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酒江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准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瀚海演武以及佛道辩论之后,便是三伏天气。 天地之间犹如一个大蒸笼,热得让人受不了。 宜静不宜动。 天王于朝会期间封赏了一百一十八位千夫长以及十二位万夫长。 武选头甲,点名铁塔。 众人无异议。 经过几日鏖战,铁塔的体魄更胜从前。 而且恢复得极快。 短短五日时间,便已经将身上的伤势养好。 一百一十八位龙腾中郎将以及十二位龙腾将军。 分两列站于天王右手边。 天王看着这些新鲜面孔,脸上满是笑容。 有了这些人,瀚海帝国二十旧部的势力可谓是此长彼消。 十万龙腾新军以及二十万运粮兵早已登记造册,这些从各地州郡征兵而来的新军,半年后便会北上,北伐鲜卑段氏。 按照谋士所说,演武仅仅是一练,北伐鲜卑段氏是二练,横扫鲜卑各部才是三练。 若是成功三练,瀚海帝国不仅可以在几年之内解决内忧外患,而且数年之后的兵马钱粮将远远超过天衍,国力日盛。 到那时,天王就可以厉兵秣马,挥军南下,统一神州。 如此壮举,想想都令人热血沸腾,更别说身在其位的天王本人。 除此之外,佛道辩论如天王所愿,天龙寺方丈胜出。 虽然坊间传闻,天龙寺方丈是最后一日才险胜龙虎山天师一筹,但是这并不影响佛教胜出带来的声势。 佛教是瀚海帝国国教。 道教是天衍帝国国教。 如今佛教赢了道教,岂不是说瀚海帝国赢了天衍帝国? 人心所向,大势倾斜。 既然瀚海帝国得了人心,日后瀚海帝国对天衍帝国用兵,那也是人心所向。 天王看向众朝臣之时,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朝会声势浩大,除了封赏一百三十位将军之外,还有几道旨意。 第一道,瀚海帝国各州郡将军之职由各地异姓王直接选举任用,刺史以及下辖六部二十四司之职由朝廷选举任用。 这道旨意是对上次旨意做的补充,众朝臣互相使眼色,看来十八位异姓王进京,已经和天王达成了某种共识。 第二道,天后早逝,天王今念舞姬郑氏温婉淑德,娴雅端庄,册封为天后,正位中宫,立郑氏之子邃为皇太子,从此迁居东宫,勤政爱民,多修德政。 这道旨意来的有些晚,年前朝堂之上便已经有了这种声音,只是直到今日才明旨诏令。 其余皇子神色皆无,垂头丧气,恍若行尸走肉一般。 呆呆地立于一旁。 新任皇储,皇太子邃年不过十八,姿容俊美。 众人不清楚立太子之事天王用意何在,诸位皇子身后的外戚没有一个是显赫出身,皆出身普通世家,甚至是寒门。 第三道,任命大冢宰王阳为前将军,大司马张举为后将军,姚氏老祖,姚弋仲为左将军,苻氏老祖,苻洪为右将军,提调禁军将军石悯为北伐前军都督,姚弋仲,苻洪分别为北伐左右军都督,天王为兵马大元帅,坐镇中军。 抽调五万禁军,由前军都督石悯统领。 立秋之后在城外安营扎寨,操练兵马。 苻姚两部各抽调两万五千兵马,由苻洪,姚弋仲两位新任左右将军,北伐左右军都督统领,立秋之后同样在城外安营扎寨,操练兵马。 冬月初一,天王亲自于城外校验三军。 此次校验,与凤凰台演武不一样,主要是校验三军阵型,各种兵马器械配备,熟练使用等情况。 其余二十万运粮兵也不会闲着,会跟随二十万北伐大军同时操练。 天王不知道这四十万兵马等到自己校验的时候,是否已经学会各种阵型,是否熟练使用各种兵器,是否熟练骑乘战马,是否学会野外战场应该注意的各种事宜。 但是,此时此刻,他满怀期待。 大朝会之后,小朝会依旧。 六部主官,以及新任北伐大军三个都督,集结一堂。 清凉殿 青釉大瓷盘内放满了冰坨子,将夏日的暑气隔绝在外,屋内凉风阵阵。 天王坐在主位,少了一丝朝堂之上的威严,多了一丝亲近。 今日小朝会与上次不同的是,没有了老人与慕容元华,换成了苻姚两位老祖。 “大司徒崔悦。” “臣在。” “北伐之事还有半年准备时间,你务必保证北伐大军的粮草供给,兵器,甲胄,战马等所有消耗,三军出征,粮草先行,此事重之又重。” “启禀天王,四十万士兵以及十万战马一年所需粮草五百六十万亩,一千四百万担,臣已经将往年旧粮统计完毕,足够北伐大军食用三年之久,今年又赶上风调雨顺,新粮收成也应该不会出问题。” “大司徒做事前后有序,思虑深远,寡人甚慰。” “全赖天王英明。” 众人都是眼明心亮之辈,旧粮新粮,足够北伐大军六年之用。 这还不算用作各地州郡兵马的粮草。 “大司空郭敬。” “臣在。” “北伐大军所需兵器,甲胄,弓弩,箭矢等打造如何?” “启禀天王,自瀚海征兵以来,器械局昼夜不停,打造兵器,甲胄,弓弩,箭矢等,按照当下的进展,年底之前,可完成天王所托,八十万战刀,八十万轻甲,八十万弓弩,以及两千万箭矢。” “北伐所需攻城器械等,如何安排?寡人想问问你的意见。” “启禀天王,巨型攻城器械过于笨重,难以随军远征,臣建议,如若有需,可就地取材。” 天王思虑片刻,点了点头。 “那就安排器械局的能工巧匠随军出征,另外,战船打造如何?” “启禀天王,历时近五年,共打造战船百艘,每艘可乘两千人,另有巨型战船三艘,每艘可乘三千人。” “大司空做事亦是勤勉有加,有条不紊,工部之事繁杂多样,不比其他,就拿一把战刀来说,用多少铁,用什么火候,锻打多少次,如何淬火等,凡此种种,条目众多,普通人看了只怕会头疼不已,只有到了大司空手中,才能将工部之事料理妥当,堪称大国手啊。” “启禀天王,今年新式战刀还未开锋,不知天王何日有空,驾临器械局。” “都怪寡人最近忙于政务,一直抽不开身,既然大司空说话,择日不如撞日,朝会完毕,寡人就去。” “微臣恭迎天王銮驾。” 旁边不曾说话的石悯开口道。 “大司空,新式战刀有何不同之处?” 大司空郭敬看了看天王,见到天王点头,缓缓说道。 “瀚海立国以来,制式战刀重四斤八两,长二尺三寸,宽五指,比往年缴获的天衍帝国制式战刀更重,更宽,更厚。” “我北地男儿身材魁梧,体魄强健,用四斤八两的战刀不是正好么?” “石悯将军,二十年前与现在可是换了一代人。” 石悯面露疑惑,问道。 “大司空有话不妨直说。” 大司空郭敬为人刻板,喜欢循规守矩,又看了看天王。 “今日小朝会都是自家人,大司空有话直说无妨。” “自瀚海征兵以来,我工部器械局按照天王旨意,打造兵器甲胄等,先在新兵之中挑选百人,用不同重量的兵器训练,发现如今新兵的体魄不如从前,略有减少,于是,按照此次新兵的体魄重新打造新式战刀,重四斤二两,长二尺三寸,宽四指,厚半指有余。” “器械局不愧巨匠之名,一把战刀居然能做到如此细微的地步。” “这算什么?相比战刀,甲胄等,战船更能体现器械局制艺之精湛。” “大司空不妨说来听听?” 大司空郭敬还想继续说,被天王打断了话题。 “悯儿,若是有时间,你自己去器械局看吧。” “谢父王恩旨。” 器械局是朝廷秘密机构之一,平日里一律不对外开放。 “此次瀚海演武顺利举行,大冢宰,大司马,还有悯儿,你们三人劳苦功高。” “全赖天王威德。” “佛道辩论顺利胜出,成就我瀚海帝国佛教盛事,大宗伯亦是辛苦。” “全赖天王文治武功。” 天王与六部主官互相吹捧一番之后。 只剩大司寇一人,端坐太师椅,脸色肃穆。 “大司寇不必介意,虽然瀚海演武以及佛道辩论没有过多涉及刑狱赏罚之事,但你我众人都是过来之人,清楚三军开拔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刑狱赏罚之事,到那时,大司寇不要觉得事情太多就好。” “微臣绵薄之力,外不如大冢宰,大司马可为天王分忧,内不如大司空,大司徒可为天王解难,只能配合大宗伯,以礼法辅佐天王治理天下。” “自古以来,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多少圣贤一生劳累,费尽心神,死在治国之上,用江湖中人的话说,修智十倍难于修力,修心十倍难于修智,大司寇为了瀚海帝国劳心劳神,谁敢有一丝怨言?” “感怀天王恩德,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王将目光转向最后两人。 “苻将军,姚将军,这次北伐寡人需要能征善战者坐镇三军,两位将军不会觉得寡人的旨意有些唐突吧。” “天王恩旨,岂有唐突之意,我更觉得天王是让我俩去和一帮新兵蛋子抢军功,如此恩德,我在此先行谢过天王。” 苻氏老祖,苻洪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言下之意明显,鲜卑段氏根本不值一提,已经是北伐大军的板上鱼肉。 “老将军戎马一生,堪称瀚海帝国军魂,有你在身边,我才能安心。” “谢天王赞誉,末将不敢当。” “姚将军可有为难之处?若是有,不妨直说。” 天王看到姚弋仲脸色有些异常。 “启禀天王,末将无异议,只是刚刚想到一件事,觉得有些不妥。” “何事?” “新兵之中的将领都是武选而出,虽然武功出众,但是毫无资历可言,北伐之事事关重大,末将担心这些人会出纰漏。” 姚氏老祖,姚弋仲提出一个众人想问却没有问的问题。 “无妨,即日起,两位将军连同悯儿,你们三人正式开始训练新兵,寡人希望你们能树立军威,替寡人训练处一只虎狼之师。” “谨遵天王旨意。” 瀚海帝国 邺城 驿馆 “看爽了么?” 小鸡啄米。 “玩够了么?” 小鸡啄米。 “还学会念经了?” 小鸡啄米。 慕容元华看着胖子小白两人。 将手中的令牌轻轻抛起,接住之后,再次轻轻抛起。 胖子小白两人不敢有丝毫反驳,不停地点头。 “武选那些人厉害不厉害?” 慕容元华突然语气一变,问了个问题。 胖子小白一脸懵,心想叔父这是咋了?脑子坏掉了? “问你们问题呢,武选那些人厉害不厉害?” “厉害,当然厉害,叔父,您可不知道,当时我们在西城墙上观阵的时候,我都想跳下去亲自上场了,那个铁塔的体魄简直就不是人,武选三轮下来,愣是一根毛都没掉,那些与他对阵的人真是饭桶,我想着,就算是我去挑阵,也不至于连根...” 胖子还在夸夸其谈,被身旁的小白拽了拽衣服。 胖子一脸不解,看着小白眼睛一直向慕容元华那边瞥,转头看去。 只见慕容元华露出一个奇奇怪怪的笑容,看着有些瘆人。 “叔父,你咋了?你生病了?” 胖子说着话,向前走去,伸手就想摸慕容元华的额头。 被慕容元华一巴掌拍掉。 “嘿嘿...叔父,你有啥话直说成不成?别这样,我看着难受,你憋着也难受不是?” “这半年时间,嘴皮子倒是越来越利索了?” “嘿嘿...叔父,咱慕容家的爷们儿生下来就聪明,学啥都快。” “是么?那给我耍耍你的拳法,我看你这么聪明,肯定比我都要厉害。” “嘿嘿...叔父,别这样嘛,都说亲娘舅不如亲叔父,你怎么舍得打我呀,再说了,我也不舍得打你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胖子一边说话,一边腻腻歪歪走到慕容元华身边。 “皮痒了是不?” “没有,我是看叔父眉头紧皱,心中有事,不妨说出来,看看我和小白能不能帮上忙?” “你俩?毛都没长齐,还想帮我?” “叔父,咋个说话嘛,人在江湖飘,谁人不挨刀,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拔刀相助一直是我们行走江湖的宗旨。” “再和我油嘴滑舌,信不信打断你的三条腿。” 慕容元华一变,吓得胖子像个大泥鳅一样,滑溜溜地跑开了。 慕容元华看着两人,略作思量。 “和你俩说也不是不行,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危险重重,你们两个...” 慕容元华一副不信任两人的样子。 “叔父,你就说吧,就是上刀山下油锅,我俩也在所不辞。” 小白眉头轻皱,估计被胖子的江湖气气到了。 “既然这样,我就和你俩说说,若是你俩能帮我这个忙,我可以考虑赏给你俩一份军功。” “啥玩意儿?” 胖子一听军功二字,声音都变了。 “叔父,你说啥?有军功?这个忙我肯定帮了,不为别的,就凭你我叔侄二人的感情...” 胖子还想继续江湖气,被慕容元华瞪了一眼,乖乖闭嘴。 “你俩知道慕容元雍么?” 慕容元华问了一个胖子小白两人都不知道的问题。 看着两人满脸疑惑的样子,慕容元华揉了揉太阳穴。 该说的早晚都要说,该知道的早晚都要知道。 “慕容元雍是你大伯,曾经是慕容一部的常胜将军。” 胖子小白对视一眼。 显然对此丝毫不知情,从小到大,从未有人说过此事。 也难怪如此,他俩连同族内孩童,自小在白狼堡长大,直到十二岁成年礼之后,才回到慕容一部大棘城。 “叔父,我还有个大伯?叫慕容元雍?我怎么从来没听其他人提起过?” 看着胖子小白两人一脸疑惑,并不相信的样子,慕容元华陷入了回忆之中。 三十年前,天下大乱。 辽东虽然是苦寒之地,并未受到中原十九州的战火侵袭,但是鲜卑各部与周边部族之间同样战火不断,许多盛极一时的部族被吞并。 慕容元雍 慕容一部庶长子,自小聪颖,体魄不凡,十二岁成年礼之后,跟随当时还未称王的鲜卑可汗,慕容瑰,四处征战。 鲜卑慕容历经两代,东征西讨,才得以占据辽东一隅之地。 “那我大伯呢?他去哪了?我怎么没有见到过。” “即使见到,你能认出来?别是你俩,即便是我,多年未见,对他都有些陌生了。” “叔父,难道我大伯他...” “别瞎猜。” 慕容元华瞪了胖子一眼。 “其实你大伯如今在鲜卑段氏都城,令支。” 胖子小白两人惊讶地张大了嘴。 莫名其妙多了个伯父,他又莫名其妙跑去了鲜卑段氏都城。 这是做啥? 瀚海帝国明年年初便会北伐,鲜卑段氏都城如今算是天底下最危险的地方。 难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