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大宋,开局喜提满门抄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9章 造一支无敌舰队出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京城 一场关于是否要废除改革的讨论在继续,要求废除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改革派难辞其咎。 现在改革派成了过街老鼠了,京城谁提起来不得咬牙启齿地骂一句丧尽天良。 朝廷上废除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王曾第二次上书请辞,仁宗皇帝留中不发,沉默不语。 杭州 林萧看着王安石制定的改革方案问:“你现在明白你父亲错在哪里了吗?” “急功近利。” “还有吗?” “识人不明。” 林萧摇摇头说:“这只是表象,改革的目的是让国家和老百姓都得利,如果只让朝廷和个别人得利叫掠夺。现在改革派所有的改革措施只对朝廷有利,对官员无利,与商人抢食,对民众压榨,你说谁愿意支持他,就是变相的掠夺民众和商人的钱财给朝廷,最后肯定是一塌糊涂。” 王安石若有所思。 林萧说:“现在杭州是个机会,不仅要给农民都分土地,让老百姓得利,如果能把两浙路官员一网打尽,正好借此机会精简机构,解决冗官问题,替财政节省大量开支。你写个精简机构的方案,等合适的时候递上去。” 王安石领命去了。 曹丹姝说:“他还是个孩子,你是不是对他太苛刻了。” 林萧说:“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我这是为他好,别管了,杭州可能要乱一阵子,我们去苏州住几天。” “苏州?为什么要去苏州。” “苏州才是许万石的老巢,我怀疑他的账本藏在那里,还有个江南造船厂在那边,官家让我去看看。” 第二天,钦差仪仗离开杭州去了苏州。 苏州州府吴若章不敢怠慢,带苏州大小官员出城迎接。 林萧住在了梅园,巧了也是许万石的产业。 吴若章来请安,林萧说:“官家命我来看看那些商船造的怎么样了,还需要这些船把货物卖到西方,换银子回来。” 吴若章带进来一个人,江南造船厂的总监令狐修。 林萧问令狐修:“现在已经造了几艘商船了?” “回大人,造好了三艘福船,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 “怎么才五六百人,太小了吧,而且一年才三艘,这怎么够?你们能造出最大的船有多大?” “最大的可以造载两三千人的宝船,只是现在没法造。” “为什么?” 令狐修老老实实回答:“没钱,一艘这样的宝船至少要百万两银子,谁造得起。朝廷每年也拨不下来两百万两银子。” 林萧明白怎么回事了,还是因为不重视海贸,没人愿意造这么大的船。 林萧突发奇想,现在这个时代大宋的造船技术是最牛的,我为什么不造一只舰队出来,还搞什么贸易,我全世界掠夺,搞殖民地不香吗? 想要造舰队,必须有大炮,如果我有一百艘战舰,组成一个无敌舰队,把全世界抢个遍,美滋滋。 他激动地问:“能造战舰出来吗?” 令狐修点点头:“只要有钱,什么都能造出来。” 林萧大喜:“我给你三千万两银子,你能造多少艘出来,要最大的那种战舰。” 令狐修哆哆嗦嗦地说:“至少二十艘,不知道大人要这么多战舰干嘛?” 林萧哈哈一笑:“这个你别管,我给你钱,你只管造就行了。明天我去看看你的船怎么样,有没有要改进的。” 令狐修不解的问:“大人也懂造船?” “略懂,略懂!” 江南造船厂在长江入海口,那时候还没有上海,还归苏州管辖,第二天林萧来到江南造船厂,见到了所谓的福船。 苏州从三国东吴时候就有造船的历史,那时候叫温麻船,东吴的温麻船已具有一定规模,船身长达50多米、宽达7米、高达10米,可以装载六七十人,或者载货近百吨。 到了宋代有千年造船经验的积累,造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现在除了江南造船厂,在福建泉州也是造船中心,可惜到了明清朱元璋搞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片帆不下海,造船技术慢慢落后,反而被西方殖民了全世界。 林萧拿出那本历史书,上面记载北宋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宋廷因为要派遣使团访问高丽,诏令浙江定海(今镇海)船坞制造了两艘巨舰,一艘命名为“鼎新利涉怀元康济神舟”,一艘命名为“循流安逸通济神舟”。“神舟之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也”。换言之,一艘神舟的装载量至少是六千料,换算成今天的说法,载重达360吨,排水量可达1000吨以上。 郑和下西洋算是中国古代造船史的巅峰了,可惜只想着出去友好交流,没想着当强盗,真是愚不可及。 我要造一只大宋无敌舰队出来,到西方搞殖民,把印度波斯西欧全变成大宋的殖民地,把全世界的财富都抢到大宋来。 他在令狐修的陪同下参观了一艘福船,福船整体都是用木头打造,外面裹上铁皮,上面是船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动力,现在的船主要靠风帆和人力。如果能采用烧煤的蒸汽轮机,船的速度可以提升十倍。 还要赶紧把大炮研制出来。 林萧对令狐修说:“我这就派人把银子送过来,你赶紧招募工匠人手开始造。” 令狐修说:“江南到处都是工人和造船工匠,只要银子到手,随时可以开工。” 大炮的研制他决定放在陷空岛让五鼠来搞,只要成功了让他们到高丽倭奴国和南洋开始当海盗抢劫。 林萧在系统里兑换了船上用的红夷炮图纸和制造工艺,让狄虎送到陷空岛,让他们开始研制这种大炮和炮弹出来。 烧煤的蒸汽锅炉只能交给六扇门四处研究了,先用帆船,如果研制成功,将提前开始工业革命。 这件事不能急,得慢慢来,林萧回到苏州,开始着手寻找许万石的账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