里。” 阿飞闭上了嘴巴。 延州,狄青府上 使者急匆匆进来呈上一封信:“京城八百里加急。” 狄青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一封密旨。 狄青看完立马下令:“副官,令军队集合,官家密旨,太原呼延家造反,我们现在去平叛。” 狄青拿来地图,狄青仔细研究了地图,想到秘旨上京城已经动手,算了算时间,呼延家早应该得到消息逃跑了,不可能在太原府等着,会逃到哪里? 太原府离辽国近,呼延家和辽国不清不楚,大概率是投奔辽国,如果京城事发他们就接到消息出发,现在能到哪里? 扶老携幼速度不会太快,我如果现在用骑兵突袭,在雁门关就能够堵住他们。 狄青下令:“五千骑兵,现在跟我去雁门关,诛杀呼延家叛贼。” 副官不解的问:“呼延家不是在太原府吗,我们去雁门关干嘛?” “先出发,路上我跟你解释。” 五千骑兵从延州出发直插雁门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